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多坎坷,著名词人辛弃疾就曾言:“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事事顺利只是人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已,事实上根本不存在。
所谓人物百日好,花无百日红。为什么30岁看三国觉得曹操最厉害?甚至40岁50岁看三国也一样。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曹操面对失败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首先我们还是先来分析下曹操的背景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曹操的家庭背景用易中天先生总结的话来说就是“出生不好、但家教很好”。他是太监曹腾养子的儿子,这个出身当时被很多人看不起;但是曹操的父亲和养祖父(曹腾)都在朝廷做官,所以家教和社会关系应该是比较不错的。
一个人的出身背景和家教对性格的养成影响是非常大的。
曹操一生有遇到过哪些失败呢?
我们讲一讲历史上有记载的曹操经历过的比较大的挫折。
1.被罢免官职,仍不忘学习
熹平三年(174年),曹操20岁时,通过察举孝廉成为郎官。稍后曹操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上任数月,宦官蹇硕的叔叔违禁夜行,被曹操依律棒杀。
这使曹操得罪了宦官集团,可曹操是依法而行,这些人又无法中伤诋毁曹操,只好转而称赞他做得好,举荐他去担任地方官。就是升你一级然后给我滚蛋!
熹平六年(177年),曹操被任命为顿丘令,第二年,即光和元年(西元178年),曹操因堂妹夫滁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
这里严格来说不算是曹操的失败,因为是被牵连的。但是终究曹操是被免官了,怎么说也算是一种挫折。就好比我们初入职场干个几年有点小成就突然被辞退了。
曹操当时是个什么情绪我们现在没法知道,但是我们能知道的是,曹操被免官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潜心读书,偶尔以打猎来娱乐自己。
读书就是增长学识、提高自我修养;打猎就是锻炼身体。这两个看似简单却又极为重要的东西,我们现在大多数人都已经忽略了。
而现在我们闲时在家大部分是看电视多于读书,以玩游戏来娱乐自己。所以精神思想一代不如一代,身体也是一代不如一代。如果再遇到点什么挫折,那更是一蹶不振。因为我们精神太空虚了,内心太脆弱了!
2.独自引兵追杀董卓,结果大败,险些丧命
话说董卓在京城作乱,曹操潜逃出洛阳,回到家乡陈留之后,曹操散尽家财征募乡勇,豪强卫兹也倾家财助之,率先揭竿举义,讨伐董卓。
次年,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后将军袁术、长沙太守孙坚、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河内太守王匡、兖州刺史刘岱、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地方势力,一齐举兵反董。群雄推举袁绍为盟主。
曹操则行使奋武将军之职。但董卓军势力强盛,袁绍等都不敢先出兵。曹操认为董卓焚烧皇宫,劫持皇帝迁都长安,大失人心,正是“此天亡之时也”。于是独自引兵西进,结果于汴水遭董卓部将徐荣击败。曹操身中箭矢,坐骑也伤重不起,后得曹洪出让自己的坐骑,才死里逃生。
此时曹操自己所带领的士兵不过5千人,而其他诸军兵士十余万,却每天只知饮酒作乐,不思进取。曹操为联军出谋划策,但未被采用。
于是曹操离开了各路诸侯,《三国演义》中用“竖子不足与谋”表达了曹操此刻的心理。
曹操追击董卓,固然是勇气可嘉,英雄本色。无奈敌众我寡,曹操也认识到了这次失败主要不是自身原因,而是各路诸侯各怀私心,未能团结一致。曹操也知道和这群乌合之众是成不了大事的。
反观当今,资源整合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志同道合。
3.征讨张绣遭到突然袭击
曹操长年征战,既要巩固自己的地位,还希望能过扩大自己的势力。身居高位的曹操,当然就需要解决会威胁到他的势力。曹操这次要做的是去吞并袁绍的势力,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曹操决定先去讨伐张绣,抓柿子先挑软的捏。
本以为这次会是一场硬站,至少也是需要耗费一番精力。可是谁知道张绣是个没有什么骨气的人,贾诩没有几句话的功夫就把张绣说服了。
张绣决定去投降了,投降这对曹操来说是一件好事啊。曹操大军就这样大摇大摆的进入了张绣的领土。
本来事情可也就这样了,大家都高兴嘛。可是谁知曹操看上了张绣的婶子,并与之有了不正当的关系。张绣就觉得他被侮辱了,很不高兴。曹操知道了张绣的小心思,于是打算派人秘密解决张绣。张绣知道了这事,于是又想反了曹操。
这时候贾诩就给张绣出主意了,就说你去跟曹操说,说我们的部队要移防,就是部队我要调动一下,防区要变一下,问曹操可不可以?曹操说可以啊,曹操那个时候还得意洋洋呢。
然后又跟曹操说,说我们这个军队的运输车比较小,很多东西装不下,能不能允许我们的战士把盔甲和武器都随身携带,我们盔甲就穿在身上了,武器就拿在手上,以免我搬运起来比较困难,行不行?
