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想法
行不行or对不对(上)

行不行or对不对(上)

作者: 大凌living | 来源:发表于2022-01-19 16:31 被阅读0次

    相关辩题:要不要以暴制暴,要不要营救式刑求?面对男性的凝视,女性凝视是不是应对之道?要不要杀一救百,要不要征收肥胖税?

    回答这些问题都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去分析:第一,你这样行不行;第二,你这样对不对。

    行不行,指的是这些行为能否做到本来想要的功利性的目的。

    在行不行这个层面,主要拼的是双方摆事实、举数据的能力,比如营救式刑求,到底是救了人的比较多,还是误了事的比较多,真的是考察查资料的能力。

    对不对,指的是这些行为在道德上来讲是不是对的,是不是正义的,是不是应该做的。

    在对不对这个层面,一般正方比较容易说,因为如果站在功利主义的道德观上,行就代表对,功利主义的道德观又是群众基础比较广泛的,是秉持着很多不同价值观的不同人当中的最大公约数。

    第一步可以进行道德呼吁,我们不是这样的人,我们不能成为自己最鄙视的人。人之为人,文明社会我们应该有追求,有底线。

    第二步是可以站在对方功利主义的道德观当中,去质疑对方的功利计算有问题,不全面。比如,一旦接受了营救式刑求,您的世界中是一个允许不择手段的世界,我的世界中是一个不允许不择手段的世界,双方世界的差别非常大,影响的范围非常广。

    一、行不行VS对不对

    如果你画出一个2×2的矩阵,就会有四个结果:行也对,行但不对,不行但对,不行也不对。第一是区分行不行和对不对这两个层面:又行又对,大家都想要;既不行又不对,大家都不想要;不行但对,一般也没有人提出要这么干;最常见及复杂的状况就是,行,但不对。

    营救式刑求

    营救式刑求指的是,通过对犯罪分子造成肉体或精神上的痛苦,逼迫他坦白对拯救行动有利的事实。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抓到一个恐怖分子,对他甚至是他的家人进行折磨,为的是让他快速说出窝藏人质或者埋藏炸弹的地点,以解救人质或者其他无辜的潜在受害者。

    行不行,讨论的是营救式刑求真的能达到救人的目的吗?

    对不对,讨论的是,在文明世界中,我们能够虐待任何人吗?特别是在紧急状况下,虐待未经审判的嫌疑犯,这不符合程序正义,能这么干吗?

    营救式刑求,行不行?

    作为支持营救式刑求的正方,最想要达到的效果肯定是说,营救式刑求即行也对,既能救人也很道德。通过举成功了的例子和数据,又或者诉诸人们朴实的推理能力,甚至是情感和直觉。

    作为反方最想要达到的效果肯定是说,营救式刑求既不行也不对,既救不了人也不道德。列举未成功的例子和数据。耶鲁大学有一个调查显示营救式刑求,60%的人不会开口,30%的人会给出虚假信息。只有10%的有用信息,但它并不具有独特性,完全可以用其他的手段来代替。

    营救式刑求,对不对?

    认为营救式刑求对,基本上有两条逻辑线。

    第一,认为营救式刑求是有限定条件的,类比于紧急避险,在特定的危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剥夺公民的某些自由和权利。所以如果要使用营救式刑求,我们要设立一些前提。

    第一个条件,刑求一定是营救为目的,为了防止正在发生的危害,拯救生命。

    第二个条件,被审讯的罪犯,他是正在实施危害的行为,或者正在犯罪的时候被抓获的,我们认为证据确凿,没有疑问。

    第三个条件,它是在紧急情况下,所有其他的手段都失效的时候,作为最后的手段使用。

    这三种条件必须同时被满足,营救式刑求才会在危害公民生命、危害公共安全和恐怖袭击等案件中被使用,它是在最后关头可以把受害人生存的可能性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最后手段。因为我们十分谨慎,因为我们监管滥用,因为我们只在极其确定的情况下把它当成最后的手段,所以这是正义的。

    第二,从功利主义的道德观来看,最大化生命和社会整体利益的手段就是正义的。

    澄清一个对功利主义道德观常见的误解:

