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23年3月4日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书目:《西线无战事》
阅读范围: 第十章到第十二章
主人公的战友或死或伤一个个离去。他也变得日渐麻木,失去目标感,等待着,某一天的到来。
最后的疯狂
作者总是会不失时机的插入一些“欢乐”的情节,来帮助读者调节情绪。尽管这些苦中作乐往往衬托着残酷的背景。但在苦难之中,唯有“甘之如饴”才能不至于发疯。
主人公和他的战友获得了美差看管粮仓,它建立在一个废弃的村庄里。他们搞到了柔软的雕花床,肉罐头,烤起了乳猪,喝上了白兰地。主人公在炮火中坚持做土豆饼,和战友们百米冲刺的一一运送食物的情节十分有趣。
想到之前的章节中主人公说到的一句话。一个士兵感到幸福的两样东西:美食和安宁。
野战医院,指明了什么是战争
主人公和他的战友负伤被转移到后方的医院修养。日子在病痛恐惧呻吟和垂死的呼噜声中一天天过去。中间有一大段对护士,医生,病友的描写。我只讲一个印象深刻的片段。
主人公在这里看到了无数残破的身体。他说。人们无法理解这些残破肢体上的一张张脸,仍旧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而这只是一家野战医院,一个病区,德国有成千上万,法国俄国也有成千上万…如果几千年的文明根本无法阻止血流成河,那么书写行为思考全是徒劳的…唯有野战医院指明了什么是战争。
主人公康复了重返战场,他的战友被截肢了。说不清谁才是幸运的那个,或许谁都不是。
主人公说,我还很年轻,才20岁,我们的工作是杀戮,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份职业,以后会发生什么,我们会变成什么样?
结局…不过如此…
故事的最后主人公,身边的战友一个个离去了。最后一个是卡特,他有敏锐的第六感,他非常精明,一次次将主人公拉出困境。他和主人公一起去偷鹅,在战火的小屋里抱团取暖。可主人公拼死将他背到医疗站,也没有挽救回来。之后一切如常,只是150人的一个连,老兵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他于1918年10月阵亡。那天整个前线寂静无声,军队指挥部战报上的纪录仅有一句,西线无战事。”作者并没有说明他是因何而死的。没有场面描写没有前因后果。他只是向前倒下,趴在地上睡着了,他脸上表情镇定,就像他对这样结束感到满足……
其实主人公早已揭示了结果,在战场上无论早晚,这一天总会到来。年华将化为乌有,我们终有一死。
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颗榴弹,每一个死人都磨损着我们脆弱的支柱,而岁月则迅速消耗他,我看见他已逐渐在我周围崩塌。
榴弹,毒气,坦克带来的是碾压,腐蚀和死亡。
疟疾,流感,伤寒带来的是窒息,烧伤和死亡。
战壕,野战医院,群葬墓……一切不过如此,没有其他可能。
补充的背景材料
故事背景是1914年8月到1918年11月,德国发起的一战,战争投入了大量的重炮,飞机,潜艇,坦克毒气和喷火器。
第1次世界大战,共计16,543,185人死亡,其中士兵9,721,937名……5000万至1亿人受到战争伤害。主人公保罗只是其中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