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作者: Li止于至善 | 来源:发表于2022-12-27 11:20 被阅读0次

    【原文】

    14.29 子贡方人①,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注释】

    ①方人:有二解,一是郑注'“言人之过恶",即讥评别人;二是比也,同别人比而较其短长。两说均通,今从后说。

    【翻译】

    子贡议论别人。孔子说:“你端木赐就什么都好吗?我就没有这种闲暇(去议论别人)。”

    【解读】

    常思己过,莫论人非

    所谓“方人”,就是议论别人的是非短长,孔子不屑于子贡的这种行为,就毫不客气地批评了他。孔子对弟子的教诲,很容易让人想到《格言联壁》里的一副名联,“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在沉静下来的时候,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进而以是克非、以善祛恶;与人闲谈的时候,不要论别人的是非短长。这种严于自省、宽于待人的观念,是儒家修养的重要方法。

    “常思己过”即重视自省。“吾日三省吾身”,“内省不疚”、“见不贤而内自省”都是儒家提出的有关自省的名言。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有助于使自己内心更加安宁,避免出现更大的失误,是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一种重要途径。说白了,“思己过”强调的是自我管理,是自律。关于自省与自我约束,已经作过很多阐述,这里主要讨论一下“论人非”的现象。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不仅如此,每个人身上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不足。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对人性有着深刻而全面的认识,知道有缺点、做错才是人生常态,故而会对他人抱以宽容和理解。但是,也有不少人拿别人的过错或失误当谈资,津津乐道,甚至是到处嚼舌根。

    一般而言,有两种人喜欢论人是非。一种是自视甚高,其实并没什么才能的人。他们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如果别人表现得不如他,他正好说说风凉话,以显示自己有能耐。如果别人表现得比他好,他会嫉妒得要命,会想方设法在鸡蛋中挑骨头,以显示自己的高明。另一种人是整天没正事儿的闲人,他们以论人是非为乐事。平时闲着没事就说说这个,说说那个,以此来填补空虚无聊的心灵。

    论人是非危害很大,无论是对自己还是他人都没有好处。那些喜欢议论他人是非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以消极的情绪去对待人和事,他们总是盯着别人的短处。这样一来,就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更不会通过向别人学习取得进步。议论他人的是非虽然能满足口舌之快,可是除此之外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再说,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背后说长道短,总有一天会传到当事人耳中,这就有可能引起你们彼此间的矛盾,伤害彼此的感情。更严重的是,对方可能会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给你设置障碍,甚至进行回击或报复。

    东汉名将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而且结交的都是一些轻薄子弟。马援南征交趾时,曾特意从军中写信告诫他们说:“我希望你们以后再听到别人的过失,就像听到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可以听,却不可以从自己的嘴里说出来。爱议论别人的长短,胡乱评论正当的礼法,这是我最不喜欢的行为。你们都应该知道这种行为的坏处,现在我之所以还要再提醒你们,就是希望你们终生不要再犯。”马援深知“论他人是非”的危害,因而告诫子侄严格要求自己,谨防祸从口出。

    道理谁都懂,但真正能做到的并不多。这些人喜欢在背地里谈论他人是非,弄得人际关系紧张,矛盾重重。在损毁他人声誉的同时,也给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平添很多麻烦。因而,我们应该深刻领会孔子的教诲,“常思己过,莫论人非”,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不议论他人是非,避免遭人嫌恶。做到了这两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会顺利得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mo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