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萨提亚模式和自我成长(1)

萨提亚模式和自我成长(1)

作者: 鱼和大象 | 来源:发表于2017-11-03 18:12 被阅读0次

    开篇说明:

    谢谢匿名给我打赏的小伙伴。本文源自喜马拉雅上同名的音频,我仅做了原文文字整理,便于大家保存和阅读。心理学理论有很多种,希望萨提亚模式能够帮上每一位正在读的小伙伴,让我们共同成为最好的自己。

    萨提亚《我和你的目标》

    我想爱你,而不用抓住你;

    欣赏你,而无需评判你;

    和你一起参与,而不会伤害你;

    邀请你,而不必强求你;

    离开你,亦无需言歉疚;

    批评你,但并非责备你;

    并且帮助你,而没有半点看低你;

    那样我俩的相会就是真诚的,而且能彼此润泽。

    ——维吉尼亚 萨提亚《我和你的目标》

    人的世界是关系的世界

    人的世界是关系的世界。

    烦恼即菩提,幸福、快乐、和谐、安详、爱,每个人都想要这些东西。但是纵观生活,有躲不尽的烦恼纵观其道,使得我们对幸福望眼欲穿,却难以企及。烦恼是什么?人的世界是关系的世界,说到底,烦恼不过是关系的困惑。如果你不能处理好关系,你可能需要跟烦恼这位兄弟耳鬓厮磨上一段日子。

    人的第一个关系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和自己的关系。如果你不能处理好这个关系,内在的烦恼就会油然而生,你会陷入自我怀疑、自我排斥、自我否定。人最好的朋友就是自己,你生活中最好的朋友只是你第二好的朋友。人最亲密的人也是你自己 ,你生活中最爱的那个人只是你第二爱的人。如果你弄错了序位,你可能就会有很多烦恼。和自己的关系和谐,也就是内在和谐,是一切幸福的基础。

    第二个关系就是和他人的关系。只要你在生活、在活动、在与人沟通,与他人的关系就不可避免。在家里与父母的关系、恋人的关系、孩子的关系,在单位与同事的关系、领导的关系、客户的关系,在生活中与朋友的关系、亲戚的关系、陌生人的关系。与人的关系编织着生活,似乎他人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我们的幸福。在不同的生活场景里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罩着不同的面具,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我们无数次深深体验到,谁谁做了什么让我感觉很不好;谁谁没有做什么让我很苦恼;我拥有或失去了谁谁是一场噩梦;错的是别人,痛的却是我们

    第三个关系就是与自然和情境的关系。比如和宇宙的关系、和自然的关系、和社会的关系、和情境的关系、和团体的关系,当你不能安驻于当下,心逃离自己的身体的时候,你会体验到一种很深的、没有存在感。孤独、茫然、无意义,因为你不能处理好和存在的关系。但当你和宇宙能量和谐一致的时候,也能感觉到自己的能量是一致的、是和平的;当你不能处理好和情境的关系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一种格格不入,多余、失落、被排斥的感觉。你不知道怎样融入一个群体,当你能够融入一个情境的时候,你会感到自己是存在的、是被接纳的、是有归属的。存在感是比较难以说清楚的话题,却是终要解决的问题。你如何存在于这个世界,就是你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摆脱烦恼、走向幸福,我们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处理好关系,和自己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和环境的关系。

    爱是关系中最主要的议题

    爱是关系中最主要的议题。

    人类在关系上最主要的议题就是爱。你爱着人,也被别人爱着。当爱很多很多的时候,生命是一致的、生活是和谐的;当爱匮乏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就会出现问题。我们的生命本身需要爱的滋养才能得以维系,所以我们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获得爱。

    我讨厌自己的时候,其实我在说,如果我变得更好,别人就会关注我、欣赏我,我就可以获得别人的爱。我讨厌别人的时候,其实是想说,我想让你们满足我的期待,变成我理想中的样子,成为我认为的人,我就会觉得舒服些,就不会感觉到你距离我那么远。那些期待孩子改变一些的人,期待父母改变、期待伴侣改变、期待身边的人改变的人,无非是想让别人来满足自己。即使你打着“人就应该这样”或“我是为你好”的幌子,你也不过是想满足自己。我不愿意融入环境的时候,其实我已经不相信我可以进入到这个环境里,虽然我很想,但是我知道我做不到。为了避免自己失望,我已经不想再去期望。在关系的分歧、矛盾、争执就是这样产生的,关系就是一场争夺爱的战役。

