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10月30日傍晚,我在赶路的闲暇瞄了一眼微信,有条信息蹦入我的眼帘:金庸先生逝世了。
我直接愣住了,大脑短路了几秒钟之后,自我安慰道:又有人恶作剧了,此前网络上出现过几次此类谣言。
但群内不断有人响应回复,那种悲痛、怀念的感觉出来了。
我找到一个角落停下,百度,港媒的信息,虽然没有金庸的照片,但确定无疑了。
其时,暮霭苍茫,明月在天,树影婆娑,木叶飘落。
我的鼻子囔囔的,眼睛潮潮的,内心很空,好像很重要的东西失去了。
太阳,下山了。
记忆的潮水,涨起来了。
我本能的想写点什么,一路上不停的构思,酝酿,最终决定不蹭热点。
金庸,他老人家对我的性格、三观、审美情趣等影响太大了。
仓促成文,无法表达我对他老人家的感情。
于是搁笔。
某日散步,忽有所感,终于明白金庸对我的意义:
金庸吾师,吾师金庸。
- 1 -
想象奇绝
机缘巧合,无意中,我在童年时期把金庸武侠当童话来看。
童年是一个精神食粮极度匮乏的年代,小山村,信息闭塞,最常见的杂志是《妇女生活》,除此之外,就只有我大哥借来的各种港台小说。
大哥长我五岁,他情窦初开的时候看的书,我小学二年级就开始看,那个时候字已经认得差不多了。
不是我早熟,实在是没书看。
《射雕》、《鹿鼎记》、《寻秦记》、《绝代双骄》,琼瑶、席绢……
清一色,港台武侠言情小说。另有《七侠五义》、《乾隆皇帝》等。
那个时候不知道金庸是谁。直到大学,学会上网之后,我才渐渐意识到他们各自的江湖地位。
父母从未干涉过我看课外书,作业也几乎没有,于是所有的闲暇时间全部用来看小说了。
临安牛家村,嘉兴烟雨楼,傻小子郭靖开了外挂,奇遇连连。成吉思汗,金刀驸马;黄蓉青睐,生死相随;北丐南帝,名师不断;九阴真经,武穆遗书;走遍万里河山,最远西征到了中亚花剌子模;最终同归桃花岛,靖蓉情深,岁月静好。
还有什么故事比这更精彩?更开脑洞?
韦小宝,扬州丽春院,“辣块妈妈”不离口,十八摸小调,“一呀摸,二呀摸,摸到妹妹……”七个美女大被同眠,胡天胡地,然后
“突然间喀喇喇一声响,大床倒塌下来。八人你压住我手,我压住你腿。七个女子齐声尖叫”
有点少儿不宜,但当年我真的看得津津有味,看来我真是骨骼清奇,聪明早慧啊。
擒鳌拜,平三藩,剿灭神龙教,收台湾,抗击沙俄……
今天YY无敌的种马爽文,金庸实在是鼻祖。
奇绝无边的想象力,天马行空,汪洋恣肆,波澜壮阔,瑰丽雄奇,打破了洗脑禁锢,
让我的想象力没有萎缩。
九阴九阳,倚天屠龙,重剑无锋,大巧不工,铁血丹心,碧海潮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让我的气质没有猥琐。
在那偏僻的小山村,有个小牧童,他在丛林间神出鬼没。左一下,降龙十八掌!右一下,九阴白骨爪?不,是韦爵爷的降妞十八摸……
千古文人侠客梦,金庸凭一己之力,用文字给全体华人铸造了一个精祌家园,世外桃源,尘世之外另一个出路,老中青少的童话世界。
- 2 -
情根深种
金庸的小说,字里行间,洋溢着情花剧毒。
郭靖忽然想起,说道:“我给你带了点心来。”
……早把点心压得或扁或烂,不成模样。
黄蓉看了点心的样子,轻轻一笑……伸手接过,道:“我爱吃。”
……她取出一块洁白的手帕,郭靖以为她要擦拭泪水,哪知她把几块压烂了的点心细心包好,放在怀里,回眸一笑,道:“我慢慢的吃。”
郭靖丝毫不懂这种女儿情怀,……
那时我也就十岁吧,感叹郭靖傻头傻脑,金大侠都写得这么清楚了,真是牛嚼牡丹。
一转眼我三十了,牡丹去哪了?
