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愤不启不菲不发问题试答2018-08-19

不愤不启不菲不发问题试答2018-08-19

作者: 荷荷花 | 来源:发表于2018-08-19 19:35 被阅读0次

郭英萍:

末学先试着回答两点吧,期待指正哈:

1.求学者应该先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才能有不断内省向贤改过的勇气吧,有了改过迁善的决心,学习中有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危机感,才会有愤与悱的求知欲。

2.孔子心目中的一代圣王舜在雷泽面对捕鱼的民众争抢不知礼让时,不以一言教众,而是以身体力行来教化,最终得以惩恶扬善、导正风气。文王在断虞芮两国之争时,亦是以自己的以仁治国的榜样度化了他们、平息了纷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以以身作则,先修好自身,才有可能启发他人吧。

冯:

末学试答,请指正

1、如何讓自己與求学者生起愤與悱?

有没有弄清楚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一定想要弄懂义理?是不是学了将来要讲给别人听,利益别人?是不是预先学习了,还有一些地方怎么也搞不懂,迫切想知道老师怎么阐述、正确答案是什么?如果有这些心态加上充分的预习,就会是憤与悱的心态。

2、 如何讓自己是一位能啓發别人的人?

自己要好学、力行,进德修业,行为世范,然后要善于观察别人的特质,看他的天赋在哪些方面,引导他激发他的善法欲。

3、孔子啓發学生的方式是什麼?

不懂哦,蒙一个[调皮]。可以说是情境教学吗,让学生周游列国,在各种场合历练中给学生不同的启发。

4、什麼是举一反三?

告诉他事物的一个方面,他能推理出其他的方面。或者能够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灵活处理事情,不古板。

5、此人不能举一反三,孔子就真的不教了吗?

还是会教的。不愤不启只是一个原则。不能举一反三,也许可以通过启发他,引导他,让他产生兴趣,通过学习,提升悟性。比如,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孔子不是也都教他们,让他们都变成诸侯将相之才吗?

谢秋莲:

就不愤不启章问题,亦试答如下,亲们继续切磋。

1.如何让自己与求学者生起愤与悱?

愤悱的前提是求知欲、善法欲。有好奇心,知道学习的重要,具体到求学中则要懂得预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教于高人。

2.如何让自己成为能启发别人的人?

要启发别人,首先自己得失高人,不仅有足够的内涵、还要懂得教学的善巧方便,根据求学者的不同根基,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启发。

3.孔子启发学生的方式是什么?

孔子教学善用“导”,《礼记学记》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颜回赞叹老师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根据学生不同的根基,因材施教,随缘使用摄法、折法等。孔子“善问”,也“善待问”。

4.什么是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是老师举出一个面相,学生能类推出事情的其他面相。

5.此人不能举一反三,孔子就不教了吗?

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说明学生的根基尚不适应目前的教学进度或方法。孔子不会不教,只是改变方式,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上改用其他的方法提升他。例子如郭老师所举。

许海燕:

第三个问题想补充下:孔子启发学生,应是无时不教无处不教。其日用平常无不是道,即使不说,一个动作一个细节亦是教,如其所称“天何言哉”。而领悟学成,则视学生根器了。所以,愤悱之后,中人以下亦可成为中人以上。

郑惠:

以下是否算孔子的启发教学方式?有托迹示现方式,比如宰予昼寝;有观机逗教方式,比如子贡欲去告朔之xi羊;有闲聊讲学,如仲尼居曾子侍,讲孝经;有明征暗喻,比如觚不觚,觚哉;对比方式:女与回孰愈,有因材施教方式:如不同人所问孝或政等不同的答案;等等

相关文章

  • 不愤不启不菲不发问题试答2018-08-19

    郭英萍: 末学先试着回答两点吧,期待指正哈: 1.求学者应该先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才能有不断内省向贤改...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鲁迅先生说过,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人的情绪也如同火药一般,当压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么是爆炸,要么是自燃。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心情有些沮丧,上课上砸了! 说起来好惭愧,跟着宗大师学了那么久了,直到今天教研,才真正弄懂了单元导...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有时候跟别人讲道理的时候,总会给人一种“卖弄”的感觉。对方表面上迎合,很可能内心已经在抵触了,这样,讲了也白讲。 ...

  •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

  •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原文】 子曰:“不愤(1)不启,不悱(2)不发。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4)也。”(《论语·述而第七》)...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当老师成为课堂的观察者,当儿童立场成为课堂的主体,当小组合作成为了英语课堂的常态,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 ...

  •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愤不启不菲不发问题试答2018-08-1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fh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