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每天都会抽空听罗胖讲的罗辑思维,尤其喜欢听他说:“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这是前两天听的一节课:“为什么你的观点是正确的”。里面提到的话题就是“不能让孩子当童工”。
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因为我们肯定不能让孩子们当童工啊!
但是一百多年前的美国却被童工问题困扰。根据做1900年的统计,发现有六分之一的儿童在做童工,如果把那些低年龄的儿童在扣除出去,那童工的比例是非常高的!
当时美国连续出台法律,不能雇佣童工,结果收效甚微。
为什么呢,因为得结合实际情况。当时的美国底层的人民都很贫穷,因此就孩子多,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正好工业化也开始了,工厂里的工人不够用,因为是流水线,自动化程度很低,童工也能胜任。一个家庭的收入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是来自童工的。如果坚决不用童工,那他们甚至可能饿死,这就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一个看似简单,道德道义绝对正确的命题在特定的社会阶段或者说场景下却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我的妻子是云南的,老家是山区。家里兄弟姐妹一共五个,父母认字不多。结果就是她和她姐没怎么上学,她一天也没有上过,她姐姐上过半年。在家帮助父母照看弟弟妹妹,做饭,喂猪,放羊,一直到十四岁出去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基本上也是做了两三年童工,和什么提到的美国的例子大同小异。直到现在提起来还是颇有微词,对父母意见很大,因为没有文化是非常限制一个人的发展的。
但是回过头想想,这既是父母因为没文化导致目光短浅,也可能有生存压力的原因在里面,多种因素导致了这个结果。
现在,既是在比较落后的山区和的确,让孩子们上学已经是一直共识了,即使是贫穷家庭的父母们也懂得上学的重要。
如果我们遇到一个看着非常简单,道理绝对正确的话题,但就是执行起来却很困难,那么我们必须仔细想想,看看是不是应用场景还没有就位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