    功利主义,功利二字听上去有些low,好像唯利是图,非常自私,但其实这是一个翻译时的选词带来的印象问题。功利主义实际上说的是Utilitarianism,Utilities功效,是一个比较中性的词,不像功利二字在中文中有一些负面的意味。

    首先功效不止计算的是钱,它可以是生命、福祉。其次,功效的计算不仅仅是自私的,对某个人来说,它是以对社会整体为主体的整体效益最大化的计算。

    认为营救式刑求不对

    第一,任何人都应该享有不被虐待的人权。

    疑罪从无,只要没有经过严格的符合程序正义的审讯和宣判流程,嫌疑人就仅仅是嫌疑人,我们不能把他当作罪犯去对待。

    众所周知,将一个无辜之人判定为罪人,事关法律正义,有一套非常严格的过程,控方、辩方律师、法官、陪审团,需要反复地验证与辩论,疑点利益归于被告。仅是检证这个环节,中国平均2个月,而德国甚至需要6个月,在营救式刑求中,6个月的查证时间变成了几个小时,它简化了环节,缩减了辩护的时间,牺牲了谨慎的态度,它一定会牵扯到无辜的人。

    更何况哪怕是罪犯,我们也不能虐待,不能虐囚,这也是一个文明社会应该追求的价值。

    第二,哪怕一件事情从功利主义角度是利大于弊的,它也不见得是正义的,因为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不是工具。

    双方一旦进入了这一步的交锋,问题就复杂了,因为这是两种道德观的交锋

    对于持有功利主义道德观的人来说,一切都是权衡利弊,当一件事情可以达到对这个世界功效最大化的时候,它就是正义的。

    对于道德绝对主义的人来说,他们心中有一条红线,一条底线,不能够因为功利和功效的计算就去逾越的底线。他们认为如果为了利大于弊,如果为了功效就可以牺牲一个人,就可以逾越底线地去对待一个人,这就叫做没把这个人当成人,而是当成了一个工具。

    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的说服方式分别带来的感受:

    功利主义道德观vs绝对的道德观:利弊权衡中隐藏的风险与危机

    关于如何让本地的居民更加接受外来移民的。

    功利主义:

    新加坡本地的公民非常反对外来移民,认为是外来移民抢占了他们的工作机会,破坏了他们的生活环境等。

    新加坡政府说服新加坡公民的办法,总是经济利益。比如说最常用到的例子,有个印度移民在新加坡开了一个巨大的24小时超市,为很多新加坡本地人也创造了就业机会。他们会说新加坡人才短缺,有了这些外来人会让新加坡的经济更好,这样对每一个新加坡人都会更好,这个就是偏功利主义的论证方法。

    同一个目的,两种不同的着重点,你自己更能够被哪一种方式所说服呢?

    坦白讲,功利主义的道德观在团体讨论或者公共辩论中是更容易使用的。

    为什么呢?它今天讲的是你可以救更多的人,你可以整体利大于弊,你可以让社会整体的福祉最大化,所以它像是不同价值观的人当中的最大公约数。

    所以,一个事情好像是有效的,好像是行的,但是它不对,支持这件事情的一方是更容易去论证的。

    推广绝对的道德观的方法:

    第一,描述场景或者创造某种沉浸式的体验。利用画面感或者其他的感觉来触发,甚至改变人心中的红线。

    当我们脑子里想的只有数字的时候,比如说牺牲了两个人救了100个人,我们可能觉得这没什么;但当我们感受到了,听到了那两个人的痛苦和哭泣的时候,也许我们的想法就变了。

    第二,还可以去比较,为什么秉持着绝对道德观的世界会更好。

    比如说营救式刑求的逻辑就是,法律程序可以被缩减,就算无法确定是否无辜,也要强加虐待。它的原则和逻辑是,只要紧急就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择手段这件事情要是被放在了一个社会里,这个社会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这种方法有一点像站到对方功利主义的道德观中去反驳他。

    其实功利主义道德观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利和弊其实难以穷尽的计算。

    所以一种绝对的道德观,一种有底线的道德观,才能真正地保护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人,这才是真正的让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的方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不行or对不对(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wr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