    或许你没有看到的是你在期待全世界的人都来爱你,被爱的感觉让你感觉很好、很安全、很有价值感。那些能够给予你或者需要你能持续给予爱的人,对你是最重要的,我们称他们为“你的重要他人”。在我们小时候我们需要父母持续的爱、需要老师持续的关注,在我们看来他们是我们的重要他人。美国社会科学家尼尔斯首先提到了“重要他人”的概念,意指在每个人在生命成长中对我们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重要他人是怎么影响我们的呢?通过他们给予爱的方式。如果我们发现做事件A能够得到父母的爱,于是我们就把A内化成为生命的模式,我们潜意识里会把A当作满足爱的途径:如果我们用软弱可以得到父母的爱,我们就学会了软弱;如果我们用指责才能被听到,我们就学会了指责;如果我们不允许表达生气、委屈的感受,我们就学会了压抑感受。长大后,我们依然用小时候父母教给我们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希望用同样的方式从别人那里获得爱,这时候我们就会把别人当成我们的重要他人,从那里汲取心理能量。当你还在期待别人来满足你爱的渴望,需要从关系里获得点什么的时候,你不妨去看看,你在受伤后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渴望。“重要他人”其实就是给我们爱的人,你最想持续索取爱的人就是你的重要他人,以前有现在也有。

    重要他人 那个意想不到的自己

    重要他人 那个意想不到的自己。

    如果我们持续从他人那里索取爱,通过企图改变环境、改变他人的方式,我们有时候会成功,这样让我们会感觉到很快乐,但更多的时候会失败,因为改变一个人是极其难的。从一个人那里索取爱,也是不容易的,何况有时候你看不到爱。爱是一直存在的,我们也是一直被爱的,只是我们在感受爱方面却出现了问题。是什么阻隔了我们去感受爱?是什么让我们急于把别人变成我们的重要他人?是我们内心的障碍、是我们封闭了自己的心、是我们遮住了自己的眼睛、是我们拒绝了爱。萨提亚模式要做的就是转化爱、看到爱、发现爱、创造爱。谁才能真正满足你关于爱的渴望,还你关系的和谐?答案当然是你自己。能够有能力爱自己的人,就不需要从别人那里索取,同时也会把自己的爱溢出来给予别人,让别人满足,别人又会反馈来给自己爱,于是爱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关于爱的良性循环曲。反之,当自己的爱不多,又从爱不多的人那里索取,两个爱匮乏的人互相索取,他们之间的能量就不能流动、就被阻隔了。爱,是一个杯满自溢的过程,充满爱的人是敞开的、有安全感的,智慧的、宽容的、祥和的、平静的、发光的,和TA在一起的人会感觉特别舒服,没有压力、没有禁忌,所以只有你才可以成为你自己的重要他人。因此你需要学会做自己的重要他人,满足自己关于爱的部分,而不是从关系中获取。这个过程就是打破自己的旧有模式,拿回属于自己的力量,重新为自己选则人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真正爱自己。让我们有力量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并为人生负责,它让我们从一个积极者和责任者的视角,去重新审视问题,其结果就是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自己。

    三度出生

    萨提亚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是生命力的独特展现。

    我们生来就具备我们所需要的全部,让自己成为幸福有能力值得尊敬的人。但是人们往往无视自己内在已有的天赋,那些缺乏自我价值感的人会采取不同的策略。

    萨提亚认为人有三度出生。人在第一度出生里就有了足够的资源,但是在第二度出生时,资源就开始被掩盖,从第三度出生开始,人又可以找回这些资源。

    第一度出生是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当受精卵形成,生命力就诞生了。人在这个过程中被激活了生命力,人与这个生命力一起创造了自己的生命。人类的生命力都是互相联结的,这是萨提亚模式的精神基础,所有人都来自相同的过程,所有人都与同一个源头相连,都来自于我们的大宇宙,都被创造了生命力。每一个人都拥有相同的价值,我们的本质在第一度出生就已经被决定。

