卢梭在《爱弥儿》里反复提到,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所以,明智的父母从来不给孩子讲道理,而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我女儿15岁了,每天都给她讲,要勤快要做家务,要多阂读。她总是对说知道,道理都知道。今天中午,我对她说 :“ 钱不好挣。我在你那个年纪的时候,也想着自己以后一定能挣到大钱。可是现实是不好混的,因为现在的工资都不高。你只有多读一点书,以后才能发展得更好一点。”她回答我说 :“这些我都知道,可是我就是努力不了,就是想玩儿。”然后,我就无言以对了。
想让孩子懂道理,家长就要嘴上少讲道理,行为符合道理,孩子才能明白道理。 教育从来不是一个讲道理的过程,而是一个让孩子体会的过程。看见了,体会了,理解了,就内化成他自己的道理了。父母带着孩子去看到道理、体会道理,才能让孩子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道理,进而形成他的世界观。
我一朋友,她想让九岁的儿子爱学习。她,每天早上五点钟就起床学习。六点钟,又陪着儿子阅读书。晚上,儿子放学后,儿子做作业,她就在旁边写日记。她,一直都是跟着儿子一起学习。儿子懈怠偷懒的时候,她也不管他,继续把自己的学习做完。她,是一个爱学习的妈妈。半年后,儿子能自觉地六点钟起床,开始读书,再也不需要她督促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给孩子讲道理,教育意图太明显,孩子只能被动接受。带着孩子去看见,去感受道理,力量远比讲道理大得多。而其中,父母的以身作则、亲身示范,则是最好的方式。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便是如此。
他教育孩子时,很少苦口婆心地说要怎么做,而是把要教给孩子的道理,用行动的方式告诉他们。
比如 : 他喜欢读书,每晚7点过后就是他的学习时间。这个时间段谁都不能打扰,无论天气再炎热、再严寒,也不会成为他无法静心读书的理由。正因他这种“读书无止境”的观念和行动,日复一日,孩子们耳濡目染,自然也喜欢读书,且个个成就不凡。
如果,想要孩子好学,父母先得好学;想要孩子爱运动,父母就得先下楼多运动。 想要孩子专心吃饭,父母先去享受食物的万千滋味。想要孩子爱阅读,父母先去拿本书享受阅读。
孩子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决定着Ta的成长,而不是家长讲的那些道理。 父母的榜样影响,效果是棒棒的。
言传,不如身教。父母想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