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到来,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水平向前迈进了巨大的一步,原来只有在发达地区才拥有的“一部手机即可上课”的情况在全国各地铺天盖地的普及开来。我们不仅可以观看自己老师上的直播课,还可以通过国家教育资源收看全国名师的授课视频,似乎一夜间学校的地位、老师的重要性被科技所取代。
第一年线上教学开始时,传统的教育融入了现代化手段,好奇、惊喜远远大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再加上大多家长同孩子一起封控在家,对孩子学习起到了一定监督作用,学习效果尚勉强说得过去。第二年线上教学时,许多家长不乐意了,一方面没有了新鲜感,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学生逐渐摸索出了线上教学的漏洞,任凭老师讲的天花乱坠,我自听着直播昏昏欲睡;如果老师点名提问内容,只需回答由于网络不行。虽然从中央到地方、从省厅到学校都想了很多办法,但是线上教学的效果始终无法与线下教学相提并论。
教育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一个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过程,缺乏了相互的交往,就不能称其为完全意义上的教育。最近网上流传一个段子,说的是最近几年请大家不要生病,因为上网课的医学生马上就要毕业了,很快他们就会成为主刀医生。这个段子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大学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及时上网课,他们也不会任由学生自由飞翔。但是它说出了线上教学的弊端,道明了学校教育的不可替代性,上过大学的朋友都非常清楚,许多能力,例如人际交往能力、对知识的认知能力、专业水平等都是通过在学校与同学、老师或者社会接触来提高的。离开了这样的平台,只宅在家中上网课,很多能力是锻炼不出来的。
对于大学生是这样,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更是这样,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身心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而由专业人员承担、在固定的场所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的实践活动的学校教育具有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具备的特点,它具有专门性、系统性、稳定性和选择性。学校通过校园文化感染着学生,达到以文化人的效果;通过课程实施与评价鼓舞着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社团活动发掘学生潜力,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通过创造富有情感的氛围,建立一中师生、生生共生的和谐关系,而这些都是线上教学所不具备的,也是家庭教育所不具备的。
当然,通过几年的线上教学我们虽然看到了学校教育的不可替代性,看到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但给学校教育和教育工作者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疫情终将过去,教育仍在继续,学校教育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学校管理如何更加的科学高效,教师如何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以求能够适应后疫情时代社会、家长、学生的需要,如何将学校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更大程度,就是摆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