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攻击性是本能吗?
攻击性的概念
攻击行为即为意图造成伤害或引起痛苦的行为,无论是言语的还是身体的 ,无论是否达到目的。攻击行为分为因愤怒而引起的敌对性攻击,和为达 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工具性攻击。
攻击性是本能吗
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很久了,并且目前还是没有定论。将小猫和老鼠放在 一个笼子里喂养,发现他们关系亲密并且小猫也不会捕捉其他老鼠。在隔 离条件下喂养老鼠,它不会习得攻击其他老鼠的经验,但当向鼠笼里放入 另外一只老鼠时,这只老鼠立刻向来者发起了攻击,且攻击方式与有经验 的老鼠相同。
攻击性是进化而来的,它具有生存价值才能被保存下来;有机体也进化出 了相应的抑制机制,在必要时为了切身利益而压抑攻击性。而对于人类而 言,异常复杂的社会情境对攻击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人 类的本能中有攻击性,但攻击并不完全是由本能引起的。
《社会性动物》读书笔记62 攻击性是否有益?
1.适者生存?
洛伦兹主张攻击性对进化有重要作用。在猴群中,最强壮、攻击性最强的 雄性总是占据着统治地位,占有与大部分雌性交配的机会。因此,许多人 认为不应试图去影响人类表现出来的攻击性,毕竟“适者生存”。
蒙塔古则认为,过分强调生存中的冲突与对抗,是对达尔文理论的误解。 非竞争和非攻击的行为——即合作与互助,同样具有强大的生存价值。蚂 蚁、蜜蜂等就是极佳的范例,黑猩猩也会表现出利他行为:当两只黑猩猩 被关在相邻的笼子里时,如果只给其中一只提供食物,另一只会向它乞求 分享。
2.帮助宣泄情绪?
有一种支持攻击行为的说法是,它能够帮助人们宣泄情绪。但大量的证据 都站在了该观点的对立面。对抗激烈的橄榄球活动不能减少愤怒,反而会 使选手攻击性增强。现实生活的经验也常常告诉我们:攻击性的言语会促 使冲突升级。
“发泄精力”的民间智慧与科学证据产生了分歧。我们试图这样解释:因 为人类是具有认知能力的动物,我们的攻击不仅来自生理紧张,也与思维 有关。
《社会性动物》读书笔记63 攻击的原因
1.神经学和化学的原因
如果电击大脑中央区的杏仁核,动物会变得暴躁;而抑制杏仁核的神经活 动则能使它们变得温驯。
2.睾丸素
注射睾丸素会导致动物的攻击性变强。暴力犯罪的人员比非暴力犯罪者的 睾丸素水平高,青少年罪犯比普通大学生的睾丸素水平高。睾丸素水平与 攻击性行为互相促进。
3.酒精
酒精常常与打架斗殴、家庭暴力联系在一起,实验也证明,饮酒过量的人 比其他人更容易对挑衅行为做出激烈反应。酒精不会直接导致攻击行为, 只是酒精会减少社会规范对人们的约束作用,以及可能影响人们的正常认 知能力,从而更可能对外界刺激做出过度反应。
4.痛苦体验
当动物处在痛苦的境地而不能摆脱时,它们往往会攻击其他动物或者同类 。
5.挫折
如果一个人在追逐目标时受挫,他的攻击性会上升,尤其是在眼看目标就 要完成却被打断时。
6.排斥与拒绝
美国哥伦拜恩中学曾发生一起血腥枪杀案。作者认为,在美国的中学里, 普遍存在着病态有害的氛围,存在着各种排外的小团体,而这些小团体本 身也存在高下之分。处在学校生物链上层的学生,拒绝、挖苦和羞辱处于 下层的学生。特文格及其同事在研究中证实,拒绝能够产生许多消极影响 ,包括攻击性增强。
7.社会学习
有这么一个实验,让儿童观看一段短片,片中成人对一个充气“不倒翁” 娃娃拳打脚踢。然后,让这些儿童去和不倒翁玩耍。发现,儿童会模仿成 人对不倒翁进行攻击行为。可见,社会学习对儿童社会化进程的影响力极 大。
《社会性动物》读书笔记64 如何减少暴力
1.惩罚
最传统的方法,就是对攻击行为进行惩罚。而在一种温暖的人际氛围中谨 慎地运用惩罚,便可能是有效的。比如:对比家人与竞争对手对你惩罚时 你的反应。
2.对攻击性榜样的惩罚
目睹攻击性榜样受到惩罚,比如:历史剧里经常演的菜市口斩首情节,人 们的攻击性就会减少吗?实验显示:看到攻击性榜样受到惩罚,不会增加 攻击行为,但是否会降低儿童的攻击性则是不能确定的。
3.奖赏替代性行为
在这一研究中,孩子的积极性行为总是得到奖赏而攻击性或竞争性行为总 是得不到奖赏。然后,故意让他们经受挫折。结果发现,那些被鼓励进行 积极性行为的孩子,表现出较多积极的行为和较少攻击性行为。这一结论 是可喜的,但是我们并不能相信我们能够教育孩子在面对挫折时积极应对 。毕竟现实中暴力可能很有用。
4.建立对他人的移情
移情是指设身处地地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现象。而一旦人们之间能够移情,攻击性行为就很难出现,这一点已被实验证实。
《社会性动物》读书笔记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