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活动优秀文章江西财经大学
以读书笔记为衔接来说读《金翼》感受

以读书笔记为衔接来说读《金翼》感受

作者: 6449e0c0eadd | 来源:发表于2017-12-18 22:57 被阅读19次

    读一本好书,经历一段人生。从头到尾把《金翼》读完,仿佛自己回到了近代社会转型时期,文章由张芬洲和黄东林两家为主线,讲述了它们各自从年轻时代到老年的生活。看完也加深了我对于那段时光里,南方沿海村民的生活的认识。内心还是感触良多,觉得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

    对于这篇文章的普遍评论我想老师也是看到厌倦,所以我也就不去学习网上那些大师般的评论,而是根据这篇文章采用的小说体,加上文章是按照事物发展顺序叙述,我就顺着剧情的发展,写下了很多读书笔记,整理这些笔记,逐渐表达我看完《金翼》后的一些感悟。

    序言暂且不论,故事的一开头就介绍了东林的祖父,有他和纳税人的争执的故事,并且细致勾勒出一个处在南方丘陵地区的山村,山、路、田野,文字 一下子给我带入了一个封建末端乡下的情境。紧接着,祖父离去,这对东林的影响很大,作者也就在利用了调查图表,引出了他对于社会学特别的一种思考,“人们的社会圈就像是一个由用油弹性的橡皮带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构成的网,这个网精心保持着平衡。而任何一个竹竿的变动,就会使这个圈子瞬间崩塌,竹竿之间的衔接也变得松弛。”

    不得不说,将社会圈用这种方式形容我也是头一次见到,他也是给了我一种社会学的角度,重新思考我眼前的社会。

    就像上文说的,当一个竹竿突然撤去,东林的社会圈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存的重担压在了东林家的人身上,在而东林和姐夫芬洲的偶然相遇,成为了两家开始发展的开端。我注意到,文中不断的说最开始东林卖花生的茶馆是一个来来往往行人、商人的暂歇地,从这点我也预料到东林家发展的苗头,因为在农村中,往往那些愿意扩展自己视野的人,都会有不小的发展。

    东林和芬洲在湖口镇开店铺的初期,做的是越来越好,我总结了三点原因。第一是芬洲和东林在搬到店铺后,都能够专心的打理店铺,并且勤劳苦干。第二是东林有勇于接受新事物的胆量,他在湖口和福州生活的同时,都在不断的交朋友,扩展自己的交际圈。第三是在东林和芬洲计划要开设店铺的时候,他们就把开店后的任务、利润等各种分配做了愉快的协商,这为他们在同一家店铺,卖着不同的东西,却能很好的配合起来,没有纠纷。

    从东林少年时期我们也能看他一些很好的品质,虽然东林已习惯于城里的生活,但是并没有跟农村彻底的隔阂起来,例如他也会经常关心农村里的生活与工作,偶尔也会积极的参与到农耕事务当中。而且他也对他在外学到的东西毫不吝啬,主动的教给家族里的成员,例如常常给茂魁写他几年的经商之术。加上多年在外经商的经验和提高的修养,东林在回农村的时候就得以使他的威信提高。

    东明去世后,东林身为家族里唯一的成年男子,担当起了养活一大家子人的责任,这个时候,东林立即对家进行了重整,艰苦时期,家族的所有人成员也都比以往更加节省、更加努力了起来。在这个艰难时期,文中一句话反映了当年重男轻女的严重,即黄太太生了一个女儿后,就被立刻送去做了童养媳,而当时的习俗是送走的只是女孩,无论家里如何贫困,所有的男孩都由亲身父母养育。这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女性因为无法对农耕起到特别大的作用,都是被认为是累赘般的存在,所以这重男轻女也是因为当时的经济方式决定的。

    后来东林的店铺因为增加了咸鱼和稻米的生意,渐渐兴旺起来,家里的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这个时候,小哥诞生了,从小哥诞生后,家里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仍然遵守着极为复杂的庆祝仪式,和女儿出生的时候形成巨大的反差,也再次点明了重男轻女的思想,而且作者把小哥出生所需要的仪式写的特别的详细,读完之后我觉得我以后有孩子之后都知道如何操办了。

    讲到大哥结婚的时候,差点被新娘不是处女的玩笑而使新娘自杀,这点看出了在农村的人们,传统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使人变得特别固执。可是形成对比的是,东林在遇到一个算命的时候直接说道:“我们不在乎,请往下说吧!”这就看出了在外经商多年的东林,思想已经逐渐开化起来。风水先生的话,前一半是对的,照应了前文,下一半还没有发生,我当时认为这是为下文东林的遭难埋下伏笔。

