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学主诣

心学主诣

作者: 风云起 | 来源:发表于2017-10-17 19:45 被阅读16次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天泉四句教

心体既是无善无恶

意亦是无善无恶

知亦是无善无恶

物亦是无善无恶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王畿四无说

心既理〈人生论〉

心者天地万物之主,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人为天地之心,万物之主。心为万物一体之心。心既理,为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为孝,发之事国为忠。心意所体现,必有物,物即事。现实生活中,没有人的意识的参与,一切社会实践无法进行,此便是心外无物。

知行合一〈认识论〉

知和行原本就是一个功夫,知是行的主意,行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以为知。有知方有行,有行便有知,知行的本体便是良知良能。知行的功夫便是致良知。

致良知〈修养说〉

良知便是天理之昭然明觉,良知便是天理,天理不外乎仁义礼智,忠孝悌信等道德规范。致良知便是通过自我道德修养从而合乎天理,体认良知,是通过为圣的内在的道德重建,回复到明洁无善无恶的本心,回复到超越现实的自由之境。良知为人人固有,因此每个人都有为圣的可能性。这其实把人的精神力提到了很高的高度。

心学意义:

突出人的意识能动性,把心作为万物主宰。

认为每个人学贵得之于心,冲破了权威的桎梏。

天理在人心,通过道德修养可致良知通天理。

认为每个人只要将内心固有良知体认明白即可成圣。实际上是人人平等。

追求透明本心,洒脱从容,充满生机和活力,激扬自我之风

心学注重人性的自我修养,呼唤主体意识的觉醒,强调个人价值和自我发展,统合社会的伦理道德。因此在众生浮躁,物质奢糜,人心失衡,难以自洽的当今社会,逐渐被人重拾,隐然将成显学之势。

相关文章

  • 心学主诣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天泉四句教 心体既是无善无恶 意亦...

  • 跟着石头来读书之王阳明心学(十六)

    《王阳明心学》(16) 阳明心学,为成功“保鲜” (二) “专主一个天理”,把“好色、好利、好名”等私心扫除...

  • 菜根谭(29)|修德要专心,读书须深心

    修德要专心,读书须深心学者要收拾精神[1],并归一处[2]。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3]名誉,必无实诣[4];读书而寄...

  • 初诣

    喜欢读书,读书放佛已经成为融入生活的事。尤其喜爱深夜读书,静静的放佛拥有全世界,女性的情感发挥得隐秘又安全,开启全...

  • 诣音

    近几日的节日祝福语满屏充溢,发现有许多谐音,什么大展宏兔,兔飞猛进等等不一而足。虽然寄语兔年,寓意吉祥,但总觉得有...

  • 跟着石头来读书之王阳明心学(十五)

    《王阳明心学》(15) 生活中的心学之如何为成功“保鲜” 陆澄问:“主一之功,如读书,则一心在读书上,接客,...

  • 《清诣若》

    雾沉沉,影绰绰 朝花拾尽露湿人 路漫漫,竹晃晃 湮叶何处易飞霜 木愔愔,琴抑抑 断弦残发月诤音 泪潺潺,雨济济 鸳...

  • 诣在无题

    古道稀尘,辉光如梦尤隐。寒石书墨,一枝一叶一花。闲亭流影,江岸烟沙。待还时、偏爱云斜。时光虚幻,痴疾似水。不少年,...

  • 诣在无题

    风噎噎,再凭栏,旧闻他乡雨夜,楼花生幽怨。青台珠洒疑杯盏,银幕虚光波流缓。更眠意,子夜寒,新奇浓抹消断,执是朱帘卷...

  • 诣友行

    君不见古今名姓留几人,书生意气最堪惜。 君不见日月星辰还如常,百顷黄沙埋铁戟。 春风岸上苏杭柳,秋雨庭前钟南菊。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学主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cj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