    第二度出生是我们从母亲的子宫出来,第一次认识世界,进入一个已经存在的家庭系统。我们的生存完全依赖照顾者,那时候的我们为了求生存,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放弃自己的一些需求来适应家庭系统,这是生死攸关的。人类的婴儿没有任何能力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萨提亚认为我们所有人一生下来就与父母建立了求生存的关系,那时候我们不能为自己做任何事情,我们只能依赖父母求得生存,如果没有人听到我们的哭声并对此回应,我们就活不下来。此后一个人会通过与家庭系统的互动,构建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建立对现实的观念、建立在现实中的位置,这是个无意识的过程,它发生于人们的自我觉察之外,于是人们如何应对生命,与他生活的家庭原生系统相关,与这个家庭对现实的认识和假设有关,我们的所有特质及内在反应模式在第二度出生里被决定。

    第三度出生是我们成为自己的决定者,是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当人们成功的实现整合,找到新的自我意识,他们就会第三度出生,这个新的自我意识是一种觉察和欣赏,觉察和欣赏我们如何发现、滋养、理解和管理作为一个人的奇迹。其本质是,人们根据他们自己对现实的概念,有意识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这需要一个人放下那些已经不需要的、求生存的信息,而只保留那些对当下有价值的信息。由于人们不再需要依赖外部系统来满足需要,所以也就不再需要适应那个外在系统。萨提亚认为对自我新的觉察和欣赏是内在系统独立于外在系统的结果。

    第一第二度出生不是人们的意识可以决定的,我们只是在被决定,但是,当我们长大后我们具备了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构建自己内在的权利,这就是第三度出生。萨提亚相信无论以前的生活经历如何,所有人都能学会成长,都能学会联结这些资源,这个信念形成一种态度,即,所有人都是有希望的,都有可能改变,即使来访者感到无望,只要治疗师持有这样的信念,就可以。

    萨提亚模式是如何帮助人的?

    爱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心理需求,“容器里的爱”就是一个人的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感高的人可以相信爱、发现爱、分享爱;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却一直在寻找爱、证明爱、索取爱,“自我价值”就是你觉得你拥有多少爱萨提亚模式的核心点是提高自我价值,让人回到生命的中心,做回自己,看到自己的选择,并为自己负责,发现自己其实一直都拥有爱,并且有能力把这份爱分享出去。不论是面对个人、还是家庭、集体,萨提亚所做的都是在围绕这终极目标“自我价值”。为实现这个终极目标,萨提亚在三个系统上工作:

    人际互动系统。我们从别人那里获取爱的渠道就是人际互动,人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与人互动的世界,只要活着,我们就要与人互动。在家里与家人互动,出门与朋友互动,在公司与同事领导互动,即使在购物、走路,也是与售货员、路人甲在互动,不经意间这些与我们互动的人影响着我们。路人不经意的一句赞美或侮辱,会让我们有不同的感受;亲人的热情或冷漠刺激着我们的心情,有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支持和安慰,得到的却是指责与不满;有时候我们的本意是想更亲密,却是渐渐在远离。人际互动系统就是我们所交往的世界,有效、健康的互动方式会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和谐、幸福,我们的自我价值会更高,人际互动系统显示着我们的自我价值。

    个人内在系统。我们在得到别人的反应后,需要经过个人内在系统的加工,才能决定感受到怎样的爱。内在系统是个体自身所组成的部分的关系,人们在面对外在世界的时候会启动内在所有的部分去应对,包括个人的行为感受和观点、期待与渴望。萨提亚用内在冰山隐喻这个过程,我们所见的行为是水面之上的内容,而隐藏在水面之下的是个人庞大、复杂的内在系统。要解决问题只是针对行为改正效果是微乎其微的,这时候要回到个人的内在系统去解决,个人内在系统是自我价值的反应方式。

    原生家庭系统。我们对爱的加工方式来自于原生家庭。萨提亚认为人是家庭塑造出来的,强调在面对个人关系及关系问题时,要从原生家庭解决。我们童年时所生活的家庭到底对我们有多大的影响,没有人能估计出来,童年时期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原生家庭。人们成年后的反应模式基本上是童年与父母互动的翻版。因此要深究当下的深层的行为成因,我们需要回到原生家庭里去,我们曾在那里学会了现在的自己,原生家庭系统是我们价值感最初发展的地方。

