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经典乞力马扎罗·日更专题中华文学
菜根谭(29)|修德要专心,读书须深心

菜根谭(29)|修德要专心,读书须深心

作者: 都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23-02-08 06:20 被阅读0次

    修德要专心,读书须深心

    学者要收拾精神[1],并归一处[2]。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3]名誉,必无实诣[4];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5],定不深心。[1]收拾精神:收拾散漫精神,集中精神。[2]并归一处:合并在一个地方,即专心致志。[3]事功:事业。[4]实诣:实实在在的造诣成就。[5]风雅:风流儒雅。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因此风雅也指诗文。

    【译文】学习的人需要收拾散漫精神、排除杂念,集中精神、专心致志地学习。如果想培养良好德行同时又关心功名利禄,那么必然不能取得实在的成就;如果读书把兴趣放在诵读诗词、讲究风雅上,那么必定不能取得深刻的心得。

    【理解】

    人生很多事情需要做减法,把时间和经历放在关键的事情上,寻求突破,才能在修德、读书等重要的事情上有精进。凡事做一点,又不深,只能白白浪费很多机会和资源。

    【故事】

    王阳明看中“精一之功”

    大家一提到王阳明就知道“知行合一”,其实不知道和这四个字并列的是“精一之功”。这八个字彼此互补,互为一体。

    做一个不太妥帖的比喻,把人的想法良知这些抽象物品比作棋子,那么棋局上星罗密布的则是知行合一和精一之功构成的纵横直线。

    王阳明说,男人欲成大器,能力不是最关键的,必须做好“精一”这两个字!

    陆九渊和王阳明同为心学大家,但是王阳明之所以被奉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是因为陆九渊在一定程度上没能贯彻“精一”的宗旨。王阳明曾直言道“象山见得未精一处”,暗指陆九渊对程朱理学承袭过多,对心学的治学还欠一点点火候。

    在《传习录》中,王阳明很是推崇一句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他所强调的就是对自己内心的把控,不可将一颗心放置在蠢蠢欲动的妄念之中。

    据《传习录》记载,圣人王阳明特别反感一类人,这类人碌碌而为一生,累个半死,却一事无成!这也是当下很多人的现象,是还不够努力、还是命运如此?

    王阳明说到: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意思是有些人连吃饭的时候都在考虑问题,这样的心经常忙乱、难以安定,收摄不住,经常起妄念。

    对此,王阳明提到,要做到“精一之功”,就是要专注当下的目标!

    所谓“精一”,就是心若易简,纵然世事纷扰,我自清宁如水,静照世间种种喧嚣;就是要专注于当下,既不念过往,亦不畏将来;就是要专注于“志”,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就是专注于正念,不被负能量所扰!若正念充满,纵然杂念纷呈,如江河之水,亦不能侵入。

    “精一”是心与理的互为一体

    精一又当如何理解?这必须与知行合一联系在一起,相辅相成共同理解。理论和实践的精一换句话说就是知与行的精一。

    王阳明提到的“精一”,指的是心与理的互为一体。“析心与理而为二,而精一之学亡”,从所花费精力来看,知行合一的致良知在本质上与精一也是同根同源的。

    如果一个人内心长期处于躁动的状态,就会成为一种惯性,无法静下来也无法收敛住。无论是做什么事情,这样都会受到干扰,最终导致一事无成的局面。

    碌碌无为是最可怕的命运悲歌,当面对广袤山河、无垠星空,是能做到心如野马还是心如止水?这便是能否做到“精一”的选择。

    有些人天天在网络上为各种事操碎心,今天王宝强离婚了、明天xxx出轨了,真可谓是“大处空茫一事未成,小事奔忙索然无味”。未闻此花开时,未见此旗动时,心中自有一股定力,摒弃杂念才能做到“精一”二字。

    很多时刻,我们被网络上爆炸似的碎片化信息不断侵扰的时候,与其受到其中的干扰,不如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而事实证明,很多热搜在第二天就会出现翻转或者真相大白。

    本文收录于《菜根谭》学习专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菜根谭(29)|修德要专心,读书须深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oo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