杨过道:“好!”左手一起,揭下了脸上的面具。
郭襄眼前登时现出一张清癯俊秀的脸孔,剑眉入鬓,凤眼生威,只是脸色苍白,颇形憔悴。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
三十多岁的杨过,饱经沧桑,比起少年时代更有杀伤力。
一低头,见到山涧中自己清清楚楚的倒影,正依偎在令狐冲的背上,登时羞不可抑,忙挣扎着站起,刚站直身子,膝间一软,又摔在他怀中……令狐冲低下头来,见到她娇羞之态,娇美不可方物,心中一荡,便凑过去在她脸颊上吻了一下。
赵敏喘了口长气,骂道:“贼小子,给我着好鞋袜!”张无忌拿起罗袜,一手便握住她左足,刚才一心脱困,意无别念,这时一碰到她温腻柔软的足踝,心中不禁一荡。赵敏将脚一缩,羞得满面通红,幸好黑暗中张无忌也没瞧见,她一声不响的自行穿好鞋袜,在这一霎时之间,心中起了异样的感觉,似乎只想他再来摸一摸自己的脚...
赵敏将嘴凑到张无忌耳边,轻轻说道:“你这该死的小淫贼!”这一句话似嗔似怒,如诉如慕,张无忌只听得心中一荡,霎时间意乱情迷……
每次读到这些地方,我也是心动神驰,情为之荡漾。
金庸之“荡”,风情万种,情而不淫,暗香浮动,荡气回肠,荡人魂魄。
“大哥,你和我都很可怜。你心中喜欢袁姑娘,那知道她却出家做了尼姑……我……我心中……”
她慢慢站起身来,柔情无限的瞧着胡斐……“我师父说中了这三种剧毒,无药可治,因为他只道世上没有一个医生,肯不要自己的性命来救活病人。大哥,他不知我……我会待你这样……
每次读到这里,泪水就止不住。写情至此,极矣,尽矣。
除了一双眼睛外,容貌却是平平,肌肤枯黄,脸有菜色,似乎终年吃不饱饭似的,头发也是又黄又稀,双肩如削,身材瘦小,显是穷村贫女,自幼便少了滋养。
可叹程灵素,缺乏美貌,太过聪明,与毒为伍,胡斐惧之,又不如郭靖敦厚,以至于成不了靖蓉之恋。
再聪明之人,遇到了爱字,也会身不由己。聪明如程灵素,同样过不了一个“情”关。
情之为物,本是如此,入口甘甜,回味苦涩,而且遍身是刺,你就算小心万分,也不免为其所伤。
孩儿,你长大了之后,要提防女人骗你,越是好看的女人越会骗人。
元大都的小酒馆,咬伤手后药膏腐蚀,小昭的一声“公子”。
赵敏我偏要勉强,芷若我问心有愧,又敬又怕,又爱又恨。
金庸武侠,成了我的爱情启蒙。
我没有中琼瑶的毒,韩剧的毒,但是读金庸的书,不知不觉中了情花剧毒,变得至情至性。
这确是一种剧毒,唯有断肠可解,只因尘世间难有完美。
后人评《红楼梦》: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
金庸武侠,亦是如此。
我中毒太深。
- 3 -
国学之美
金庸的文字,充满了古典的韵味,浪漫主义,在这里你可以读出李白杜甫、《诗经》《离骚》的感觉。
但见他形相清癯,丰姿隽爽,萧疏轩举,湛然若神……这青衣怪客,正是桃花岛岛主黄药师。
为金庸的文笔叹服,十六个字,将黄药师的精神气质描摹的入木三分。
这种四字词语今人是一定写不出的,字词意象的组合,体现了金庸高超的国学功底。
酒过数巡,赵敏酒到杯干,极是豪迈,每一道菜上来,她总是抢先挟一筷吃了,眼见她【脸泛红霞,微带酒晕,容光更增丽色。自来美人,不是温雅秀美,便是娇艳姿媚,这位赵小姐却是十分美丽之中,更带着三分英气,三分豪态,同时雍容华贵,自有一副端严之致,令人肃然起敬,不敢逼视】
好一个妖女!好一个敏敏特穆尔!