    然后紧接着东林就开始与欧家因为林木的归属问题打起了官司,最开始是东林占有优势,可是欧家通过权钱的交易,直接改变了判定结果,这纰漏了当时官员的腐败,和百姓的无理。

    这个时候,作者对于穿插在东林人生中的一种观念介绍了出来,那就是他对“命运”和“上苍”的看法。本文对于“上苍”和“命运”有了一种独特的解释,“上苍安排”和“命运注定”其实就是当人们懂得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之后,知道人们随着社会发展和变迁,在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就像化学家知道碳酸钙和氯化氢在一起,一定会产生水一样。所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没有所谓的命中注定,只是人类随着社会变化一定会遭遇某件事情而已,如果人类能够预知的话,其实也可以改善的。东林家赢了官司之后对于他打官司的经历有了很深刻的反省,这也影响到了他以后的人生。

    紧接着,第四章开始描写张家新居的生活,第一个就是茂德与惠兰的婚姻,看到农村做媒要讲的习俗很是新奇,将一张纸放在香炉下,只是单纯看三天之内没有简单的不吉利征兆,就预示家里的祖上同意这段媒事,显得有些草率。后来有一段对区区一个20箱的嫁妆描写的这么细致,也是看出作者的阅历和写作的细致了。 文章用了很长的篇幅,细致地描写在乡村里两个富人家庭的结婚仪式,最开始以为描写箱子里的物品就已经很细致,但没想到,一路从最开始订婚到最后的结婚,其中复杂的习俗,都被作者描写出来,我想看完这段的人,基本上就懂得了在那段时间,乡村结婚的习俗了。第四章的最后,文章再一次通过反问的方式“然后,这两个家会日益分道扬镳,走向不同的结局吗?”,为俩家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到了第五章早期教育,小哥在父亲的强制下,接受了教育,反映了那个时期,一部分富农阶级的人,也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这也为后来东林家能够继续富裕下去提供了条件。

    第六章描写的是村里节日,在一系列对节日习俗的描写后,文章特别的描写了东林回家后的表现,“他的滔滔不绝、善于争辩、思想敏捷,对外界有丰富的经验,老练地与各种人物相处,这些都使他具有权威性和领导地位。东林作为自第一位祖先后的最成功和最能干的人受到每一个人的尊敬和欢迎。”这一段对于东林的描写,深刻的体现出一位近代富商的形象,与其他农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到了章末,作者说,“节日和劳动交替着。在劳动中村民们盼望着下一个节日,节日过后它们又精力充沛地投入劳动。他们的生活就是劳动和娱乐的循环过程,然而是十分充实的。”看到这一段我有了共鸣,就像我们学生,上学的时候就盼望过节放假,放假之后就有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可惜我觉得现在社会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可能也很少有人能在节日当中也过的特别惬意了

    第七章农业系统中,讲到了一个“孝子节”,让我突然想到,每一个传统的习俗都有他的来源,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使人们留下了多种多样的节日和习俗。后来作者描写的农业工序实在是太细致了,实在感到惊叹。女人做饭织布,男人去地里耕田,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和精耕细作在作者的笔下,描写的淋漓尽致。这就显示出男子种田,女子烧饭做衣主持家务,小农经济下,男女的重要性同等,是个分不开的经济模式。

    后面几章描述商店生意和芬洲的命运我也没写下什么笔记,总觉在前文中就埋下伏笔,预示了芬洲一家的命运。等到了讲到三哥结婚的时候,发现三哥自开始信仰基督教后,就有一系列与家庭传统习俗的冲突,如不拜祖先,选择自由结婚等等,都让没见过世面的村里人,叹为观止,这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冲突。

    十二章中大哥后来在家里吵吵要分裂,我看着是很痛心的,虽然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就有说,这个当时特别顺从东林,说要好好报答东林的孩子,日后成为了东林的头号敌人,但看到大哥为了自己的私心,也不管什么恩情不恩情,做出一些让人愤恨的事情,我还是很痛心的。其实,这也反映了农村人思想顽固,自私的一面。

    后来讲到祖母潘氏离去了,大部分来拜访的亲戚,心里想的不是吊唁潘氏,而是想着自己是不是得分到一部分财产,难道他们不知道这钱都是当年东林努力赚到的?但是作者还是说到,一场潘氏的葬礼,找回来了很多亲戚,通关这段的描写,明白了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并不是没有它存在的道理,中国小农经济的经济模式,使一个家族演变成一个一个的小家,小家分散开来,而只有这些繁琐的习俗,能够使小家门重新聚在一起,增强家族的凝聚力。

