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的,就是导演想让我们看到的。本来觉得不错,但是听了波米的影评后又觉得也没有那么好了。因为我只看了一遍,所以体会也不是很大。听了影评之后才发现原来影评人评电影也要看个好几遍才能开始评价。所以我的方法并没有错。
刁民和好官,还是贫民和贪官,导演用了比较荒诞的手法将这两个本来就对立的身份进行了双重的对比,所以在我们看来,这讲得其实是刁民和好官的故事。但是电影的噱头却是“上访”,这种一涉及到官僚体制的问题,大家就很愿意看。因为中国人民是畏官而又瞧不起官的。
但是导演却明显替官员说话,所以这个噱头也这是一个噱头而已。
这部电影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是首次在大荧幕上展现官民纠葛题材,所以有首创意义。但是地下导演拍得那些无法上映的电影对这些题材的展现比这部要好得多。比如赵亮的《上访》。
叙述视角的问题,如果说是以冯小刚自己的全职视角来叙述,但是李雪莲也是叙述人。如果是从李雪莲的视角出发,那么就不应该知道她作为一个小人物不应该知道的事情,像首长的讲话之类的。所以即使这么厉害的导演也会出现这种问题啊。
还有圆形画幅的事,最好看的是李雪莲的后背,像是浮世绘的风格,但是看着确实还蛮累的。平时是圆形,到了北京就是方形,所以讲得是规矩。波米不赞同,觉得是瞎扯,但我觉得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