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所在地的外面是一个很大的广场,晚上的时候有人跳广场舞,时常搅得我心烦意乱。
今天晚上下班之后,我准备写一篇文章完成日更,耳边又响起了很大的噪音,一个人在扯着嗓子在唱歌(如果那估且可以称之为唱歌的话)。
有一句相声小品的常用台词可以形容它:“别人唱歌要钱,这个唱歌要命啊!”
还有好几拨人随着音乐在跳舞,是那种节奏感很强的音乐,低音很重,冲击我的心脏扑扑扑地跳。
因为临近交付期限(每天一篇文章发布),所以我想安静一点,但是试了好几次,感觉自己很难集中精神,心里就非常烦躁。
我这才理解了,为什么很多居民因为对广场舞意见大而和大妈产生冲突了。
这玩意实在太磨人了,你想静静地思考、总结,写点东西,它就在你耳边动次打次,动次打次。
因为我在完成一个任务,如果这个任务完不成,有损我的信誉,它会让我成为一个说话不算话的人,进而会情绪低落,更会让我成长的速度变慢。
所以我才会非常着急,在着急的心情之下,我就越不知道写什么内容。
越不知道写什么内容,而时间又在一点一滴地流逝,又进一步加强了急躁感。
我感觉我的呼吸都加重了。
我把这一切都归结到跳广场舞的大妈们身上,心里想:
“太吵了,我无法写东西!”
“就不能安静一点儿吗,白天也跳,晚上也来跳。”
“唱不好还这么卖力。”
……
总之,就是觉得一切都是别人的问题,自己没有一点不对。
后来,感觉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想起了自己大脑的两个系统,快系统与慢系统。
因为从我现在的表现来看,我完全被本能脑(这也就《思考·快与慢》中所说的系统1,即快系统。)给占据了。
大脑受到外界刺激,立即做出反应,本能地,快速地。
我听到噪音,心理烦躁,情绪激动。
这和人饿了之后,就要吃饭;手碰到电就立即缩回的情形,是一模一样的。
所以,理性的大脑——即慢系统,没有发挥作用,这样的结果是,我的反应偏离了理智(怪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也很可能做出不合逻辑的推理和假设(他们是有意和我做对)。
更可怕的是,如果这种情绪不加以控制,失去理性,就有可能造成实际上非常不好的后果(比如,我上去和他们理论,叫他们别吵了,然而他们觉得这里跳广场舞是他们的权利,进而发生冲突,造成伤害)。
意识到这一点,我就开始调用慢系统,理性思考:
“他们晚上在广场上跳广场舞,并没有什么不对,别人都这样,这符合惯例,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如果我觉得吵,可以去会议室,或者带上耳塞,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真正让我烦躁的,其实并不是大妈们的‘噪音’,实际上是我没有完成任务产生的焦虑。”
“为什么我会完不成任务呢?因为我没有计划好,没有遵循万事提前的原则,所以造成了这个被动的局面。”
“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可以提前多写几篇文章以备不时之需,或者把写文章的事情放到早上安静的时光来做。”
这样通过理性思考之后,我的心绪慢慢安定下来,心定之后,很多思路就开始涌现。
当脑中有了想写的内容,开始敲键盘之后,我竟然惊喜地发现,我“完全”听不到噪音了,进入了心流的状态。
于是,自然而然地,文章很快就写好了。
通过这件事情,我意识到自己还有些不足,我不得不思考这一点:
为什么我没有在听到‘噪音’之后不久的时间里,立即转变思维,调用系统2来考虑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而是任凭焦虑、不安、烦躁的情绪消耗自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事实上,因为注意力和时间都是人最宝贵的东西,比钱重要得多。
所以,这种消耗可以说是一种很大的浪费,我应该要锻炼这种能力——在需要快系统本能反应的时候,就用快系统,在需要慢系统理性思考的时候,就用慢系统。
如此,快速地自由切换,充分发挥自己的效能。
就像现在的混动车,上班通勤,就用电动,远距离长途,用油动,一键切换。
这是一个需要锻炼的技能,而且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那些高手,似乎都比常人更精通此道。
老喻在《人生算法》里曾说过巨星碧昂斯成功的秘密。
她是一个世界级的超级巨星,唱片全球销量过亿,是22项格莱美奖的获得者。
她在舞台上激情四射,活力十足,凭着灵感和激情演出,可是在演出结束之后,她又会化身为产品经理,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观看整场表演,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反复推敲演出各个部分还可以改进的点。
第二天,所有参与演出的人员都会收到她的详细的改进意见。
这正是快系统与慢系统自由切换的案例,事实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很多老师写的文章,你会觉得他写的东西直击本质,往往能看透表象背后的底层原理。
比如李笑来老师、周岭老师、古典老师等。
因为他们往往不会遇到外界的刺激之后,立即做出反应,而是会停下来,深想一层。
这背后,还有什么我没想到的?
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所以,他们往往比常人看问题看得更透彻。
明白老师的思考行动营,也是要锻炼大家的思考习惯,培养遇事“深想一层”的能力。
这个能力,对于个人发展来说尤为重。
所以,我打算以后经常做这样的练习。
每天反思自己的思考,是否是正确的思考,以期提升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今天是日更第238/365天,早起阅读写作第123天,都看到这里了,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_^
每天更新文章,相信日更是一种态度。
1、我为什么要写作?
大佬们都说,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是成长的捷径。用写作来倒逼自己输入、学习,实践,是一种看起来笨但实际很聪明的方式。
深以为然,每天要写东西,就得有东西可以写,还得写得逻辑通顺、观点鲜明、有启发、有意思。
就会挖空心思去思考,去读书,时间管理、情绪、效率、认知等各方面都会得到提升。
学了就会用,又能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心性和能力。
人因此变得积极而乐观,内心笃定而从容。
2、我为什么要日更?
跟着明白老师学习的,他日更800多天,人生因此而蜕变。
我,一个中年程序员,不希望被动裁员,不希望被行业周期波动所影响,不希望交出人生的掌控权。
在这个如此不确定的世界,希望有一丝的确定性握在手中。
所以,修习一项硬本领就是万分紧迫的事情,我选择先搞定写作。
我记得从一本书上看过关于成长的公式:成长效率=正确的成长方法论X每一次刻意练习X练习次数。
任何事情,学习、工作、创业、情感,演讲等都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表述提升和成长。
换成写作也是一样,有正确的写作方法论,每天的刻意练习,可以加速提升写作能力。
在正确练习的情况下,频次越高,成长越快。
一年365天,可以把自己的写作能力迭代365次。
3、为什么要早起?
张萌说:早起,可以比别人多活出半天的精彩。
当你试过早起,尝过早起的甜头,一定会上瘾的。
人生一个重要的原则:万事提前。
清晨,万籁俱寂,头脑清晰,读书、写作,搞定最难的工作,开启高能的一天。
高效的人生也不过如此。
如果你也想改变,追求梦想的生活,我建了一个早起、学习的成长社群,欢迎关注私信,一起来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