    十三章首先讲到了芬洲的去世,在烦恼和忧虑的压力下,芬洲去世了。我想从芬洲独自占有“龙吐珠”那块宝地的时候,他的私心,也预示了后来几年他们家庭的衰败,因为当一个人私心很重,不顾身边朋友利益的时候,那他的行为,就必然朝着颓败的方向发展。

    店铺分家后,东林一家积极地使用了轮船来代替帆船。这就显示了新技术的革命,开始改变、甚至颠覆人们的生活,大大的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可是人们在认识新事物的时候,总会本能的抗拒,形成了新技术与旧技术的冲突。而且新事物带来的便利总是带有巨大代价的,那么社会上就只有少部分人,可以提前享受到便利,而那些少部分人,也就是社会的上流阶层,富商、高政治阶层,他们通过以前的勤劳积攒,获得现在的资金、权力和地位,又通过提前使用便利而继续增加自己的资金实力,这样贫富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十四章里,讲到小哥被土匪绑架了,在小哥和土匪的交流中我发现乡村的关系就是这样,当两个陌生人突然发现自己的亲戚或好友有联系的时候,就立马变成好朋友般。说明中国古代一直沿袭下来的习俗和传统,确实增强了族人之间的关系。小哥两次通过聊天,发现前来的看守都是与自己有联系的人,随之他在监牢里的待遇,也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次送吃的,一次还计划一起逃走。

    小哥回来后,突然就病倒了,这时候作者又谈到了“命运”,而这次东林没有把小哥放在那里不管,而是请来了远近各处的大夫,因为相信“命运”却不是被“命运”所束缚,这也是东林成功的一个因素。

    兄弟争吵也阻止不了店铺的扩展,而这时芬洲家也因为茂衡的无能和错误,走向了最低谷,男人死去,女人改嫁,张家从芬洲和东林一起合作经历了富裕的生活后,没有对生活的每一次改变掌握好,而一步一步走到了落魄的地步,这说明,在富裕的家庭,不好好经营,也会有他倒下的一天。

    “而对于家道衰落的原因,茂衡可能想的太见到了。他把满腔责怨都置于方扬一身,这显然是错了。他把“风水”的转变归因于一个人化身的恶魔,他完全没有认识到所谓个人的恶魔,就是一个更大命运中的仅仅属于人本身的动力,也是由于他的环境、他的时代及他的地位的产物,这一产物又来自人们对客观环境的情感和反映所起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大型的网状机构,而这一整套并非茂衡或方扬所能理解的。”从这一段描写,看出在那个现代思想启蒙的时期,仍有很多人,传统思想和观念根深蒂固,茂衡还固执的认为,家族的衰败是由一个化成“恶魔”的人带来的,而不从自身找原因。

    后来东林办60大寿,在赞叹寿宴的盛大的同时,我也才知道,原来从小经历的各种举办的“大寿”,其实是为了炫耀家族的功绩,也就说不是一般人可以举办的。看到极盛极衰的对比,看的真是叫人心中胆寒。极衰的张芬洲一家,受到了曾经的好友的冷漠对待,不管是有情还是友情,这人心的变化,看的也是令人揪心。

    第十八章地方政治讲出了解放时期的社会动荡,第十九章水路交通讲出了现代公司制的萌芽,二十章僵局讲出了家族崩盘的前兆。其实,看到后面就会发现,作者描述的那张网,其实正是反映了中国人,这种社交文化,人和人之间,人的物品和人的物品之间,仿佛都需要人和人的联系、配合才能发生,所以中国的腐败,官场文化,从中国这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就决定了。

    两家的一生,都是在经历着遭难到平静,平静到富裕,再从富裕到遭难的过程,这也是人生的起起落落,而对于每次转变时机掌握的好坏,就影响着以后的人生的发展。可从两家对于每次转折点的处理就能发现。东林一家总是在吸取教训,并且逐渐有了自己的信仰,认为一切都是命运,却非被命运束缚,也在积极的吸取新事物。

    总的来说,《金翼》这本书主要是叙述了农村习俗和社会的变迁。虽是小说,却很少使读者心情变化,全文比较平淡,可能这是因为作者想表达并不是曲折的情节,而是想借着情节展示他对那段时间农村生活观察的细致。说他是一本农村习俗的教科书也不为过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读书笔记为衔接来说读《金翼》感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uv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