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到大,听惯了“鬼”的故事。许多人没见过鬼,但是我却天天见鬼。
见鬼了!先说鬼是什么样子的。
鬼的坚定拥护者墨子,在《明鬼》篇中,对鬼有一个简单的分类:“古之今之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
鬼可见,墨子这样的分类,在现代已经界限分明。现代人一般认为:“天鬼”即是天上的神仙;山水鬼神即是《西游记》里常见的妖魔鬼怪;一直沿袭到现在的认知是“人死为鬼”才是鬼。
我也认为,前两种“鬼”,既然来自于大自然,因此一般不具有人形,偶有人形也是变化出来的,况且它们已经各有专属,不必非要在“鬼”中占一类别。
我们不妨把鬼的范围缩小到“人死为鬼”这个最被大众认可的外延,不然鬼的范畴就会变得太过夸张,变成广义的“鬼”了。
因而鬼又引申出狭义的鬼和广义的鬼两种。
狭义的鬼,就是人死后灵魂所化之鬼,这样的鬼,人类只有梦中才能看见,现实生活中从来没人见过,那些所谓亲自看见过鬼的,基本都是幻觉、臆想、臆造,根本无法用事实证明。
所以,我们只能从广义范围定义鬼。这样,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能——见鬼了!
鬼从鬼具有灵魂精气和具有人形这两个标准来看,我们生活中处处有鬼,天天见鬼。
与人交往,可以见到烟鬼、酒鬼、色鬼、吝啬鬼、捣蛋鬼 、调皮鬼、小鬼、魔鬼 、鬼才 、鬼子 、恶鬼、饿鬼、死鬼 ......
可见,鬼不只在荒郊墓塚里,,鬼也在我们的身边。鬼是那么多,和我们息息相伴,我们必须搞清楚一个问题,鬼是如何产生的?该如何出场?
鬼的产生,归根结底也还是遵循“人死而为鬼”这个基本原理。
人生于天地间,如果好好做人,那么他永远是个“人”,但是,一旦痴迷于某种精神或物质享受,坠于其中而不能自拔,原有的精气神蜕变成另一种状态,就会变成了鬼。
举个简单例子,喜欢喝点小酒,那还是个“人”,如果沉迷其中,酗酒度日,不知不觉就成了“酒鬼”。
再举个例子,初心为民的为官者,随着权势的提高,如果不能把持自己,自我膨胀就变成了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神。神位越高就越容易摔下来,摔得越重,一旦摔下来就会下地狱,变成了鬼。
鬼会失掉人形,这是“为鬼之人”最大的损失!
1924年,五四运动的前驱之一周作人在《我们的敌人》力陈“打鬼论”,他说,“我们的敌人是什么?不是活人,乃是野兽与死鬼,附在许多活人身上的野兽与死鬼。”
他的好友胡适也“披肝沥胆地奉告人们”,故纸堆里“无数的老鬼,能吃人,能害人,害人的厉害要胜过柏斯德发现的种种病菌。”
既然现实生活中处处有鬼,人们早已对它们“群体免疫”,我们也就不用惧怕鬼了,只需要保持警惕,不要沦为鬼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