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风
根植在东山民间的昆曲情感

根植在东山民间的昆曲情感

作者: 东山岛高永川 | 来源:发表于2017-06-15 21:23 被阅读190次
根植在东山民间的昆曲情感

1.      熏陶

.

我惊讶那日的晚霞

柔光满脸,迟迟不肯消失

是醉了

还是如同我,第一次

痴痴听昆曲

天井里,爷爷与年少的叔公

时而坐在木椅,时而疾步如飞

当余音袅袅

老俩口押了一小口甘薯酒

讲起汤显祖,讲起《牡丹亭》

从此,唱捻作表,根植在门前那棵桂花树

.

1986年,八月的桂花

香飘一条青石小巷

桂花街,我迁徙不久的宅院

霞光再次在桂花树梢唱晚

与声音嘶哑的爷爷

直呼过瘾、过瘾

.

2.      入东山

.

时光追溯到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

赴任广东碣石水师总兵的林鸣岗

携妻带子远离铜山故乡

他的儿子林阿哥

那是一个大地的儿子

一袭长袖捻着绣花指

竹笛秦琴长啸低吟

习习的昆调将他醉倒在韩江边

.

许是清婉的乐音澎湃在喉咙

许是家乡的海波翻滚在心中

林阿哥怀抱一叠叠曲谱

独自返回铜山

拉开昆曲在古城的序幕

.

于是,诞生在元末流行在江苏昆山的昆曲

孕日月精华,集南腔北调

又一回分娩在古城顶街七拐巷

幸运的东山人,闲假时

温婉与清丽的腔调挂在唇齿间

.

3.      传唱

.

波光粼粼的大产湾

海水的咸涩背负盐工的苦难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

一位姓海的管理员创立了昆曲馆

累了,就来一曲枕云天

覆盖白雪皑皑的八百里盐田

.

当一轮丹阳倾泻在南门湾

千帆点点如同鸥鸟在海上翱翔

谁又能忘记东山的乡贤

清末举人马兆麟创建了东升学堂

开设的昆曲班春笋般如花绽放

.

而购得《六日曲谱》那一瞬间,十里洋场

深爱昆曲的儒商林彭川喜出望外

江枫渔火正柔的时候

黄浦江水胀满风帆,一路南下吟唱

直至家乡的天涯海角

那时的铜山,成立了国乐研究会

随即,洞天和昆曲馆拔地而起

三教九流或演绎在田野祠堂,或舒袖长舞在大街小巷

.

而当日寇的铁蹄践踏乡野

一阕歌吟噙满血泪

你看那残阳挂在刺桐树梢

你踹着乐谱流离失散

你我都说怎么办?

.

4.      曲间

.

爷爷吸着红霞牌香烟

吮了一口番薯酒

任凭天井的榕树随风哗哗响

任凭小客厅的时钟滴答滴答

他说他连魁叔酷爱昆剧,当风轻云淡

月影簌簌,一曲曲水磨调陪他走南闯北

是的,就在燕京未名湖畔

从东山东升小学学到的昆剧

在他唱捻之间噙香了湖边山花野草

.

上世纪四十年代

东山的昆曲剧社已销声若迹

只有泣血的杜鹃在静寂的夜半露出一点朱红

.

爷爷与他的小叔

在铜陵后街的典当铺,工余

叔侄引亢高歌,吊吊嗓子

哪知自娱自乐吸引众多金凤凰

单是族亲就有髙季瑜、高福寿、高天爵

更有乡贤孙初升、许有章、黄匡国、陈辉堂

人称硕伯的曲笛高手、木雕师傅慧行忠等爱好者

闻风前来相助

小小的典当铺,把弦弄竹,鼓乐抑扬顿挫

曲间,再次点燃一把星星之火

延续一条昆曲的丝绸之路

曲间,澎湃一尾滚烫的绿沙龙

根植在东山民间的昆曲情感

5.  登台

.

转眼1957年,古城的刺桐树依旧绿叶飘飘

木器厂区青草萎萎,车间内

削刀卷起千重雪,斧头与杉木劈劈啪啪

锯子一上一下,一件件农渔具初露雌型

没有流水线,唯有汗水渗透工装

.

夜晚的厂区灯光蜡黄

苦杏花瞧着老气横秋的龙眼树悄然起舞

而音乐潜伏在矮矮的女墙

但见昆腔鼓声引路,竹笛横冲直撞

陆续赶来的工友开始吊起嗓子

你哼着《醉打山门》,她

和着《水漫金山》

领头的许有章厂长一声吆喝

扮演法海的黄匡国内外张罗

今夜的排练有请硕伯司笛兼编导

还有12岁的白蛇沈丽君、13岁的许仙许锦儿

11岁的青蛇张彩绿

.

1957年是木器厂四十多位工友的春天

而我只知道西子湖畔雷峰塔前

畅游的龟蛤虾鱼精连同小和尚

连同吹奏秦琴司鼓等等的普通工人

更有三位女生在豆蔻年华如歌的梦幻

更有硕伯一把白发豪气冲天

木器厂的昆剧团唱响九龙江

汹涌在万顷琼波的东海岸

.

6.    故人

.

