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地把书给读完了,感觉更像是一本学术性的书籍,全文十分严谨,同时还兼顾了通俗性。恰好是因为严谨,导致一个观点各种论证,让我看的有些昏昏欲睡。不过还是要承认,这是一本很好地书,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本书主要的观点是“基因是自私的,并会表现出有限的利他性,这些利他性的本质也是自私的”。本书用这个观点去解释在动物界中个体的关系。到了人类这里,这个观点仍然使用,但是多了一条规则,那就是人类文化的影响。
自私的基因
种族,代际和两性是作者描述自私基因的三个层次。种族指的是个体所在的物种,代际指的是父母和兄弟,两性指的是夫妻。在这三个层次中,作者都以“自私的基因”的观点去解释个体之间的关系。基因的目的是为:扩大自己在基因库中的队伍。队伍指的是和自己有相同序列的dna。
基因种族
在同一个种族中,个体会帮助其他的个体,但是这个个体必须存在同自己具有相同的dna,一般来说,这些个体都是近亲。
代际战争
这一节包括一些有趣的观点,比如:父母更加宠爱大儿子还是小儿子;大龄女性停经的问题。所有的这些现象都要从基因的目的去思考。
父母更倾向于宠溺小儿子,因为大儿子更适应这个社会,有更多的能力去自己寻找食物,相同的资源,小儿子更需要。
大龄女性停经的问题。以母亲和祖母举例,他们同时进行生育,那么理论上母亲的孩子会更可能生存下去。如果这样的话,祖母组好把她提供给她的新生儿的资源,留给她的外孙,这样更利于基因的繁衍。
兄弟之间互相包含对方50%的基因,理论上应该相亲相爱吧。答案并非如此,我们自己包含自己100%的基因,相比50%要多一倍,所以在需要抢夺资源的时候,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对兄弟下狠手,但是考虑到他们包含自己50%的基因,所以也会留有余地。
两性战争
基因的目的是扩大自己在基因库中的队伍。对于配偶这种,彼此之间没有共同基因的个体,彼此的目的就是尽量多地和异性交配。
雌性个体一旦怀孕,就要付出很大地代价才能让孩子出生。对于雄性来说,他们可以一走了之,然后和下一个雌性发生关系,这样他的基因就会兴盛起来。但是这样对雌性明显是不利的,她们的基因会产生一些抵抗性的策略,比如在交配之前花很长时间去考虑雄性,或者先让雄性付出很多东西,比如筑巢。
人类脱离了进化
上面讲的这些,亲情,友情,爱情,到了人类这里,就不能拿动物界的现象来类比了,因为人类已经脱离了进化。人类产生意识的那一刻,就开始和进化分道扬镳了,走向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文化。同时,这一刻的基因决定了人类发展的下限。如果这一刻人类的平均智商是180,那么我们之后的发展会迅猛的多。
在这一刻,虽然基因给我们的性格奠定了基调:自私。但是文化却教导我们相亲相爱,和平共处。虽然基因告诉我们要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队伍,但是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识去选择丁克。
我不知道这是否是基因始料未及的事情。现代人也会有一些隐忧,包括未来世界机器人是否会反抗人类。就像我们反抗基因一样,很有这种可能。未来世界,机器人可能就是第三种形式的基因,比我们人类的文化更强大,像我们尝试去修改基因一样,他们去修改我们的文化。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现在人工智能告诉发展,我很有可能会见证到这种情况的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