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这个月运气比较好,刚刚通过考试就遇上了画字儿姐的读书·写作挑战营开营,没有一丢丢犹豫,立马加入。
这可能是我第一次为了“读书·写作”付费,因为感觉读书、写作这两件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做的事情,对我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但它俩确实也是难事,特别是对于刚刚结束备考的我。在接近一年的时间中,除了专业书和考试书籍外,我几乎没有阅读任何其他书籍。读书·写作挑战营对我来说是一次机会,一次重拾阅读和写作习惯的机会。
一份书单、十节课程、每日故事分享,短短二十一天,每天都安排了丰富的内容。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我有点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完成书单阅读、能否每天完成一定量的文字输出。
正式开始后,才发现所有的担忧都仅仅存在于脑海中,实际上做起来并没有那么难。开营时,我便在推荐书单中选好了感兴趣的书籍,或者说我对这些书名感兴趣。
或许因为阅读于我而言,始终是一件愉快至极的事。再加上阅读·写作挑战营本身起到的督促作用,闲暇时光我都能记得拿起平板阅读。无论是刘润的《底层逻辑》,还是稻盛和夫的《干法》和《活法》,都给到我一些启示。
我也决定将《干法》和《活法》放入随机重读书单中,虽然它俩有一部分内容重叠,但并不妨碍我认为它俩能时时刻刻提醒我一些需要做到、但自己常常忘记的事。
其实,经过一周的阅读后,我的阅读速度已经恢复如初,但很遗憾挑战营的最后一周有事,只完成了最基本的三本书阅读,并没有读更多内容。这段时间忙完后,推荐书单中剩下的书籍可以继续开始读啦,想想还是有点开心。
读书·写作营,与“读书”相比,其实“写作”可能挑战更大一些。毕竟,读书是一项“输入”的活儿,看书看了什么、学到什么,都可以存在心里自己明白就行。但写作是一项“输出”的活儿,写出来的文字需要结构、需要逻辑、需要别人也能看懂,也就需要更多地思考。
我曾经认为,写作的文章只需要自己写得“爽”、表达出自己所有的想法就好。但实际上,当脑海中的片段真正落在纸上时,就能发现其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在翻来覆去地说,并没有产生新的想法。
这些文字写下来可能有好几百,但经过精炼后或许只能留下一百。有时,看着越写越少的字数,其实会有点着急,觉得怎么还不能写到要求的字数呀。然后继续不停地想,怎样才能写出更多的字数,或者说输出更多精炼后的思考。
其实有字数限制也是件好事,至少会逼着我多想一想。或许很多感觉不太可能的做到的事儿都是这样,因为没有试过所以觉得不可能做到。但真正着手去做了,迈过那个小小的瓶颈,就会发现原来它们并没有那么难。
我记得自己在入营申请中写着“拥有同时处理2-3件事的能力”。之前,我只在一段时间内处理一件事,因事情多了、堆积在一起需要同时推进和交付时,我会非常焦虑。“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做出恰当的时间安排,于我困难重重。
阴差阳错,我反而在最近一周、在每天坐车跑来跑去的日子里完成了好几件重要事情的推进和完结。它们有学业的申请资料修改、有挑战营的科普文章、有家里的人际交往消耗,以往在我看来一件事就需要完完整整几天的时间来处理的事情,在一周内全部完成。
果然鲁迅先生说的对,“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这让我不禁开始反思自己以前究竟嚯嚯了多少时间,又因为认为“无法在一段时间内同时推进几件事”而没有想办法提高效率。
以往借口总归是有的,但事实证明我可以做到,而且做得或许还不错。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它让我意识到自己有着无限的成长可能,有着能够保持生活、学习、运动三者之间平衡的能力。即便现在我还不能熟练掌握“平衡之道”,但总有一天我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作为营里年龄比较小的营员之一,我觉得自己占了不少便宜。每天都会有营友分享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有些关于成功、有些关于失败、有些关于感悟,都让我学到不少观点和经验。这些内容,或许能在某一天,让我避免摔进某个大坑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