    萨提亚模式属于经验主义,强调在经验中的实际运用,这既是萨提亚模式的优点实用性强具、有可操性,又是它的缺点,理论不够完善,体系不够系统,过于开放而难于梳理,本书对萨提亚模式进行理论梳理,希望读者对萨提亚模式有初步的了解,可以对自己的成长有所帮助,可以看到自己如何满足自己的渴望,如何把他人变成自己的重要他人,又如何完成转换做自己的重要他人。无论萨提亚模式怎样发展,萨提亚的核心是不会变的,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三大系统”工作,本书就尝试着用这样的模式对萨提亚系统进行介绍。

    萨提亚模式有什么用

    请你安静下来,仔细想想“你快乐吗?”

    什么可以让你感觉到兴奋和幸福?是否真切的感受到被爱、被接纳、被肯定、被尊重呢?你曾感受到一种从内在爆发出来的、不受外界影响的喜悦吗?为什么事业的成功让我们拥有了舒适的生活,可幸福的感觉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在你人生中,你和你所爱的人父母、兄弟姐妹、情侣、儿女、朋友,是否有一段真正的亲密关系?你的父母、伴侣、孩子、朋友,他们的内心是否感受到你的爱、接纳、尊重和肯定呢?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你自己,你和你自己有没有一段真正的亲密关系呢?你每天在做的是一些应该做的事情,还是你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呢?你明白你自己真正的需要吗?科学家发现大多数疾病的产生都与心情、情绪有关,可是你对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绪了解多少呢?这都是且不仅是萨提亚模式要解决的问题。

    予人幸福

    是什么让我们不幸福?是我们对世界的定义。是什么让我们给世界下定义?是我们的信念。是什么创造了我们的信念?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带给我们的信息。

    每个人都来自于家庭,在那里所发生的一切都内化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到了成年,我们依然为那儿时的心理模式而左右、不能自主,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走进萨提亚,去了解我们内心深处被无数观点所掩盖的真实自己。使当下人们获得并感受到幸福,是萨提亚的目标之一,幸福的方法就是重写自己的人生剧本,从改变自己开始,不再随便对世界评判,迈向身心一致,具备高自我价值感及责任感。人生剧本是可改写的,人们可以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喜悦和力量,最终实现和自己的亲密,找到幸福。无论国王或农夫只要他学会和自己亲密,他便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和自己亲密的人才能和家人亲密,才能和朋友亲密,才能和同事亲密,才能和世界亲密,才能幸福。萨提亚的思想在中国古人那里也早已说得很明白,“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先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萨提亚是一门教人学会与自己亲密,教人学会幸福的学问。

    授人感知喜悦的能力

    快乐和喜悦不同,一个由外而感,一个由内而发。

    你感受到快乐还是喜悦呢?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比如说发生一件事让你感觉很快乐,但当这件事不存在了或平淡了,快乐就很快随之消失。升职加薪我会快乐,但是时间久了快乐就会回归平淡;领导表扬了我会快乐,次日领导批评了我就不快乐了。快乐是来自于外在的标准和评价,依赖于外在的条件,因此它是无常的,当我们将自己的幸福皈依在这些目标的时候,我们偶尔会感觉到快乐,却只能在快乐中沉沉浮浮,我们做不了主,因为快乐是别人给的。

    而喜悦是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一旦拥有外界是夺不走的。人的思想控制所有的行为,如果有喜悦的思想,就算痛苦也能坦然面对。当我喜悦的时候面对一切事情都是开心的,我升职加薪了,我会为自己的努力而感到幸福;时间久了,我也会因为感恩而有一份好的工作而幸福;领导表扬我了,我因领导认可我的努力而幸福;次日领导批评我了,我也因领导愿意指正我而感到幸福。喜悦就是,不论环境怎么变化,我的幸福就会从我心底溢出来,而不依赖于外在去获得。

    快乐是短跑,来得快去得快;而喜悦是长跑,讲究漫步持久细水长流;快乐是天气变化无常,而喜悦是气候长期都是这样;快乐是家里领养的孩子是别人给的,而喜悦是家里的亲骨肉是自己生的。如果一个人想一直拥有好心情,他应该追求的是喜悦,而非快乐。萨提亚模式通过把能量重新流动起来,让人们做回自己,让喜悦从自己心底流出来。

