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的装修工16号之后,就没离开过,也没见房东过来。
小区总共做过8次核检,2次抗原,2+2+12(健康观察),12天其中有2天再次FengK。与明天开始的1-4日浦西总GuanK,时间上无缝衔接。
前两天实在太吵,我上楼去与他们协商。装修10个月后,里面依然一片狼藉,宛若初动工。
发现自己有点尴尬,硬让他们不要动工,或催促快点弄?找不到理由,只能软商量,能不能避开时间段操作。
楼上对门邻居的说法,想省钱,业主请了“游击队”,打孔尺寸偏差,重新弄过,因为不专业,动作奇慢。就这样了,房东也没有换人做。
停停做做,反反复复,没完没了,真是够了。最有损失的还是房东。
去年下半年,小区出了市级新闻,地下室群租被业主揭发。片区管理者在媒体面前前言不搭后语。
丢了面子的他们,迅速解散了业主群。之后遇到问题,两大阵营针尖对麦芒,较上了劲,关系渐行渐远。
如大群体的吐槽,对立着,怎么可能配合互助得起来?这可能是普遍现象。
明明可以一次性及早解决的事,陷入无限死循环。比如停车管理、垃圾堆外移等。
碰到YQ,太多事需要集体一致行动。有人拿个大喇叭楼前楼后地叫,需要支起耳朵听,再到自组群里确认内容。
这时候很容易炸毛。
没这个便民之心,即便有能力也没用。而吐槽方,多说也是浪费时间,对方压根充耳不闻。
自组群群主,开始对她印象不错,年龄大说话有理有据,稳得住。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就定在这里了,很小的一个举动,旁征博引,夸大精神意义,彰显自己的高级。
在周边环境中,这样的人有一定的代表性。说到底,把她放到管理者的位置,Quanli加持后,不近人情的概率也非常大。
死磕执行力,坚持脚踏实地办事,撇开报酬,需要一定的奉献精神,及胸怀。
以前从没见过这么多邻居,话题一致,如附图,群也是从没有过的热闹。
总体感觉,大家精神上的压力绝没有2年前大。
想到月初,退办公室的这个决定,能让我目前安心居家办公,觉得很庆幸。很多私营企业主,可能正落在焦虑的最底层。
这几年层层被围困的,不代表一直不好。只要状态在。
怎么样,都会撑过去。
今夜降温下雨,刚出小区时,大门已做好封闭的准备。鲜少行人与车辆。正见证着不一样的城市形态。
心门时时敞开,阳光终会照进来。
Michell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