赵女灿若玫瑰!
男装时俊丽爽朗,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刚阳决绝,又有少许女性之阴柔幽然,让人有种雌雄莫辨之感;
女装时瑰丽缥缈,又有著些许男性之磊落凛然,如此姿态,许多男人颇为不及,也让世人为之惊叹。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就这一句话,我喜欢上了程英,还有《诗经》。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啊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正是:〖“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寥寥数语,文白夹叙,意象境界,感人至深。我的唏嘘泪水也要忍耐不住了。
许多专家和学者说武侠小说庸俗,不具备文学性,市井之徒,引车贩浆之辈茶余饭后的谈资,难等大雅之堂。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那一年,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狼烟举,厚厚的高中读本,我只记得这一篇文章,文采飞扬,豪气干云,力透纸背,令人心动神驰。
多少次挑灯夜读,通宵狂看倚天屠龙。
十岁时看过的武侠小说,二十年过去了,我还能回忆起其中的精彩片段,当时的那份震惊、叹服。
总是不自觉的模仿金庸。
四年级的时候,我就写了一篇作文,《天龙八部》的改编版,七八页,段誉被囚姑苏慕容的地牢,然后用计逃脱的过程。人生第一步短篇小说,可惜找不到了。
今年4月份时写的一篇追忆往日领导的文章,也有意采用古典式的语言,长短句,诗词化,反响很好,灵感是金庸的阿朱之死,李白的侠客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金庸文字的这份感染力,现在人称为旧学功底。
所谓旧学,指我国未受近代西方文化影响前固有的学术。
私以为,金庸武侠,可与三国、红楼媲美,同样能经受时光的考验。
四大名著几百年了,只怕读者还不如金庸武侠50年累积的多。
当然,这和今日国人识字率大幅提高,以及互联网等相关。
金庸让我爱上了古典国学。
- 4 -
士子情怀
金庸的侠,是儒侠为主,兼有佛道。充满了仁爱善良,忠恕厚道,温良恭俭让,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充满了家国天下的士子情怀。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初期所写的小说,汉人皇朝的正统观念很强。到了后期,中华民族各族一视同仁的观念成为基调。
郭靖杨康,靖康之耻;萧峰乔峰,胡汉恩仇;无忌赵敏,蒙汉难容。
郭靖站起身来,朗声道:“郭某纵然不肖,岂能为昏君奸臣所用?只是心愤蒙古残暴,侵我疆土,杀我同胞,郭某满腔热血,是为我神州千万老百姓而洒。”
郭靖又道:“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这一番话诚挚恳切,杨过只听得耸然动容。
我初次看到,也为之血热。清末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赴汤蹈火,所为者,吾国吾民。
某甲道:“金兵有甚么可怕,他们有一物,咱们自有一物抵挡。”……乙道:“金兵有狼牙棒。”甲道:“咱们有天灵盖。”那天灵盖是头顶的脑门,金兵狼牙棒打来,大宋百姓只好用天灵盖去抵挡,笑谑之中实含无限悲愤。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金庸有着传统知识分子特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光明顶熊熊圣火,代代相传,从春秋战国到五四运动,到今天,从未熄灭。
可歌可泣的士大夫精神。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十四部小说,胜过多少爱国主义教育。
不言之教,润物无声。
金庸,可以为师矣。
- 5 -
独自灵魂
那男孩道:都背得出。一天不读教主宝训,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读了教主宝训,练武有长进,打仗有气力。
洪教主洪福齐天,洪夫人寿与天齐……
东方不败,为了权势,不择手段,不惜自宫,阉割自我,屠戮元老……
他的追随者,岳不群,林平之……
令狐冲心想:“此时我已无路可走,倘若托庇于少林派门下,不但能学到神妙内功,救得性命,而且以少林派的威名,江湖上确是无人敢向方证大师的弟子生事。”
但便在此时,胸中一股倔强之气,勃然而兴,心道:“大丈夫不能自立于天地之间,腼颜向别派托庇求生,算甚么英雄好汉?江湖上千千万万人要杀我,就让他们来杀好了。师父不要我,将我逐出了华山派,我便独来独往,却又怎地?”
