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

作者: 遥远的未知 | 来源:发表于2018-02-21 20:27 被阅读0次

认识李娟这位作者还是从她那本有名的《阿勒泰的角落》开始。如果说散文这种文体还能写的如此质朴的,李娟算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作者之一了,而这本《遥远的向日葵地》也是如此。

这片“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是作者李娟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而这部作品和《阿勒泰的角落》一样,记录了劳作在这里的人和他们质朴而迥异的生活细节。作者的笔触带着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柔情,将戈壁艰苦的生存环境描述的令人神往,却从未剥离这片土地上人们坚韧的性格。

作为在这片土地生活的一员,我想作者的经历不仅仅用“生活本是一场修行”所能概括。在地广人稀,土地贫瘠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延续了游牧民族的传统,逐水而居,艰难耕种,许多时候只是为了能在这荒凉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母亲辛苦补种了四茬的葵花被鹅喉羚糟蹋殆尽,好不容易长出的嫩苗又遭逢旱灾,到了开闸放水的季节,整夜整夜地照看着,好不容易葵花挂盘了,牛群冲进来一通乱啃,到了深秋,打了籽,榨了油,摘去化肥和人工授粉的钱,人工白搭,还倒赔了许多钱,不甘心,来年再种。即便如此,站在向日葵地里母亲却“像女王般自由、光荣、权势鼎盛。”

这些生长在戈壁的人们,如同那片同样扎根这里的向日葵,在灿若骄阳的外表下,隐藏的是对生活无尽的热爱与坚持,李娟和她的家人更是这无数北疆戈壁耕种者中的普通一员。她用自己的笔触,犹如置身一片耀眼的聚光灯下,把每一个生活的细节融合自己的感受,对读者娓娓道来。然而从她不甚修饰的文字中,你能看到许多用心生活的热情,就如同向日葵的颜色,火热而温暖。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小狗赛虎,鸡鸭鹅以及那九十亩葵花地,刻画的不仅仅是人民的辛劳,更是他们内心的希冀与执着。

作者赞美夕阳的美丽,为简陋的“地窝子”发愁,对喜欢叼鞋子的大狗丑丑感到无奈,为葬礼上静静躺着的外婆而心碎。向日葵是美好的形象和象征,然而它们却远不止开花时节的灿烂和壮美,更多的时候还有等待、忍受和离别的面目。心中存在着一个耕种梦的李娟,用书写的方式“耕种”,为我们展示了无人在意的金色之外的来龙去脉,缓缓的带来真实且厚重的感动。

如今作者虽不再辗转于四川和新疆两地,但她“有无数条通向记忆的那片金色的田野,却没有一条路可以走出”。正是这些烙在记忆深处的经历,塑造了我们为之奋斗的人生。也许我们没法去亲身体验如何在戈壁生存,却在脑中浮现出一位仰望天空的少女,在阿勒泰荒茫的戈壁上,露出甜美的微笑,热情饱满,满怀希望。

相关文章

  •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

    认识李娟这位作者还是从她那本有名的《阿勒泰的角落》开始。如果说散文这种文体还能写的如此质朴的,李娟算是其中最有特色...

  •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

    第一次听说李娟,尽管没有看过她的作品,但新梅隆重推荐的,我一定会喜欢,去年她推荐的《蒋勋细说红楼》,《微尘众》,让...

  • 遥远的向日葵地

    内容简介 阿勒泰的葵花比阿尔勒的葵花更炽烈,*亲的亲人和*亲的家畜都是家人广受好评的新生代非虚构散文写手李娟继“羊...

  • 《遥远的向日葵地》

    初中的时候,受语文老师的影响,特别喜欢看三毛的作品,尤其是她的那本撒哈拉的故事,至少读过不下十次,其中的某些细节,...

  • 《遥远的向日葵地》

    第1章 灾年 >> 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 第2章 丑丑和赛虎 觉得这画面很美,就像...

  • 遥远的向日葵地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李娟的书,一直有看到网友推荐李娟的书,说她如何珍贵,如何纯静,但我一直没有找来读。 机缘巧合,在蜗...

  • 《遥远的向日葵地》

    本人性格疏懒孤癖为人又有些狂放不羁,喜好游历于山水书画之间,生于边疆大漠之地,对于边疆空旷的戈壁、辽阔的草原、无边...

  • 《遥远的向日葵地》

    缘来有爱读书会九月推荐书目是:新疆作家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本书是参与阅读人数最多、反响最热烈、讨论最持久、读...

  • 遥远的向日葵地

    枯萎的鱼尸银光闪闪,像是这片大地上唯一的繁盛,仿佛这团光芒,是世间最最脆弱的容器。 我看到一百年前那个人冒雪而来,...

  • 遥远的向日葵地

    遥远的向日葵地 “相遇与离别”美好却也孤独的词,或许在平常人眼中,无非是将眼前的景象赋予情感化,面部带有的也大概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io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