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庄子諵譁-德充符(3)

庄子諵譁-德充符(3)

作者: 晓云感恩自在 | 来源:发表于2022-07-04 17:54 被阅读0次

鲁哀公被迷住了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

鲁哀公是鲁国的诸侯,问孔子说:卫国有个有名的坏蛋,名字叫做哀骀它。哀骀是可悲的意思,反正难看得要命。

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人为妻,宁为夫子妾者,数十而未止也。

但是男人一旦跟他认识,就舍不得离开,女的一看到他,嘿,就回家跟父母吵,如果把我嫁人,我情愿给这个人当小老婆。这样的女人,有几十个。

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

但是这个人从来没有做过宣传,他只不过对人都很好,人家对他也很好。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

这个人不是领袖人物,没有下个赦免人活的权力,又没有钱,没有办法使人吃得饱,生活安乐。他的面貌形态,又难看极了,大家看到他都觉得可怕,真奇怪了,你说他那么难看吗!一见到他的时候,就舍不得离开他,他也没有做宣传啊!我们有的学问,他也有,他的知名度仅限于四境之内。不论男女都愿意跟随他,我想这个人啊,一定有特别的地方,超越一般常人。

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

鲁哀公说他想办法把哀骀它请来了,果然丑陋得不得了,可是呢,那么难看的人,才住了一个月,就使我觉得他非常可爱,住了一年,连我都迷信了他。

国无宰,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泛而若辞。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

我心里头都没有主宰了,我要让位给他,把整个鲁国让给他;当我告诉他,请他当鲁国的诸侯时,他闷声不响,后来他讲了一句话,不可以,我没有资格当……“寡人丑乎”,连我请他当国王,他都不要,我觉得很丢脸!最后,我勉强把国家政权交给了他。他不到几天,就偷偷地溜掉了,离开了我,根本不要当国王。

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

他离开我之后,我心里就像掉了一块东西一样,非常不安,心里难过极了。自从他走后,我没有快乐过一天;虽然当诸侯,富有国家,但是我不快乐。这个人是什么样子的人?

吸引人的是什么

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

孔子说:我曾经到过楚国,看到小猪吃老母猪的奶。当时这个老母猪已经死了,小猪围着老母猪一转,看到这个老母猪与平常不同,眼睛也不张开,死了的样子,“皆弃之而走”,小猪哇……统统都跑掉了。“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小猪为什么跑掉?因为看到妈妈的样子变了,是死的样子,不像原来那个妈妈,而跟自己不一样,不同类,觉得不对劲,就统统跑了。

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猪也好人也好,他们爱自己的父母,并不是爱父母的形骸,而是使之成为形骸的,也就是形体后面的那个东西,你所爱的,不是外形,而是外形里头的那个才德。

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屦,无为爱之,皆无其本矣。

因打仗而死的军人,送葬的时候,不用军人的服装,一个断了脚的残废人,或者五个脚趾头切掉的人,脚都没有了,所以不会爱鞋子了。“皆无其本矣”,因为无本,没有了主体,所以勋章鞋子都没有意义了。这是古代的文化。

为天子之诸御,不爪翦,不穿耳,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

做天子嫔妃的,不剪指甲,不穿耳眼;古人夫妇之道,已经结过婚,就不能够再结婚,因为不完美了。

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

为了保全完整的形体尚且如此,何况德性完备的人呢!就是说,一切求完全美好。不但求内心的美好,外形也要全好。如果内在的道德不美的话,外形再美,也是丑陋;如果内在的道德充沛了,外形虽然丑陋,也是世界上最美的。这是孔子答复鲁哀公的话,认为哀骀它这个人,是全德之人,道德真正修养到了家的,也就是至真至善至美。

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哀骀它这个人,用不着讲话,而是无言之教,人们自然就受他的影响;“无功而亲”,他用不着有什么特别的表现,自然会使人感到可以信任,可以亲近。“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所以他能使人情愿把国家交给他,人家还怕他不愿意接受呢。这一个人“是必才全”,一定是才能、学问统统具备的全才。但是才与德虽然都全,“而德不形者也”,他的道德内涵始终不外露,所以更美。

哀公曰:何谓才全。

怎么样才叫做“才全”呢?

再说修养

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

孔子这几句话都是相对的,“死生”相对;“存亡”就是得失,成功与失败;“穷达”, “穷”就倒楣,没有钱当然属于倒楣啦!“达”就是通达,样样得意;“贫富”,有财富与贫穷;“贤与不肖”,好人与坏人;“毁誉”骂你的,恭维你的;“饥渴寒暑”等等一切,这些外界的影响都属于世事之变;这些变化的现象,也都是人生境界会遭遇到的!这些就叫做人世,是自己生命中的一股力量。

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

日夜交替变化摆在我们前面,但是我们找不到生命力量及宇宙万有变化开始的起点。没办法参透这个最初的动能是怎么来的!