忘不了1981年间一个细雨绵绵的早晨

孙初升老先生一路高歌

一阙《万里巡行》为自己饯行

那曲调醇美酣厚悲壮委婉

直叫我顿足注目倾听

那时一群群鸟儿停息在架空的电线

好似一行行宫阙乐谱再次对逝者的哀悼

而夙愿未了,天堂里您老还策马扬鞭

.

三十多年了,曲牌竖满墓茔的四周

至今我还闻到泥土的芬芳有水磨的味道

.

7.    演唱

.

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

当白浪滔滔拍打南门湾海岸

站在先生公庙前,你可临风观海

你可肩荷一阵阵习习的清风

在夏日的夜晚与满天的星辰,一起

观赏黄匡国先生一家人唱捻做表

有时,笛声穿透崇山峻岭驮你到昆江

有时,你又活脱脱栖息在长生殿

.

铜陵旧戏院,时值黄匡国夫妇联袂上演

一曲《夫妻团圆》逗乐了观众心坎

你醉了

返回古城后街,正看

硕伯一板一眼调教老丑和生旦

清伯的琴声一步一颤飘入牡丹亭

8.    又听昆曲声

.

正是这缕初秋的阳光

从元末,跨越明嘉靖 清道光年间

魂牵梦萦的水磨调

终于带着光影,告慰

一代代东山曲艺人

.

海川昆曲传习所

一个新世纪诞生的国乐摇篮

又一次重装古城的瑰葩

从此,

创办人高建顺和孙用川的名字谱人东山的戏剧史

.

当有一天

你听到青石的巷口

飘来《牡丹亭》温婉悠扬的唱腔

那时,我也要陪着天上的爷爷

闻着番薯酒香,哼一曲水磨调

.

9.  昆曲声声在飘散

.

听到了,听到了

水磨调

渔人码头渔火闪闪

南门湾海水一浪漫过一浪

.

你捻着纤纤玉指

笛声从元朝穿越到堂前

你无须流落天涯 只留琵琶在

没有忧怨,唯有悠扬的曲声

如歌的曲调 厮磨我的心田

此刻,我看见南门湾的海

昆曲声声在飘散

.

10. 牵肠挂肚

.

说起昆曲,不提防

我牵肠挂肚

三十年前,老宅天井石桌边

二碗水酒二条木椅

没有竹笛、昆腔鼓,我和着

爷爷与年少的叔公浑厚的韵律

那时,歌与酒在天空喷薄

晚霞醉了,青石的小巷醉了

后来,满天的星宿跟着唱啊唱

.

今夜,古旧的渔民小学

不提防曲目,再次让我牵肠挂肚

弹唱的露出很多陌生面孔

主角还是那位不再年少的叔公

温馨的故事还有昆曲后人来捧场

.

你弹琵琶我敲昆腔鼓

二胡长笛的音符洒落在古城的羊肠小道

你说一曲万里巡行陪伴父亲到天堂

他道老爸扮演法海一路豪歌淌水漫过金山寺

她忆起全家人在先生公庙长生殿合唱

.

今夜,铜山古城渔火通透

林阿哥从广东碣石带来的曲谱

飘洒江苏昆山婉约悠远的味道

散落在街头巷尾

流丽的曲调穿越时空

又一回在古城的小小角落

点燃星星之火

直叫我牵肠挂肚

.

2016-1-22

相关文章

  • 根植在东山民间的昆曲情感

    1. 熏陶 . 我惊讶那日的晚霞 柔光满脸,迟迟不肯消失 是醉了 还是如同我,第一次 痴痴听昆曲 天井里,爷爷...

  • 水浒传:有一种兄弟叫石秀,可以拼命的那种!一辈子足矣

    江苏扬州有一种流传上千年的民间艺术叫扬州平话,和同为江苏省的昆曲等民间艺术有点类似,只不过昆曲的知名度更广,扬州平...

  • 民间传说在古村落研究中的意义

    民间传说在古村落研究中的意义 在乡村文化的研究中,民间传说是十分独特的一部分。民间传说根植于乡村的泥土,由村民口口...

  • 昆曲在贵阳

    新年,第一个月,难得的一个有太阳的午后,和闺蜜到大觉精舍听昆曲。 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

  • 迎新联欢

    2019108 东亭诗韵看今朝, 根植民间来弄潮。 己亥之年情亦在, 耕耘诗赋步步高。

  • 莆田江口李厝村的民间信仰

    原创:玉树老爹。 家乡民间对“神明、鬼魂、祖先、圣贤、天象”等的信仰、崇拜,简称之为民间信仰。这些信仰深深地根植于...

  • 国粹戏曲

    第一次在现场近距离看戏曲小姐姐唱昆曲牡丹亭。 昆曲,昆山唱腔也叫昆曲。第一次知道昆曲,是在沈在沈从文的小姨子张充合...

  • 神马🐴皆是浮云

    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农业大国中,有这许许多多的民间谚语。这些根植在广大乡村的俚俗谚语,是老百姓在漫长与勤劳岁...

  • 东山岛上有关黄道周的史迹

    黄道周家乡东山岛上留有很多黄道周的宝贵遗迹,历代东山人十分敬仰黄道周,民间也形成很多崇拜他的习俗,以及与他...

  • 大肚量

    不图虚名,只求真实,宁可落魄,根植民间。 我不是大家,不善自夸,只求认可,低调前行。 说我不行,我不怪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根植在东山民间的昆曲情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wu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