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遇到,或者听到过这样的情况:
一个婴儿才看到妈妈离开视线时,就会表现得不安,甚至哭泣,任谁的安抚都没用,直到妈妈再次出现;小孩子第一次进幼儿园的时候,家人离开时,他会立马表现出不配合,要回家甚至大哭大闹...
这些现象,在心理学中都统称为一个词,叫分离焦虑。发展心理学认为,分离焦虑,通常是指婴幼儿因为与养育者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者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本身代表着拒绝分离,拒绝当下的独处。
这种焦虑,虽然大多数出现在幼儿中,可是,成人其实一样会出现分离焦虑,特别是对于多愁善感性格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比如,当与家人分别时,我们可能会回避说再见,因为害怕那一瞬间的离别带给自己伤心难过,会担心亲人的能不能照顾好自己……
比如,职场中同事离开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当熟悉的人离开,我们可能也会难过,失落,不习惯……
作为成年人,我也有这样的分离焦虑。我有一位亦师亦友的姐妹,可以说她是我成长路上的贵人,以前的我默默无闻,感想不敢做,只顾自己低头工作,很少抬头看天。是这位姐妹,总是鼓励我,给我安排任务,逼着我一步一步的成长,她总是说:优秀都是逼出来的。的确如此,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可就是这样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人,因为她本身的出色,被苏州聘请去做教研。对于她的离去,我很焦虑,为她高兴的同时又不想她离开,因为以前一遇到什么事,就会首先想到她,不知不觉她早已经成为了我的依靠……
为什么成年人也会如此,以内敛的方式呈现分离焦虑呢?
专家说成年人的分离焦虑,也多源于早期创伤性的体验。幼年时一次被安抚好的分离焦虑,可能会像一个种子一样生根发芽,当你的需要一次次的不被重视和满足的时候,就会演变成为成人的分离焦虑。
要怎样才能避免自己陷入分离焦虑呢?
我想,首先,要正确看待分离,在各种人际关系中,你必须清楚的知道,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分离是最终的结果,能拥有的共同记忆已经是很值得了。
其次,增强自己的信心。对自己说,过去的终将过去,分离,在今后的日子里同样不可避免。不一样的是,面对分离,我已经变得强大了。
最后,尝试转移注意力,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学习上,或者把注意力转移到家人身上,尽量不要去想刚刚分离的人,也可以通过适当锻炼以及文娱活动来缓解焦虑感,比如跑步、打球、逛街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