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第一、二部的章节内容,我赶紧去搜了一下钱钟书一家人的情况,果然,杨绛先后经历了女儿、丈夫的离世,独自一人生活了许久,就像文中写的那样: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1、看完这本书,最让我羡慕的是如此温馨的家庭氛围,即使当时的社会环境动荡不已,但三个人始终心心相连,相互理解与扶持,小日子是全世界,全世界是小日子,这才是“家”的正确打开方式吧。“他说,从今以后,我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2、回到那段动荡的岁月,文人墨客不参政治,在我脑海中,总有点“边缘”的印象,但看了这本书,让我有了新的想法:祖国动荡不安,作为文人或许能做到的事情并不多,虽不知前途如何,但也绝不会离开祖国,这一股子的文人傲气跃然纸上。
3、不管是新中国成立前后,还是文革前后,“我们仨”一直在看书学习,即使是钱媛卧床抗癌的过程中也一直在阅读写作,这种小小的“书呆子”精神真是可爱可敬。
1、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阿媛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媛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2、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
往事如烟,记录下琐碎的日常,往后读来就都是幸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