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

我们一般人,被时间空间所限制,自己心里永远得不到解脱,得不到自在,始终被外在的环境障碍住了,因此达不到“滑和”的境界,也就达不到一个祥和、安适的境界,不能升华到心灵最高解脱的境界。

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

假使一个人的修养,到达了随时随地都在和平愉悦的境界,心中没有烦恼,没有悲忧痛苦,就能“和豫通”,流通和豫之气,与天地相通,入于灵府的境界。“而不失于兑”,能够随时随地保持心境在愉悦的状态。

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

一个能够成道的人,能够升华的人,或者要在这个世界做一番大事业的人,必须要具备两个东西,就是全才与全德。全才已经很难了,再加上全德就更难;有才无德也不行,有德无才也不可以。有德无才可以修道,但不能入世;有才无德入世很危险,不但危险了自己,也危险了世界,所以要才德两全才能入世。

一个人昼夜心里没有杂念,同万物相往来,身心永远是春天,接天地之灵气,天人相交,和宇宙的生命,互相交接在一起,随时生生不已,是才全之人。

何谓德不形?

怎样叫有道德而不形之于外呢?

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

平者,水停之盛也”,这个水真正平了,就不流了,所以叫做水平,达到此心定下来,像止水一样,不流动了,就是道德的修养方法,此心如水,不流了,杂念妄想都没有了;喜怒哀乐的水不流了,但又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了喜怒哀乐,但是它止水澄波,不流。“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内在的心境,永远保持这个境界,而不受外界的影响,此心水平不流。

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道德的修养,到达这个“成和”的境界,才真正成就了和平,心境的平和。所以,内在有这种道德的修养,“物不能离”,不管外界万物如何扰乱你,你始终没有离开这个凝定、祥和的境界。

用师则王 用友则霸 用徒则亡

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

鲁哀公遇到孔子的学生闵子骞,就对他说:“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我当国王的时候“执民之纪而忧其死”,想有一个好的政治制度,就怕老百姓得不到好的生活,忧国、忧民、忧天下,我做国王是这个心思。“吾自以为至通矣”,我自以为自己是个好国王。

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吾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我现在听了你老师孔子这一番话,才晓得还不止这样,而是要懂得人生的价值。“闻至人之言”,得道的人为至人。

鲁哀公说他听了至人的话,自己南面而王,忧心天下,只是一个空洞的理想,“恐吾无其实”。虽然也有忧国忧民等心思,但也只是“轻用吾身,而亡吾国”。最怕不爱惜自己真正的生命,而对社会国家没有贡献。如果这样下去,对国家并不好。鲁哀公因孔子一番话而懂得深一层的道理,知道得道的人不在于外形。这一段故事鲁哀公自己做了结论,就是得道的人,不在于外形的威德庄严;所谓真正的庄严,是在于内心的充实。

鲁哀公的结论,“吾与孔丘,非君臣也”,他与孔子,不是国王与臣下,而是“德友而已矣”。

相关文章

  • 庄子諵譁-德充符(3)

    鲁哀公被迷住了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 鲁哀公是鲁国的诸侯,问孔子说:卫国有个有名的坏蛋,名字叫...

  • 庄子諵譁-德充符(4)

    内在与外在 跂支离无唇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瓮大瘿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 跂这...

  • 庄子諵譁-德充符(1)

    春秋战国的文化,道德这两个字是分开的。现在由《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讲到第四篇的《人间世》,说道的充实...

  • 庄子諵譁-德充符(2)

    你自以为是吗 申徒嘉,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 无腿残废的申徒嘉跟当朝的宰相郑子产是同学。他们的老师名叫...

  • 读庄子諵譁

    欲得不得。欲失不失。得失之妙,何以参透。方知我心空,而世人心不满,他心必扰我心,如我心尽色,五彩之妙,而世心空无只...

  • 庄子諵譁-齐物论(3)

    言语是什么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道恶...

  • 庄子諵譁-养生主(3)

    独立自主的生命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

  • #每天一张读书卡#1000/15《庄子》

    书目:《庄子·德充符》 摘要 “圣人不谋,...

  • 【南怀瑾老师】古人所讲的道与德,不是现在这种观念

    古人所讲的道与德,不是现在这种观念 本文摘录自 《庄子諵譁》 “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道德”两个字素来是分开的,...

  • 庄子諵譁-逍遥游(3)

    逍遥游(3)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諵譁-德充符(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gd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