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亲子教育
《好孩子是怎样成长的》连载(五)

《好孩子是怎样成长的》连载(五)

作者: 華文 | 来源:发表于2017-10-29 19:07 被阅读0次
    图片来自于网络

    (接上期)

    良好的学习习惯绝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需要父母精心去培养。除了要做好表率,成为孩子的榜样以外,我认为还应当做到以下三点。

    1、要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

    《论语》中有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意思是“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学习感兴趣,求知欲望强烈,就会热爱学习,主动学习,以学为乐。

    按照孔老夫子的说法,学习分为“知之、好之、乐之”三种层次,“知之”就是知道,属于理性层面,“好之”就是喜爱,属于感性层面,“乐之”就是乐趣,属于精神层面,学习的终极意义就是享受快乐,享受幸福。现代科学认为,学习兴趣一般分为有趣、兴趣、志趣三个阶段,就是先从孩子感到好奇有趣开始,逐渐使之变为兴趣爱好,最后上升为志趣,志趣是学习兴趣的最后归宿,往往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进取方向,奠定他的事业基础。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会对一切充满好奇,充满兴趣。好奇心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家长要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他一起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鼓励孩子思考问题,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和勇气。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习是人生中面对的第一件事,父母的作用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是学习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对于家长来说,不断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让孩子学会如何学习,比学习本身更为重要,因为这将直接决定孩子未来的成就。

    家长在给孩子选择特长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孩子量身定做他自己感兴趣的那种,而不是凭着个人好恶和大众需求去要求孩子。小孩子思想活跃,今天感兴趣的不代表明天感兴趣,今天不感兴趣的不代表明天不感兴趣,从小感兴趣的不代表长大以后还感兴趣,所以最重要的不是对某个学科、某个领域或某件事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感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学习,自觉学习,使学习成为须臾不能离开的事情,成为一种习惯。

    现实中有不少家长不管孩子是否感兴趣,紧跟时代潮流,为孩子报了很多辅导班,学钢琴、学打球、学唱歌、学舞蹈、学绘画、学书法等等,把孩子折腾得无所适从,精疲力尽,完全违背了孩子的意愿,最终效果会适得其反。

    2、不要过分强迫孩子。

    很多人都知道,著名钢琴家朗朗的成功源自于父亲的“残酷逼迫”,他的童年就是在不断的练琴、不断的挨打中度过的,若非如此,也不会有今天舞台上万众瞩目的光鲜。朗朗的成功不言而喻,但这样的逼迫式教育却颇受争议,那么到底要不要强迫孩子,这个课题恐怕也很棘手。

    在这个问题上我是这样认为的,孩子毕竟是个孩子,在他幼小的时候,因为不谙世事,有时是需要家长施加一点强迫手段的,但千万记住,每个孩子天生都有逆反心理,他不愿意干的事你若过分强迫,幼小的时候他会害怕、会恐惧,表面上接受了这种威胁,但内心里是抗拒和排斥的,只不过给家长造成了一种错觉,就是棍棒底下出人才,严管之下有效果。等到孩子读初中前后,逆反心理大爆发,到时候公开顶撞家长,与父母对着干、拧着来就成为一种常态。

    记得小时候邻家一位叔叔脾气暴躁,声若洪钟,经常为了孩子不喜欢学习、不做作业而大声呵斥并施加暴力,有时候掂着棍子撵着孩子满大街跑,谁也拦不住。那位年长我两岁的小哥哥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反正没好过。挨打挨多了,小哥哥也慢慢长大了,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仇恨,后来再挨打连一滴眼泪都不掉。再后来和父亲对打起来,一直到离家出走,这位可怜的哥哥连初中都没毕业。

    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家长正确引导之下,孩子自觉自愿无形中养成的,不是强制逼迫,更不是任何孩子都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是正理。看到别人家孩子唱歌一炮走红,就强迫孩子学习音乐;看到邻居家孩子保送上了大学,就强迫孩子天天啃奥数竞赛试题;看到朋友家孩子绘画一朝成名,立马强迫孩子上美术班等等,这样的家长永远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也不会赢得孩子的尊重。

    需要声明的是,我不支持过分的“望子成龙”逼迫孩子,并不等于赞成对孩子无节制的放任。父母是孩子未来的设计师,你的思想有多高,孩子就能飞多远。放任孩子,是父母的任性和失职。有的时候,适度地逼迫一下孩子,对孩子施加一点学习压力,只要不太过分,都可能成为孩子人生中受用不尽的正能量。正如有人所说:现在不陪孩子苦练“七十二变”,将来要他如何面对人生的“八十一难”呢!

    3、莫要急功近利。

    俗话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习习惯既然需要养成,就必须经历一个过程,经过“培养”才能“成功”,一朝一夕绝不可能培养出一个绅士或者淑女,否则怎么会有“三代培养出一个贵族”之说?

    在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上,父母必须要有耐心,坚持与孩子一起成长,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也要“吃药”,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被动的心理特征是遵从,主动的心理特征是认同,自动的心理特征是内化,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急功近利。让一个没长牙的婴儿直接吃馒头,会导致他消化不良;而让一个长满牙的孩子只喝奶水,则会导致他发育迟缓。所以孩子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从提高认识、激发兴趣做起,在点滴中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受益终生。

    有这样一位女士,从小对儿子寄予厚望,坚信自己的孩子非池中之物,所以孩子上学以后就辞去了工作,成为全职妈妈,专门在家教育培养孩子。在她的严厉管教之下,孩子的成绩也曾名列前茅。可惜好景不长,这位母亲虽然学历不低,但自身修养差,脾气暴躁,经常对孩子爆粗口,不是扯着嗓门喊叫就是绷着脸唠叨,搞的孩子整天心惊胆战,情绪紧张,心理上出现了问题,成绩一落千丈。

    面对心理医生,孩子母亲痛哭流涕,她搞不懂自己辞去工作为儿子倾力付出,起早贪黑操碎了心,年纪轻轻头发都白了,到头来孩子视母亲如仇人一般,连看都不愿意多看自己一眼。最后心理医生送给她八个字让她反思:“心态不好,急功近利。”

    其实这位母亲只是走进了孩子习惯培养中的一个误区,就是过于急功近利。为了尽快显示自己培养孩子的成效,从一开始就给孩子施加了太多的压力,让孩子不堪重负,更别说学习兴趣了,根本就是高压式教育。她忽略了一个教育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循序渐进和亲子沟通,所以最终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失败。

    司马光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自古以来,母慈子孝是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母亲做不到对孩子慈爱,在孩子面前处处占上风,孩子只有站在下风,时间长了要么逆来顺受,缺少竞争力和学习动力,要么走向极端,成为情绪敏感、性格叛逆的问题孩子。真正智慧的家长,会让孩子时刻感受家庭的温馨和父母的温情,传递给孩子极大的坚强和自信,从而实现对孩子的成功托举。

    (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孩子是怎样成长的》连载(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oy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