但听那妇人说道:“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立门户,却去依傍姐姐和姐夫,没来由的自己讨这场羞辱。咱们又不是少了手脚,自己干活儿自己吃饭,青菜萝卜,粗茶淡饭,何等逍遥自在?偏是你全身没根硬骨头,当真枉为生于世间了。”那男子“嗯、嗯”数声。那妇人又道:“常言道得好:除死无大事。难道非依靠别人不可?”那男子给妻子这一顿数说,不敢回一句嘴,一张脸胀得猪肝也似的成了紫酱之色。
那妇人这番话,句句都打进了张君宝心里。
此节不便多讲。
可叹曲洋、刘正风,不能在尘世笑傲江湖。
退出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啊!
胸中那一股倔强之气,不愿权变,让我吃了多少亏,受了多少罪。
反求诸己,累。
奈何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金庸的这股英雄气,早已写入胸怀间。
那些都是极好的,但我偏偏不喜欢。
- 6 -
世家子弟
张无忌……心想:“原来她是汴梁人氏,单名一个‘敏’字。”便道:“赵姑娘文武全才,佩服佩服。原来姑娘是中州旧京世家。”
金庸是江浙世家大族,书香门第。
生于多灾多难的民国,在抗战中辗转求学,热血青年,被迫退学。
好不容易新中国诞生,求外交官而不得,乃出走香港,不久父亲冤死。
办明报,写武侠,封笔,见邓公,参与基本法……
一生经历曲折离奇,颠沛流离,战争动乱,国仇家恨,儿女情长,集于一身。
世家子弟的本能冲动是做官,修齐治平,兼济天下。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却没想到这番抱负要借武侠小说去实现。
彼时的香港,名符其实的东方明珠,汇聚中西的自由之港。
彼时,浩劫不断,生灵涂炭,人伦惨剧,三千年未有之奇变。
此时此刻,他的血又怎能不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他拿起如椽巨笔,针砭时弊,激扬文字,飞雪连天,笑书神侠。
金庸满腔热血,是为我神州千万老百姓而洒!
豺狼庸上了暗杀名单,不得已避祸英国。
现在想来,只有在香江之畔,只有金庸这样的世家子弟,只有在那个年代,才能创作出这些精彩的武侠吧。
三者缺一不可。金庸,注定是传统武侠难以逾越的高峰。
黄易说金庸就像一个“黑洞”,把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任何人靠近他,就会化为乌有。金庸把武侠写尽了,逼得他不得不写玄幻。
黄易虽是玄幻,毕竟还是东方古典。寻秦、大唐,毕竟还是中国历史框架。
听说现在00后很少看金庸了,他们喜欢看西方魔幻,念念咒语,毁天灭地。或者霸道总裁,傻白甜,玛丽苏。
旧学,真的旧了吗?
难道金庸之后武侠后继无人了吗?