    解决问题,完成你人格层次上的提升

    作为心理治疗的一个分支,萨提亚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处理症状与问题。虽然她认为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她不在症状表面处理问题,但她依旧在深层次处理问题。佛罗伊德说过“我只对人的地下室有兴趣”。他一生致力于潜意识的研究,从人的深层次解决问题,萨提亚并没有抛弃弗洛伊德,同样回到人的童年原生家庭里追根溯源,让人的潜意识里惯有的模式浮出水面,因此她在处理问题时是非常有深度的。同样萨提亚也没有摒弃罗杰斯所倡导的“人本”。她更加强调倾听、共情、积极关注,将问题正向转化,在超个人心理层次上共情,主张挖掘来访者自身的资源来应对。萨提亚做的更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在个人人格层次上系统转化,萨提亚采用很多工具如家庭图、冰山、雕塑等,进行全面转化,完成在人格层次上的提升。好的治疗师并不限于解决问题,而帮助能够获得人格提升。

    改善人际关系

    萨提亚创造性的将不健康的沟通划分为4种:讨好、指责、打岔和超理智,并构建出沟通的理想模型、一致性。而在操作层面,萨提亚提供了可走的路径,但如果沟通仅限于操作层面,萨提亚模式的魅力将荡然无存。萨提亚旨在通过改善人的内在,使人完善沟通以改善人际关系。在完成自我重塑之后,我们会比以往更加清晰的了解自己、关爱自己、欣赏自己。当我们自己有爱时,就会少要求别人,对别人要求的越少,对自己就越信任;越相信自己和他人,就越有能力付出更多的爱;对别人多一点爱,自身就会少一些恐惧;和他人多一点沟通,就会增进一份联络。因此,只有高自我价值才能帮别人摆脱孤独,不再疏远家庭、他人与集体。健康的关系都来自于平静、安全和自信的心灵,一个人越是活在当下,越是自我价值越高,就越是懂得关爱自己,同时也就越有勇气改变自己的行为,让自己与他人情景相和谐,在关系中潇洒穿过、翩翩起舞。萨提亚通过一系列的工具使人学会如何更好的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我们与世界的互动模式,从而越好的与他人相处,获得理想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与亲子关系。萨提亚理念的最终导向就是内在和谐、人际和睦、世界和平。

    信念 -改变是有可能的

    萨提亚的治疗信念。

    每个治疗师在工作时,都有自己的工作信念;每个人在生活时,也都有自己的信念。萨提亚在工作时,抱有但不限于下面22个信念,从中我们可以一探提亚模式的基本工作原理,对于这些信念,也是萨提亚治疗师的基本治疗观:

    1.改变是有可能的。

    即使是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也是有可能的。当穷途末路无法挽回的时候,你是否曾经绝望、就此认命,觉得造化弄人、无法改变。萨提亚从来没有放弃过改变的希望,正是因为相信改变永远是有可能的,人类才得以不断发展进步,人生才能够不断创造辉煌。

    在闻名世界的威斯特里斯特大教堂地下室墓碑林中,有着一块扬名世界的墓碑,在这块墓碑上刻着这样的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未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会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外在的改变是有限的,当我们努力想改变世界想改变别人的时候,通常是会失败的,这时候的沮丧就与无助不可避免的袭来,然后,我们怀疑自己:我是有能力的吗?我是值得的吗?如果我是值得的,为什么你不愿意为我做出改变?萨提亚倡导改变从内在开始,我们可能没法改变这个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我们可能没办法改变他人,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影响他人。当我们感觉脆弱时,我们可以从内在改变开始,让我们的内在变得强大,心理能量充盈,如此,还有什么事我们不可以做的呢?

    当弗兰克在集中营的时候,自由受到严重限制,每天都在干苦力活,进营前包括衣服在内的全部东西都被没收,那时候真是一无所有,但是弗兰克仍然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活出意义来,并撰写了《活出意义来》这本心理名著。

