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万象】第十三期 散文《枯木逢春》
本栏目素材均来自于中国各地的基层盆景爱好者们的图文,本栏目仅作为其免费展示作品的窗口。这批爱好者们并非知名盆景艺术家,但他们大多花费多年时间赏玩盆景,对盆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盆景微杂志愿意为中国盆景界这些默默无闻的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欢迎盆景界诸位同仁踊跃供稿,共同为推动中国盆景艺术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
小编观点:
本期推荐的是谢基贤先生的散文——《枯木逢春》,盆景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散文则是文学与心灵体悟的艺术,以散文手法描写盆景,抒发情感乃时间常事。谢先生以枯木为题,正好触碰到盆景与人生的意义,看惯生死离别的人们,往往忽视花草树木给我们的启示,以盆景寓意生人生,看懂盆景,即看懂生命。
五月初的一天,我偶然发现,家里的阳台上被丢弃多年的那只小花盆里枯萎的盆景,绽出了几片新绿。我惊奇不已。
想当初(应该是六年前),我去花木店买盆景时,发现了一棵弯曲的榕树根制成的盆景,两棵粗壮的树根,像老人的两只手臂,托举起一纵蓬勃的绿叶,那优美的造型令我赞不绝口。我当即把它买来摆在书桌上,书房里顿时增添了无限生机。每逢我写作感到疲惫时,看看这棵盆景,便如沫春风,灵感陡然而生。记不清,这盆景伴随我度过了多少难熬的时光。可以说,它已成为我珍贵的伙伴。时间一晃就是三年多,不知何故,这盆景日渐蔫了下来,最后竟完全枯萎。我看着心痛,又不忍将它丢弃,于是将它摆放在阳台一角,让它和一盆早已枯死的更小的盆景在一起做伴。好好的一个盆景,怎么突然间就枯萎了呢?我猜想,是不是冬天书房里有时空气不新鲜因缺氧而枯竭的呢?不得而知。反正,自这盆景消失后,好长一段时间我都闷闷不乐,家人不知我为何事而郁闷。
这个枯萎的盆景在阳台上一放就是三、四年,我也懒得理它。不过,每次到阳台看到它,我都会想到它的英姿,也只好一声叹息罢了,几次转到花木店想重新购买一盆,终归没碰到心仪的,都没如愿。想不到,最近它竟长出几片绿葱葱的新叶,莫名地复活了。看着长出的新叶,我欣喜若狂,当即把两枝干枯的树枝折断,又从其他花盆里铲了一点土把裸露的树根掩盖起来,再浇上一点水。然后,把花盆和托盘的尘土擦洗干净,重新将它搬进书房的桌台上。我怕书房空气不畅,又把窗户开大一点,好让它吸收更多的新鲜空气。
对着这盆失而复得的盆景,我总在想:它枯竭了几年,怎么突然间又复活了呢?到底是何原因使它复活呢?从植物学的原理分析,其植物因子的枯竭是不可能再复活的。难道是我经常对它的思念之情唤醒了它的灵性么?如此看来植物也有灵性,这并非瞎猜想。书房桌上重新摆放一盆绿色的盆景,犹如眼前有了一棵青枝绿叶的榕树,令人神清气爽,精神焕发!
枯木发新枝,这是个奇迹!世上任何事物都难以预料,原本以为它无用的东西却会死而复活、变成一宝,令人爱不释手;奇迹的发生,还有一层意思是时来运转。俗话说,好运来了门板都挡不住,这是时运的暗示还是天机的昭示?四十年前,我在江西瑞金云石山采访,发现原中央苏维埃政府领导住处旁的一枯树洞里神奇般地长出五棵翠竹,据说这是当年红军北上抗日后发生的奇观,当时有群众断言:红军一定要回来的,红军会回来的!果不其然,群众这急切的呼唤与思念似乎有了灵性,几年后红军打回来了,老百姓又当家作主人了。我根据这一素材写了一首诗《枯树发竹盼春归》,在《江西日报》发表,此诗收入《江西三十年新诗选》。富有灵性的树木昭示了一个真理:枯木可以逢春。
就个人而言,时运的好转也不是迷信,这是时机成熟的一种巧合。枯木能逢春,总有它合乎理性的因由,只是我们一时找寻不到罢了。不管如何,枯木逢春,喜从天降,我还是经常关注这小生命的生长过程,每隔几天我要给它浇一次水,叶子上有一点灰尘我都要把它抹掉。经过我精心的培育,它又多长出了几片新叶,现在显得生机勃勃!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图文来源:谢基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