这么多年,武侠小说的后起之秀中,我觉得写得特别好的,是泥人的江山,把江湖与庙堂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侠客做官,却又不失武侠的神韵。这个方向的尝试,其实比金式武侠更难。可惜残篇,越到后面越沉重,想来作者也难以驾驭。
另有方某人的杭州十景,金味很浓。
武侠始于江湖,书剑恩仇,死于庙堂,笑傲鹿鼎。
他光大了武侠,又亲手终结了武侠。
为人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
陈近南,原名陈永华,人品武功,天下景仰。
然而一世英雄,死于鼠辈之手,可谓冤枉之至,悲哀之至。
侠至末路也枉然。
他为郑氏政权鞠躬尽瘁,报知遇之恩,达平生之志。他死于愚忠,死于君王,果然死而后已。
鹿鼎所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问鼎天下,烹煮麋鹿!
陈永华有公无私,被烹煮了,韦小宝自私自利,但有底线,仍不得不远赴海外,得免一死。
有人说金庸作为一个“名门老派知识分子”,他老人家真正的功业在明报以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论,那是中国当年大公、文汇真正传统的极少数继承者。但八十年代后他的报纸文章,渐渐泛出传统中国文化人的固有底色:哪怕写了一辈子江湖,忘不了的还是庙堂。
我没看过明报社论,但能通过他小说的字里行间感受他的忧国忧民,心系苍生。
明报社论确实对当时的社会舆论起到巨大的引导作用,而小说,在传统知识分子看来,是奇技淫巧,是末技,这本身就是一种傲慢的俯视。
金式武侠,早已不是纯粹的狭义小说,而是融合了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华,简明通俗版的四书五经、佛经道藏,一定程度上充当着传统文化简明指要或文史常识指南的功能,为千古文人铸造侠客之梦,搔到了全体华人的精神之痒,必将流芳百世,代代相传,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既深且远。
至于忘不了庙堂,则充满了悲剧色彩。金庸忘不了兼济天下的愿力,以他的身份地位,早已没必要再蹚浑水,然而他仍然躬身入局。
他可以置身事外,做壁上观,但是他不愿。
他的小说虽然都是退隐江湖,但是他本人还是积极入世的,他自有一番抱负,不愿全部声名寄托在武侠小说和明报上。
他的旧学功底太深厚,他对这块土地爱的深沉。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传统文化早已浸入他基因,士大夫精神,一腔爱国热忱。
时也势也,如果金庸当年真的做了外交官,只怕是乔峰的结局。
幸而他做官不得,我们才能看到这十几部精彩连连的武侠小说啊。
时代变了。
左宗棠今天要是还敢“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大概率是要遭到嘲弄:吃着5块钱的盒饭,操着南中海的心。
学而优而不仕,投身市场经济,学术研究,本来是极好的,社会进步。却不料,士大夫“苟”的精神,竟然沦落至此了。
有人说金庸是中国最后一个世家子弟。
- 7 -
金庸永生
金庸先生,去了。
他这一生,我是无比羡慕的。
侠之大者,著作等身,参政议政,名利兼收,可以说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并且能在自己生前,就看到作品广泛传播,拍摄成影视剧,影响深远,几千万人为之入迷痴狂,这实在是一种幸福。
临走的时候,意志清醒,家人陪伴,含笑而去,94岁寿终正寝,这是喜丧啊。
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金庸是勾连新旧时代的枢纽人物,他的武侠早已常驻亿万华人的心中,浸入血脉,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也必将战胜时间与代际,滋养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汉字不灭,金庸永生。
谁的武侠小说能达到这样的历史高度和深度?
一个时代结束了……
百度百科的评价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当我尝试做自媒体的时候,我曾经给自己找了两位老师:鲁迅与金庸。
鲁迅之思想,金庸之文采、商才。
对我而言,金庸是一位很好很好的老师,像孔子一样。
我也希望能学到他老人家万分之一二。
后学晚辈 自媒体江湖无名小辈 思索 2018年11月1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