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花了半天功夫,拼拼凑凑吧,组合了一首小诗——如果多敲击几个回车键旨在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打乱,这,就叫写诗的话。
写好之后,忐忐忑忑,迟迟不敢点击发表,因为我看来看去实在扭捏。最后可能为了对得住一下午的情意吧,发表成功。跟发完随笔一样,立马去检查二三,几番查看,几分钟过去了,心里实在难受,算了,趁还没人看见,私密了吧!
我想知道写诗的都是什么人,最想知道的是写情诗的都是什么人,我所理解的所有情诗和情歌,之所以动人,说来说去也无非六个字“得不到”和“已失去”。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写情诗的人都是失意的人。
既要失意也要诗意,可想而知,我这样一个不上不下的中年妇女,自然很难再写出诗来。特别近几年沉迷繁杂冗长的小说,简直抓不到诗歌简短的精髓,写出来的句子再生硬不过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其实要说诗,在中学我还是常读的,国外的国内的,只要是美的,我都喜欢。以前也摘抄了些,比如普希金的《我曾爱过你》,泰戈尔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汪国真的《也许》,戴望舒的《烦忧》,席慕容的《无怨的青春》……这些都是常见的,因为常见,反而不去推敲作者为什么写这些诗,他们都是在什么年龄什么境遇下写下的句子。这真是作为读者的罪过。
无意邂逅到一首《但是你没有》,说的是一名普通的美国妇女等待丈夫从越南战场回来,到死都没等到!(好像是这样)还是女儿整理母亲遗物发现的这首小诗。多甜美又哀伤!因为无名无姓,更加增添了诗本身的魅力,令人久久不忘。我甚至还依样画葫芦自己仿了一首,好像那时的我真觉得自己也能那样的矢志不渝,现在想来那种情思也真是甜蜜的幼稚。
多年不读诗了,也不止一次地说我不会写诗。简书躺着的那几篇,我连看都不敢去看。昨日为何又想着写呢,哎,有时候真是讨厌自己的闲,什么都忘不了,秋意还善加提醒,令记忆愈发的清醒。
如果今天只能说一句话,我想——
如果你知,我不必讲。
不必,我讲过了,年年复年年……
不必,我见过你,夜夜夜夜……
摘了两句,看看吧,心酸又肉麻,不知写的啥。
我想知道写情诗的都是什么人,他们是“得不到”还是“已失去”?他们是写了一阵子还是一辈子?他们是诗意人还是失意人?
在被这阵莫名的诗意捉弄以后,我发现自己连随笔都不知道如何写了,真是莫名其妙,气死我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