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动手返现
每天四问,永不过时的反思

每天四问,永不过时的反思

作者: 92岁的姑娘 | 来源:发表于2018-10-12 22:22 被阅读24次

    01

    关于反思最出名的两句话,分别来自一个外国人,一个中国人。

    中国人就是孔子的弟子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外国人就是苏格拉底说的: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

    我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虽然没有说什么像样的名言,但是他却把反思的内容一一列出来,我们对照执行讲好。

    这就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的《每天四问》。虽然这篇文章写于快一百年前,但今天看,依然很有现实意义。

    曾子说的“三省”,对我们来说太高大上了,都是跟品行有关的。而陶行知先生说的“四问“”,却非常地接地气。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第二位,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篇幅关系,我只分享前两问。

    02

          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在我们的想象中,像陶行知先生这样的大家,心心念念的一定都是怎么做学问,怎么加强品行修养之类。没想到,他的第一问却是跟身体有关,跟健康有关。

    当今社会,健康成为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各种过劳死,各种亚健康,似乎是今天快节奏的生活中才出现的。

    但是,陶行知先生仿佛就生活在现在,他对当今的现实了解得无比清楚。

    他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每天应该要问的是,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又进步了多少?

    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第一,没有了身体,一切都完了。

    如此朴实、平淡的语言,就感觉像街坊邻居之间的交流。但这一句“没有身体,一切都完了”能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同身受。

    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是因为他有两个学生,相隔一年相继去世。学生的死,让他想到了必须建立健康堡垒。

    今天时不时听到某人,甚至某个名人猝死的消息,我们最多会感慨一下,但该熬夜的夜一个都没有少熬。陶行知先生给出的几点建议,就像是为现在的人开出的药方。

    药方一是科学的观察与诊断。

    他讲的例子是一个叫魏国光的同学,本来患的是蛔虫症。有同学见他吐过蛔虫,但是没有人去报告,他自己也忘了去诊断。结果,被医生误诊为盲肠炎,开刀发炎致命。本来靠驱蛔虫就可以治好的病,却因为盲目开刀导致发炎送命。

    今天虽然不可能还会有蛔虫被误诊为盲肠炎的事情,但是因为轻视自己的病情,医生误诊而导致病情被延误,最后变成大病,变成癌症的事,却也并不鲜见。

    所以作者说,提高科学的警觉性,是保卫生命的起码条件,要用科学的卫生方法,好好的调节自己的身体,不使生病。科学能教我们好好地生存、生活。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经常体检,要健康生活。

    药方二是饮食的调节与改进。

    在那个物质极度贫乏、人民生活完全没有保障的时代,作者能提出这样的建议,可以说是很先进的。

    他举了一个德国的例子,一个苏联的例子。两个国家都很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问题,让全国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营养做得无微不至。一个把青少年培养得坚实强健,却送到前线,让他们成为侵略者的炮灰。一个让青年成为保家卫国的力量,成为身强力壮的建设者。虽然用意恰恰是相反的,但这些国家的方法和意识是很可取的。

    作者说,提出营养问题,就是为了现在和将来人人能够出任艰巨。为国家民族而珍重着每一个人的身体的健康。

    也许在那个物质非常贫乏,人民生活没有保障的年代,他这个想法是很难实现的,但是放在今天,虽然好实现,却又变成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今天的儿童和青少年,在营养问题上,虽然比以前好太多了,但还是很不乐观。“胖墩”和“豆芽菜”,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种体型。儿童的身体素质大不如前,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预防疲劳的休息

    这一条对今天的人们太有现实意义了。作者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固然不对,但是过分的用功,过分的紧张劳苦工作,也于一个人身体的健康有妨碍。

    妨碍着脑力的贫弱,妨碍着体力的匮乏,甚至于得病。不但耽误了学习和工作,而且减损及于全生命的期限。

    这种见解真的非常先进。今天我们看到,很多人英年早逝,很多疾病开始年轻化,都是因为年轻人不懂得预防疲劳,不会好好休息导致的。

    第四,用卫生教育代替医生。

    这话的意思就是,卫生教育是预防疾病,医生是已经有病了去治疗,作者提出的就是防范于未然,教人预防疾病,减少疾病。

          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这个话题似乎是老生常谈。但作者他不光是提出了问题,还帮我们列出了怎么让我们的学问容易进步的五个字。

    第一个字是,专一的一。

    他说荀子说“好一则博”。有一个专一的问题做中心,从事研究便可旁搜广引,自然而然就广博起来了。哪怕一个很小的问题,也可以研究出很深刻很渊博的大道理来。就好比打井一样的,再小的口子要一直打下去,就会打到水。

    第二个字是,搜集的集。

    作者说我们研究学问,有了中心题目,便要多多搜集材料。有了丰富的材料,便可以原原本本的彻头彻尾的来研究它一个明明白白,才能够真正理解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够迎刃而解,才能够做到水到渠成的效力。

    第三个是字,钻进去的钻,深入的意思。

    他说,如果我们能够在学术气氛中的大气压力下,发生动力去钻,一定能够深入到里面去探获学问的根源、奥妙与诀窍,而必有很好的收获。

    所以他希望大家对于一个问题拿定了,便要尽力向里面钻,钻出一大套道理来,使我们学术气氛有着飞跃的进步。

    用今天的流行语来讲就是:在一厘米的范围深耕一万米。

    第四个是,解剖的剖,就是分析的意思。

    有些材料钻进去还不够,必须解剖出来,看它的真伪是有用的,还是有毒素的,以便取舍,清化运用。

    他希望大家对于每一个问题搜集得来的材料,除了钻进深入之外,必须更要着意做一番解剖的功夫,分析入微,如同在解剖刀下,在显微镜下看得明明白白,分析得清清楚楚。

    第五个字是,坚韧的意思。

    做学问是一种长期的战斗工作,所以必须有韧性,战斗的精神,才能够在长期战斗中战胜许许多多困难,化除种种障碍,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走入新的境界。

    所以他希望大家在做学问上要用韧性战斗的精神,历久不衰的,始终不解的坚持下去,终可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他最后说,我想我们每一个人,能够把一、极、集、钻、剖五个字做到了,在做学问上一定有豁然贯通之日,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贡献。

    今天无论我们做什么,牢记这5个字,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天四问,永不过时的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rn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