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觉后和尚一直沉浸在一种莫名的亢奋之中。
他分别多年的好友悟前和尚就要来了。
就在前几天,悟前和尚从中国打来电话,说他已领取护照,现正在办理签证,一俟办妥,即刻飞来。
悟前和尚要来的事已议了有年把光景了。一年前,觉后和尚突然接到悟前和尚的信,在扯了一通思念之情后,悟前和尚写道:“弟欲前往贵地弘扬佛法,无奈囊中羞涩,恳请兄能为弟联系当地侨领,以求得赞助。”
觉后和尚虽然离开中国多年,却还不会忘记中国的特定话语,这弘扬佛法不过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法,说白了其实就是想公费旅游,只不过这次的冤大头不是别人,而是身处异邦的侨领。
当然,要让侨领们掏腰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要让他们有赚头,因为他们是生意人。在生意人眼里干任何事都是做生意,而做生意就得讲赚头,没赚头的生意是无人肯做的。
那么悟前和尚来这里“弘扬佛法”,于侨领们来说有什么赚头?要是没什么赚头,哪个侨领肯掏腰包?
为此,觉后和尚在床上一连翻了好几个晚上的烙饼,还是一筹莫展。
这世上的事常常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就在觉后和尚展开信纸准备提笔给悟前和尚讲一讲做生意的道理时,有一个人找上门来了。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此间青田同乡会杨副会长的母亲杨老太太。
说起这杨老太太,可是一个好生了得的人物。觉后和尚在国内时就闻听其大名如雷贯耳,且在某些场合打过照面。
这杨老太太人到中年时抛夫别子独闯海外,历尽艰辛,终于打下一爿江山。于是又把在国内翘首以盼多年的丈夫、儿子接来共同创业。
二十几年弹指一挥间,杨家成了当地首屈一指的富户。当地许多侨胞都是因了杨家的关系才得以出国的,又是因了杨家的资助才得以开店当老板的,杨家自然成了青田籍侨胞的大老式人物。
故而当来自青田的侨胞聚在一起筹划建立青田同乡会时,杨家当然是不可或缺的角儿。
可是青田同乡会成立后,担任副会长的不是在商海中闯荡多年叱咤风云打下基业的杨老太太,而是杨老太太那谨小慎微的丈夫,那个比杨老太太迟了十年才来到此地的杨老先生,创始人名单上也赫然写着杨老先生的大名。
前不久青田同乡会换届,杨老先生因年事已高从副会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杨老太太的儿子便顺理成章地接了班,当上了副会长。
当然,也不是没有什么官儿不能轮到杨老太太当的。前几年此间的侨胞成立了一个妇女联合会,本想推举杨老太太主其事,可终因杨老太太已是奔七十的人了,最后还是推举了几位年轻人,杨老太太只捞了个顾问。
由此,杨老太太明白了中国的广大老百姓为什么非得生一个儿子不可。“生囡养不了娘,火炉膛灰筑不了墙”,青田人的这句名言便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这世界是男人的世界,她杨老太太虽叱咤风云不让须眉,可终究上不了台面。
就如慈禧太后,权倾一时,不可一世,可就是不敢公然坐在那把龙椅上,一辈子只能躲在帘子后面。
武则天就是因为冒天下之大不韪,居然掀起帘子从后面走出来,公然去坐了那把龙椅,才落了个千古骂名。
杨老太太明白了儿子的重要性。要不是她肚皮争气,生了个儿子,那杨老先生退下来后的那个副会长空缺不就要打水漂了吗?
更为严重的是,她打拼了大半辈子挣下的诺大的产业将落入外姓人之手。世界船王包玉刚的情形常让她扼腕叹息。
当然,包大人肯定也是出于无奈,谁叫包夫人的肚皮不争气呢?故而她常常为自己的肚皮争气而庆幸万分。
可是新妇的肚皮就不争气了,过门十年,连生五胎,胎胎千金,被此地的青田人誉为“五朵金花”。
眼看儿子要步上包玉刚的老路了,把个杨老太太急得像那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眼下新妇又怀上第六胎了,不知是儿是女,又无法去做B超,说是还太小,看不清的。
要杨老太太再等上几个月,等到可以做B超了,那简直是一种刑罚,比无期徒刑还要难捱,会要了她的命。
这天晚饭后杨老太太正在房中徘徊复徘徊,叹息长叹息之际,偶尔抬头瞥见挂在蚊帐正中的那个紫檀木制作成的八卦,一拍自己的额头,连道:“糊涂!糊涂!”便一溜小跑,来找觉后和尚。
觉后和尚见是杨老太太,自是不敢怠慢,忙将她让进房里,请在上首坐下。还未坐稳,杨老太太便一把抓住觉后和尚的手,急急地讲出了来意。
觉后和尚一边听一边点头,脸上渐渐浮起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怪异的神情。等到杨老太太话音刚落,屋里就爆发出一串嘹亮的怪笑。
只见觉后和尚仰面朝天,手舞足蹈,忘乎所以地肆意大笑,肆意狂笑。笑得屋檩上的灰尘簌簌地跌落下来,笑得杨老太太毛骨悚然,脊背发凉。
这笑声象是一条时光隧道,把觉后和尚带回到三年前那个淫雨绵绵的下午。那时的他刚刚从国内出来没几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