    信念-父母都是尽他们所能而为之

    2.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是尽他们所能而为之。

    人是家庭塑造出来的,我们的很多行为特质,归根到底都是父母所赐。这么说并不是让我们在长大后去责怪父母“当初为什么没教育好我们?”,不然我们又陷入推卸责任的误区中,又想着去改变别人,我们的父母也是人不是神,即使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把他们当成神。他们自己也有自己的脆弱、无奈、情绪,他们的内心也住着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孩,他们爱我们,所以他们努力想做好,在他们能力范围内,他们已经努力做得很好了,只是他们依然做不到那如神般完美,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情绪,都自信满满的给你爱。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用尽所有经验来帮助我们成长,即使是在以打或着骂的方式,即使有时候疏离了我们。有搬砖工人对恋人说:亲爱的,当我抱着你我就不能去搬砖养你;当我抱起砖,我就不能抱着你。父母何尝不是如此,当他们要打点好作为人在社会上的一切时,就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到你,但是他们做了那么多,又何尝不是为了你。我们需要看到的是,父母在任何时候都做了他能力和认知范围经验内最大的努力来表达他们的爱。你只需要明白,他们也是人而不是神,并且看到他们的爱。

    3.父母常重复在成长过程中熟悉的模式,即使那些模式是功能不良的。

    我们的父母没有学过怎么做父母,他们唯一的经验就是他们的父母曾经怎么对待他们,然后他们又怎么对待我们。这不是他们的错,也不是他们父母的错,谁的错都不是,我们只是尊重事实就是这样发展了出来。我们父母也没有机会去学习,尝试他们从原生家庭里习来的模式,因此他们不知道另外一种可能的存在,他们不知道这样的结果是什么,他们只能按照他们认为的好的方式将教育延续下去,于是有了现在的我们。他们也曾经是小孩,曾经被他们的父母那样对待,像他们对我们一样。

    信念-我们拥有一切的内在资源、选择

    4.我们拥有一切的内在资源,以便成功的面对成长。

    人生下来就具备足够的特质资源,拥有了人世间的一切:善良、智慧、美丽、自信、果敢、聪颖、关怀,只是随着我们的长大,我们开始怀疑“我真的拥有这些吗?”。失败的、被否定的认知经验,渐渐让我们产生了这样的怀疑,从而归结于自己不够好、能力不够,因此而没有做好。曾经,我们很优秀,但是没有得到及时的肯定和正向回馈,那些特质开始被隐藏,我们渐渐放弃了对自己原本的认识可是内在特质资源从来没有消失过——你见或者不见它就在那里,不离不弃。当你愿意去看见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一直都在。人们常常觉得自己多年的行为是难以改变的,一提到改变行为就显得无能为力,其实是觉得自己改变的资本不够。例如,戒烟需要勇气和毅力的资源;不要乱发脾气需要觉察、体谅、温和等资源,我们要做的就是帮人们找到自己的资源,因为人类已经足够优秀,能获得我们所想要的一切。

    5.我们有许多选择。

    我们可以在面对压力时作出适当回应,而非作出即时自动化反应。任何让我们不舒服的情境都是压力情境,当别人指、否定、甚至辱骂你的时候;让你感觉挫败、忧伤、无助、难过的时候,每当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多半的人才面对情景时,倾向于产生实时反应——你骂我?我马上就要骂你:“你神经病啊?“你才神经病,你全家都神经病!”;你否定我,我马上就解释:“你怎么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我其实……但是……不是……是……”;你做错了,我即刻就生气,“你怎么可以这样?你太让我失望了!”。当任务过大或对情急无奈的时候,我们的本能是想逃,“我不行,我肯定做不好,我不适合,我想换个地方,换种生活……”,这就是压力下的模式,我们习惯的倾向,压力下,我们的选择成了自动化,而忘记了其实我们有很多选择。当我们被否定的时候去看看,他人为什么要否定我们,自己是否有可以提升的空间;当别人让我们生气的时候,去看看自己的原因还是别人的原因自己该怎样为自己的期待负责;当面对压力情境的时候,自己除了逃避还有什么方法去应对。多数人选择他熟悉的而非舒适的应对,尤其是在压力之下,我们为什么会形成自动化反应呢?因为那是我们所熟悉的舒适地带,在我们熟悉的舒适地带我们是安全、舒适的,只要我们留在那里一切都是我们熟悉和擅长的,我们便知道如何应付一切不会出轨、不会犯错,可惜在这个舒适地带,我们只限于重复过去所做的,那是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会的应对方式,曾经这种模式很好的保护过我们,但是随着时间的延伸、情境的变化,那些模式已不再是最恰当的模式,甚至成为阻碍。正如你往家里走的那条路,你走了几千万遍,你知道旁边不断的在修路,但你是否愿意尝试走一条没有走过的路呢?

