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会很早就看到了于老师的文字,他是读书会的管理员之一。未见其人之前,已关注了他的公众号,被其文字征服,成了彻彻底底的于粉,3月23日见到了真人版于老师,整场主持结束,他留给大家最深的一个印象是幽默风趣,大家一致公认,他的主持颇有大师风范。
他的公众号几乎每天都更新,我每天必看,清明节前夕,他写了一篇《清明,遂想起》,写了五爷命运多舛的一生,看得我心里酸酸的,眼泪啪嗒啪嗒。昨天回老家一趟,一气呵成写了一篇小文,就发给了于老师,想让他给指导一下。
发完我就后悔了,于老师那么忙,怎会有时间理会我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老师?
意外的是,于老师回短信给我说,当时他在外面,晚上聊。
晚上九点半,于老师写完作业,发布完他的公众号,非常真诚得给我上了一课写作课,让我受益匪浅。我整理了一下。
首先,文章是靠真情实感打动人的。不管写什么东西,需要真情实感,但也需要细节。就写奶奶的文章而言,细节的刻画是不可少的。就像一节课,我们之所以记住它,最根本的不是设计,而是一个个细节。常言道,细微之处见端倪,细微之处见精神,细微之处见伟大。细节的打磨和刻画应该是不可少的。
其二,我感觉写东西,语言也很重要。福楼拜说过,对于一句话,有且只有一个词语或句子能够充分表达你的意思。
此外,对于文章材料的安排,我建议你最好是做一些打点。因为我们写的东西虽然是表达自我,但更多的时候还是需要给人读的。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就要为读者考虑——站在读者的角度来思考怎样打点文章的材料。
我一直以来,写文章就是这样的:其一坚持真实,其二注重细节,其三语言干净,其四打点整理(就是掂量文段放在哪个地方合适,怎样安排得体)。有时候,一篇文章当时写出来感觉挺好的,放一段时间再去阅读,你会发现有些段落放置不合适,语言表达不到位。甚至是已经发表的文章,随后再阅读,我依然有这样的感觉。其实,我感觉你不必揪住一篇文章,经常写,时间长了,一切问题自然就会得到改观的。
我采访于老师:“看您公众号里更新的那么快,又写得那么好,真是服了您了。”
于:“也不是,有时候,上了路就要对自己有所交待。自己对自己都没法交待,对别人更是不好交待,所以我就这样坚持着。就像今晚,原本是不想写的,但想到要对自己有个交待,便坚持着写。”
我:“您天天写,不觉得累?还是已经写成习惯了,把写作做为享受了?”
“呵呵,累呀,但写好后就快乐啊!”
“哈哈,有一种被认可的成就感,对吧?”
“这个倒属其次,最重要的是心理上对自己的一种交待。”
最后又拜读了于老师关于亲子教育发表的一些文章,直至深夜。心里除了敬佩,还有对于老师深深的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