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肖像】这首歌有两个版本。
一个收录于1985年,
中岛美雪第13张专辑[miss M]第5曲;
另一个收录于1993年,中岛美雪第21张专辑[時代 —Time goes around]第10曲,
歌曲名字稍作调整为【孤独的肖像1】。
下图为两张专辑的封面
同一首歌,为什么要录制两个版本呢?
坊间传说是这样的:
其实原本「孤独的肖像之一」是应该要比「孤独的肖像」早问世的,而且前者才是后者的原作。这首歌之所以没有照最初的构想来制作,一方面是顺从潮流,而依照后藤次利的编曲改写了些许的旋律;一方面是当时美雪的音域还没有办法达到原作的要求。
——摘自网站:西装下的摇滚
我个人对这一说法认否参半。
1985年,[miss M]这张专辑本身有实验性质。【孤独的肖像】谱、编曲要顺应潮流。
这一点我认可。
专辑制作时采用当时先进的电子音效为歌曲润色,也出现以录音技术变声处理的手法。
——摘自网站:西装下的摇滚
但是,“当时中岛美雪的音域达不到原作的要求”这一点我不认可。
我觉得应该是,中岛美雪对1985年专辑中【孤独的肖像】不甚满意。故而在1993年专辑中,沿用“原作”重新录制了这首歌。为了区分,将其命名为【孤独的肖像1】。
1993年美雪在“夜会5:太息花色今更易 此身虚度春雨中”演唱【孤独的肖像1】
中岛美雪对后藤次利编曲的【孤独的肖像】到底哪里不满意呢?仔细分析之后,我认为,后藤次利的编曲,并没有表现出中岛美雪的词作所需要的音乐意境。而【孤独的肖像1】与词作的契合度更高。
下面我分析歌词,大家看看对不对。
歌名:孤独的肖像
肖像,一般指人的画像,也可以是人像雕塑;
肖像的主人是活生生的人。肖像不会孤独,人会孤独;
“孤独的肖像”是个比喻;
心如死灰,无所言说,孤身只影;
活得如“肖像”一般,没有生气的人。
图为中岛美雪1978年第4张专辑[跟我说爱我]封面
歌词:被海浪吞噬的悲伤
孤独如肖像般的“我”,
面向大海,欲投身海底那黑暗的国度。
もう二度と悲しむのはこりごりだから暗闇の中へ
我已经怕了,
再也不愿意体会这种椎心的伤痛,
因此将自己交给黑闇的国度。
然而“我”心有不甘,
一遍又一遍的回望令“我”悲伤的缘由。
第1遍
悲しみは あなたを失くしたことじゃなく
我这沉重的悲伤,并不单单因失去你而来的。
もう二度と だれも信じられなくなることよ
而是再也无法相信任何人了。
第2遍
愛なんて何処にも無いと思えば気楽
看破算了:「反正根本就没有永恒的爱情」,或许能感觉得轻松一点
はじめからないものはつかまえられないわ
原本就不存在的东西,完全都没机会能追寻得到嘛。
“我”想重新唤回爱情,以图自救。
手さぐりで歩きだして暗闇の中
身处绝望的深渊,勉强伸出手摸索前行。
もう一度はじめから愛を探したい
我要再次从头开始,寻找真正属于我自己的爱情。
哪怕欺骗也好,谎言也好,
只要能驱散“我”的绝望和悲伤。
いつも僕が側にいる、と
「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愿意陪在你身旁」,
夢でいいから囁いて
就算是假的也好,请轻声的如此对我说。
それで少しだけ眠れる
这样能帮助我比较容易进入梦乡
“我”的呐喊被卷入海底,
如潮水般的悲伤翻起大浪,永无止息。
消えないわ心の中 消えやしないわ
无法把渴望被爱的思念从我内心消除;根本就没办法消除。
消せないわ心の中 消せやしないわ
无法把渴望被爱的思念从我内心去除;根本就没办法去除。
编曲:濑尾一三用音乐描绘场景
为什么濑尾一三的编曲,
比后藤次利更加符合这首歌的调性?
由歌词,我们联想这样一个场景事件:
绝望的女子来到海边,悲伤到以求赴死;
女子内心不断撕扯。
一边是痛不欲生的苦;另一边期待爱,
哪怕是谎言的“爱”,来度过难关;
大海涨潮,淹没了海边的女子,
呐喊平息,眼前只有翻滚的海浪。
细听两曲,【孤独的肖像1】的确更符合词作的意境。
钢琴弹奏起伏跌宕的主调,描画海浪;
涌动的鼓声,描画海浪翻滚,也表达人物心灵思绪波动;
美雪的声线由平稳到拉升,由相对轻柔到声嘶呐喊,呈现悲伤的女子的心潮起伏;
最后,象征海浪的钢琴声淹没了美雪的呐喊声;
钢琴主调久旋不散,仿佛徒劳地凝视波澜的海浪;
就好像那“无法消除的悲伤”。
以此意境,请各位鉴赏分辨。哪个编曲版本,更加适合这首歌。
奉上后藤次利编曲的【孤独的肖像】爱奇艺链接!
http://www.iqiyi.com/w_19rublbrdl.html
最后,分享一点欣赏中岛美雪作品的心得。
如果将美雪的作品比作迷宫。
歌词,是穿越迷宫的线索。
中岛美雪词作的特点是,白描、跳跃、联想。
白描,指直白的描写事件、情感。这种缺少文学作品中惯常的装饰和修辞的语言反而涌现出一种力量感;
跳跃,指文法逻辑不连贯。歌词中,两件事之间的逻辑关联不清晰。对于熟悉的美雪作品的听众,这种留白描写能牵动听众想象,使得词作有空间代入感。但对于不熟悉美雪的朋友,就会一头雾水;
联想,文学系毕业的中岛美雪擅长暗喻。比如【孤独的肖像1】,仅就题目稍作联想,就能体会到美雪文笔的精妙;另外,明了美雪专辑、作品之间的关联,你会看到美雪在某个时期的情感图景。比如,【孤独的肖像1】这首歌描写的女子,就是1982年专辑[寒水鱼]中的【歌姬】。不信你对比两首歌词,会发现着两首歌有承接关系。
美雪这个人很坦率,不避讳,只不过这些都写在她的歌里。
歌词是线索,编曲是场景。身临其境才能感同身受。
就好像迷宫中有森林、溪流、茅屋等等,用来暗示指引、创造感受,激发联想,令迷宫空间更加真实。这就是音乐场景的功能。中岛美雪之所以选择跟濑尾一三长期合作,因为濑尾一三最擅长用声音描绘场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