曹操这个时候风花雪月啊,说可以可以可以。于是这个张绣的部队就穿着军装,扛着武器,开着战车,堂而皇之地从曹操的军营前走过,突然调过头来,冲进曹营。那当然是杀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将典韦都在这个时候被杀。
这次对曹操来说是一次惨败,但是曹操没有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曹操了不起的地方又体现出来了,他甚至没有追究主张接受张绣投降的那些人。曹操自己做检讨,吸取失败的教训,曹操再次南征张绣的时候,就把张绣打了个落花流水。
4.赤壁之战:该哭的时候笑,该笑的时候哭
这一点三国演义里有描述,且看赤壁之战后:
操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诸将问曰:“丞相何故大笑?”操曰:“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
说犹未了,两边鼓声震响,火光竟天而起,惊得曹操几乎坠马。这一笑,来了白马银枪的赵子龙。
稍微好一点,曹操故伎重演:
操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众官问曰:“适来丞相笑周瑜、诸葛亮,引惹出赵子龙来,又折了许多人马。如今为何又笑?”操曰:“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彼见不到此,我是以笑之。”
正说间,前军后军一齐发喊、操大惊,弃甲上马。这一笑,引来了黑英雄张飞张翼德。
一旦逃脱,曹操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行不到数里,操在马上扬鞭大笑。众将问:“丞相何又大笑?”操曰:“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结果又招致大将关云长。
队伍完全到了安全地带,曹操又掩面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众谋士皆默然自惭。(这一点在三国志里面是有记载的)
曹操为什么在该哭的时候笑,而在该笑的时候哭?
大凡争强好胜者,面对赤壁这样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的惨败,难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可曹操是个奇才,不按常理出牌,鬼才信华容道上他的笑是发至内心。面对那样的困境,身边的谋士将领个个士气低落,又想到刘备孙权几个死对头准备看他的哭丧脸,想必曹操心中生出了一股子逆气,想看老子哭,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老子偏要笑给你看。
这一笑,当真笑出了败而不馁的霸主胸襟。而大哭,表现是思念遗计平定辽东的谋士郭嘉。
当然曹操碰到的挫折和失败远远不止这些,但三国大叔认为赤壁之战应该是曹操最大的失败,因为这次失败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势,曹操彻底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再后来征马超、与刘备争夺汉中遇到的失败跟赤壁之战相比那都不算什么了。
曹操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真正仔细了解过曹操的人,不要说30岁,就到了50岁看三国都会觉得曹操最厉害。当然到了60岁看三国觉得刘备最厉害。这个我们之前讲过。今天笔者还是单从曹操面对失败这一个角度来分析。易中天先生分析得更加透彻:
曹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一个人。他这个人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最后用一句话来结束本文:“世人皆看错我曹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