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读书
旁观是最好的学习 |《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书评

旁观是最好的学习 |《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书评

作者: fltmyxq | 来源:发表于2016-08-28 12:34 被阅读133次

    《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来自“心流”理论的提出者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他同时也是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创造力大师,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马丁·塞利格曼评价他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者"。同时还著有《心流》《自我的进化》等世界级畅销书。

    本书对于创造力的观点是作者在1990-1995年间和自己的学生在芝加哥大学对92名卓越的富有创造力的人进行的录像访谈中概括归纳出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本书中所定义的“创造力”是指像达·芬奇、爱迪生、毕加索或爱因斯坦这样改变了文化中某个重要领域的人。他们是富有创造力的个人,成就卓著。

    书中对“创造力”的阐述非常有系统性,从目录中便可看出。(下图是这本书的简单思维导图,基本直接从目录摘取,足以证明作者逻辑结构的清晰程度。)其中既有对富有创造力的人物访谈得来的客观描述又有可供我们借鉴的方法性指导。

    可以看出,作者在行文中尽量保持着中立客观的态度,尽量还原被访谈者的说法。除此之外,从创造力者的故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除本书主旨外的很多有益的东西,例如价值观、历史、商业、社科、艺术和哲思,作者分析问题的角度、格局也令人佩服,因此还会有很多“创造力”之外的闪光点可以收获。

    通过旁观他人来提高自己,确实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客观,因此让人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不至于被社会的刻板印象所捆绑。作出这些伟大贡献的人,他们的人生轨迹并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方式。因此你大可不必对自己失去信心。

    不过光有好奇心和灵感的想法是不够的,那只能存在于脑海中。要让好的观点影响很多人甚至是改变社会文化,它必须被表达和呈现出来。因此所需的还有很有能长时间工作的专注力、耐性、坚定的信念和奉献精神,并且这才是占最大比例的部分。这就很像《反脆弱》一书中所提到的“杠铃策略”,即以最大限度的安全加上最大限度的投机的组合方式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些杰出人士花很长的时间沉浸在一个领域中,储备足够多的知识和经验,这个一过程是“最大限度的安全”,因为领域里每个人都是这么做的,并且被规定了必须这样做。另外,具有创造力的灵感和点子,为他们带来突破的新想法则是投机的、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没有人会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作出一个能改变社会文化的贡献,唯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外界新鲜事物和跨领域的融合与刺激。

    “杠铃策略”就是采取两个极端——极端的风险厌恶和极端的风险偏好,并且避免采用模棱两可的中间路线。这两种矛盾的偏好同样像极了作者在《创造力》中陈述的有创造力的个人所具备的特点。作者在书中总结了有创造力的个人身上的10对明显对立的性格,并说“(他们)确定地知道两个极端,体验者相同强度的两个极端,却不会感到内在的冲突”,而且认为通常只有在两个极端游刃有余的人,才能创造出足以改变领域的新事物和新观点。

    然而,个人也只是创造力链条中的一环,是让整个创造力爆发的一个阶段而已。星星之火要想燎原,除了星火之外,还需要助燃剂和可燃物,否则也不会形成火焰。如果没有个人足够的知识积累,没有激发他们思考的学术及社会网络,没有认可并传播他们的创新产品或观念的社会机制,那么好的事物也可能被埋没。所以说,创造力其实是个人、学界、领域三者的合力,换句话说就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从这一点分析,这些杰出人士身上确实也存在着塔勒布所说的“反脆弱性”。从外来说,他们能够应对变化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学界和领域所提出的不同需求。对内来说,他们的创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反复试错直到成功的过程。所有的刺激、压力与反馈都成为他们成功的原料之一。

    前三部分都是关于杰出人士的叙述,看似离我们很远、很宏大,但最后一章缩微到谈创造力如何获得和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使得本书显得更加平衡和实用,不鸡汤,非常有借鉴意义。

    确实,并不是发明创造或者发现宇宙秘密才叫“具有创造力”,不必将“创造力”理解的太过高不可攀,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其实都可以使用到。能否从我们已经习惯了的事情当中找到活力?能否提高做每件事情进入“心流”状态的速度?尝试做一点小小的改变,改变那些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人、事、物,我们同样也是在重新发现自己的生活呀!其实在这一点上,我与作者的想法不谋而合,有一种观点被赞同了之后又继续深入交流的感觉,因此这也是本书带给我的最大的兴奋点,那不是一种灌输式的被动学习,应称为我与作者的思维及论证碰撞出了火花。

    此书不鸡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旁观是最好的学习 |《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书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wt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