    信念-重点放在健康及正向积极的部分

    7.治疗需要把重点放在健康而正向积极的部分,而非病理负面的部分。

    在这个世界上,黑暗存在了多久,病理的部分就存在了多久。我们试图拿掉病理的部分,就如企图拿掉黑暗一样。我们做过很多努力让病理从负五到负一,但它仍停留在零以下,并且如果我不断从身上拿走他的东西,拿走他的舒适地带,我们叫他该如何应对呢?所以我们可以尝试把治疗中重点放在健康和正向的部分,我们用光来疗愈黑暗而不是拿走黑暗,我们增加正向的部分来替代病理的部分,我们让暗主的人格部分从负数变成正数,我们相信当他正向的东西越来越多时,负向的就会消失,正向的部分就是我们不断发现暗主的资源、欣赏他的能量,然后给他力量,他会自然学会怎样应对症状。

    8.“希望”是改变最重要的成分。

    我们为什么要改变?因为痛苦一直存在。我们为什么要去改变?因为我们还相信能改变。如果问世间什么最美丽?我的答案是“希望”。正如肖申克的救赎里,含冤入狱的安迪说了这样的话:希望是美好的事物,也许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物从不消失,无论一个人承受怎样的痛苦,只要有了希望,他便有了勇气和能力。同样,我们的暗主为什么要持续接受我们的治疗,因为我们可以给他希望,让他看到,他可以做得更好,那并不遥远,改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希望”。

    信念-人们因相同而有所联络因相异而有所成长

    9.人们因相同而有所联络,因相异而有所成长。

    我们为什么有交集,能够在一起?那是因为我们有相同的部分,我们有所共鸣。比如,当你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们都对自我探索都对心理学或者萨提亚有着共同的兴趣,对成长有着共同的需求,所以我们以此而有所联络。你喜欢某个人,首先是你找到了你们之间共同的地方,许是共鸣的话题、许是共同的特质,当你和某个人走的很近,必然是你们有相同的地方。优秀的销售员、交际达人都是这么炼成的,他们能迅速发现自己和别人相同的地方,并且用这个相同的地方进行连接:你也喜欢读《道德经》呀?你也来自山东吗?你也喜欢?吗?从这些话题切入的时候总是让人能迅速接近,以至于有男生在地铁里急于和女神连接的时候,有了这样的话:“小姐你也坐地铁呀?我也是耶”。我们的成长是在差异中完成的,倘若一个人或一个集体跟我们的观点一样,没有任何意义,那么我们就会止步于此。史上荷兰政府某高管会议上就曾经有这样的结论:会议一致认为腐败只会在其他国家出现,而荷兰是从来是不会有的。这是没有差异的集体里产生的结论,无疑是坐井观天,十分片面的。正是有了不同,才让我们不断丰富自己、挑战自己、扩充自己,让自己的视野更宽、让生命能量更旺盛。因此我们感谢所有不同带来的冲击,那不是在否定我们,那是给我们机会去决定要不要成长。我可以不同意我们的差异的地方被它同化,但允许并尊重差异的存在;我可以坚持自己,但也感激你呈现差异的部分。任何两个人之间有相同的部分也有相异的部分,不必因为有人话不投机就全然否定,认为完全平行毫无交集,更不必因为某人是你最亲密的人,就完全同意跟你一致。假如一百个大脑思考出的结果都一致,那只是一个大脑在思考。

    10.萨提亚治疗的目标之一,是个人可以为自己作出选择。

    治疗不是要告诉暗主该怎么做,而是帮他选择。治疗是要帮助暗主看到自己有哪些路可走,并看清每条路的利弊,然后协助他做出自己的选择,也就是帮暗主认清自己想走的路,并扶他上路。

    11.萨提亚模式服务的主要目标,即达成表里一致极高的自我价值。

    “高自我价值”就是做自己,回到自我生命里的价值中心,不被环境所牵引,并能够为自己做选择。“表里一致”则是活在当下,我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和自己的心在一起,而不是明明我们的心在左,身却想往右,“表里一致”就是我知道的我的心在哪,我愿意跟随它。

    第二部分点击链接[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萨提亚模式和自我成长(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tx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