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人物,最亮的光——谭思言
《狂飙》落下帷幕,结局虽草草,但瑕不掩玉,依然叫好。
剧中大人物很多,但是谭思言可算是一个小人物,政府研究室科员。
他自始至终不过只有一组镜头:骑着电动车上班,被李响喝住,被劫持上车,到一个废弃的烂尾楼,被李响双手反剪、揪住脖领,欲推下楼去摔死,结果他宁死不屈:只要摔不死我,我就举报……
李响,以生命考验了谭思言,他打算和谭思言一起扳倒赵立冬。
这一组镜头之外,谭思言只出现在他人的谈话中。他就是这样一个极小极小甚至只出场过一次的人物,但是在赵立东眼里,他却是最最可怕的人物。
有的人,不是以权势地位来让人畏惧,而是以正义英勇而让坏人惧怕。
谭思言就是这样的人。
后来谭思言汇合了李响知道的部分材料,更详尽具体的举报了赵立冬,结果靠山再次给赵立冬传信,说举报非常详尽,赵立冬最惧怕有人死咬住自己不放,于是让高启强杀死谭思言和李响作为他搭救高启盛的交换条件,也就是投名状。
文质彬彬、手无缚鸡之力、也没权没势的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就像高启强说的:“谭思言好办,我已经抓了……”
被杀死,放进了混凝土搅拌机里,最后的一节手指暗示了谭思言这个以死谏官的惨状——死无全尸。
文谏死,遇到清官,谏可以正国风,立国威;遇见昏官,谏,可能要被杀头。即使知道危险,也要以命来谏,恪守正义,这就是谭思言,绝不会考虑一己私利,而是时时处处以坚持正义为个人追求。
看到这些,我想有不少人是笑他“不知变通”,不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其实更多的还是敬佩他的满腔正义,以天下以兴国为己任,就要胸怀坦荡坚持正义,但从个人小家私人角度出发,则会以保全生命为主,苟且偷安。
谭思言当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有爱国情怀、顶天立地的人,那些置国家安危于不顾、中饱私囊,视百姓生命为草芥的贪官污吏——赵立冬们,就是罪恶的小人。
赵立冬和谭思言形成了鲜明对比。
赵立冬有多么狠毒,谭思妍就有多么孤勇;赵立冬有多么卑鄙,谭思言就有多么伟大。赵立冬的见不得光的假恶丑,衬托出了谭思言光明磊落的真善美。
谭思言被赵立冬找人杀害了,但赵立冬,势必要为自己的作恶多端付出代价,被执行死刑。
死得最冤屈的人——李顺
还有一位最不起眼的小人物李顺,这是全剧死得最冤屈的一个人。他没写过举报信,没挡过谁升官的路,甚至老实如他,都不曾与人争吵过。家中有一个生病的儿子,卑微如他,已经十分可怜了,却又被老默“随机选中”,推下脚手架摔死,成为高启强“把他的工程搅黄”的一枚棋子。
李顺是不是被老默随机选中的呢?
老默去工地杀人,不是第一天就实施,而是暗中观察,李青曾说:经常有一个卖鱼的找他父亲聊天。也就是说老默与李顺已经交流了多次,知道了李顺的具体情况:家里有一个生病的儿子,没有其他人。那么,如此,杀死李顺的代价是非常小的,没有人,也没有财力权势会一直追究下去。
也就是说,老李的死,是“话多”,给不熟悉的人交代了自己家的老底儿。
另外,是“交浅言深”,不熟悉,就真诚建议,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算不算交友大忌?是不是应该“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老李看到老默在工地上动作有些生疏,真诚的劝他“趁年轻的时候多学点技术,啥也不会,年老了吃亏呀”。这句句真诚呀,隔谁,都得感激不尽呀。
在这之前,他与老默聊天时曾说“第一次出来干呢?啥也不会,光一身好力气,这,谁都看得出来”。
李顺一眼就能看出老默不会干活,并且还说“谁都看得出来”,假如将来老默出了事儿,警方到工地了解,那老李一定会谈到他的。
看破不说破,或许才是人生智慧。
也许正是由于这两个原因,李顺才惨遭老默的杀害。这样想一想,做人一定要少说话,话多有失,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