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忠学的心学课(抖音)学习笔记
三、《同修传习录》专集
第30:这平常一条··有啥秘密
邓艾民注版本《传习录》第29条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第30条
学习体悟: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就是说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境况,就在这个境况上去应对它。
愿乎其外就是逐物。
人这一辈子,只有这一件事情,无论你遇到的境况非常好,还是非常糟糕,你就按照你内心本来具备的理,去应对他就好了。
止于至善就叫复其心体之本然。我们讲心学最终极的一个目的。
把事情有什么不正的状态,把它给端正过来,按照理去做,然后使你心里面的理恢复到它原来的状态。使得你的心体回到原来的状态,便无入而不自得。
视频第30集文稿:(在记录中,个别地方有为了方便理解,增减了老师口语中的原话)
有人说《传习录》是一个字一寸金,我相信更多的人会觉得很扯。但是如果你是那一少部分的人,你愿意花很大的精力仔细去琢磨,用力去探索的话,你会发现《传习录》从文字后面能够透露给我们的东西,真的是非常有价值。阳明先生曾经说,说你学十年、学二十年、学五十年,随着你的深入,你会发现你得到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多。而不是说我到这程度,我大概好像就知道这么多已经到头了,绝不是这样的。
前天我们刚讲过”孔门言志“的一个事情,子路、冉求、公西赤还有曾晳,他们回答老师关于自己以后要做啥的事情。刚讲完,今天又提到这个。看来陆澄对这个事情理解还是有很多疑问。这次他问的跟 上次(记录)角度就不一样。
他说你看另外三个人,在老师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是很 严肃正儿八经的去应对。可是曾点好像是玩一样,孔子跟另外三个学生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曾点在旁边鼓瑟。所以阳明先生曾经有两句诗:”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曾点哐当一下把瑟放到一边,就开始应对孔子的问题。春天晨我要去吹吹暖风洗个澡,唱着歌。
陆澄就觉得这像跟玩一样,太不严肃。可是孔子却认为他回答的好,陆澄就问阳明先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陆澄录的这两条,关于”孔门言志“的,到《传习录》下卷时黄省曾还录了一个讲”狂“的。所以说上一次我们说,这三条是从不同角度来讲的,我们也把它分开了来讲。
另外三个人讲的都是治理国家或做礼仪的,是符合孔子内圣外王的志向的。曾点的明显跟这个不相吻合,为什么孔子还觉得,曾点回答的很好呢?
孔子问子路的时候,子路是怎么样的?孔子刚问完,可能话音还没落,子路马上就站起来就说,我能够让个处困境的国家国富民强,还能使这个国家的人懂得礼仪。孔子就乐了是吧,”哂之“为啥呢?其实在那种情境下,子路就很冒失,首先如果从谦让的角度应该看一下其他人有没有意见,他没有直接就站起来了,嘡嘡嘡就说,这就不大符合当时的礼数。你自己做成这样,你还那么有”信心“说让一个国家的人很懂礼数。所以说孔子就乐了。
这三个人都有"意必”。“意必固我”我们前两天刚讲过,这个“意”它本意是推测揣测的意思。我们当时举了个例子是揣测当中的一种情形,也就是《论语》里面叫“億不信”,总是揣测别人不信任自己,自己也不信任别人。是“億”当中的一种情形。
在这的“意必”说的是,子路你是怎么样认为,你就一定就能够把这个国家治理好呢?这样想法有点虚妄。觉得自己一定能够干这件事情,我就非要干这个事情,这三个人在这里面都体现出了这一点。
而这个曾点他没有这个问题,阳明先生的话讲叫,'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宝贵,素患难行乎患难等等。’这个“素”在《中庸》里一共有四个“素”,然后无入而不自得。这条里面,在这点上提的是极其关键。这是什么意思?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就是说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境况,就在这个境况上去应对它。
我们之前一直在讲,人这一辈子,只有这一件事情,无论你遇到的境况非常好,还是非常糟糕,你就按照你内心本来具备的理,去应对他就好了。
就这样的一件事情,不要说你的境况非常非常糟糕,你怨天尤人整天悲悲凄凄饭也吃不下觉也不想睡。本来应该应对的事情却放在一边。这个就叫不素其位而行。如果你能做到素其位而行,素患难行乎患难,素富贵行乎富贵,就能做到无入而不自得。
无入而不自得是指无论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好的也好,富贵也好,贫贱也好,糟糕的事情也好,很困顿的事情也好,很得意的事情也好,任何一件事情,按照你内心本有的理去应对它。然后你就能够做到各种各样东西无入而不自得,自得得的是,阳明先生说得之于心。得之于心得到的是啥?《大学》开篇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有得,得的就是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就叫复其心体之本然。我们讲心学最终极的一个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心回到原来的那个样子。
上天最初给我们命定的那个样子,你像一个手机刚出厂的时候,没有任何障碍的本来的那个样子。本来那个样子就是上天给的自带说明书的最好用的那个状态。复其心体之本然就是无入而不自得,就像曾晳这样,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愿乎其外就是逐物。
你看就在这一条里面,把这些东西全都给拢到一块,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患难行乎患难,素富贵行乎富贵,就能做到无入而不自得。
任何一件事情,好的坏的,各种各样的情形在这世界上从早到晚,从少到老,只有这一件事。做到这一件事就无入而不自得,任何一件事都是一个磨刀石,磨的就是修其不正归于正,按照你心里本来就有的理,把这个理落实到事情上去。
把事情有什么不正的状态,把它给端正过来,按照理去做,然后使你心里面的理恢复到它原来的状态。使得你的心体回到原来的状态,便无入而不自得。就是这条最最重要的一个价值所在。
这个视频已经很长了,但是为了能把它讲的更明白一些,还是要补充一段。拿这个瓶子其实无论怎么翻滚而变动,它有一点始终是不变的。无论你怎么动,这瓶子里的水平面永远是平的。这就叫“变动不居”这个就和我们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件事,是一样的。无论事情是什么五花八门的事,但是永远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按照事理去应对它。
意必是什么意思呢?比如子路就要求这个水在瓶子里面就一个状态,这就是他想要的。当他死死的守着这个状态的时候,如果外面的世界变了,他的境遇变了,比如说这个国家不让他做他想做的事了。那他如果还是守着这个状态,可是外面的世界在变了,这中间就开始出现了“撕扯”。如果你始终想把你的想法固定在一个点上,可是其他东西在变化的时候,那么你内心就开始产生一个非常强大的对你自己能量的一个消耗。如果你非要保持那一个固定的状态,可是世界在变,你外面所遇到的境遇在变,你还要死死的守着那个状态,这就叫意必。这样就会出现了无法使你自己的内心,无法按照他的道理去行事,就做不了格物,做不了格物,就做不到致知了。就达不到无入而不自得的那个状态。就与心学里面所讲的致良知,一切要按照这个理去行,行就能稳妥,相违背了。你不按照这个理去行,那么就不稳妥,不稳妥,你内心就会产生纠结,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学》里讲忿懥[zhì]好乐、忧患、恐惧、就生成了。这个就是这条所透露给我们的秘密。你说有价值吗?
花一点心思修习心学,心若安定,岁月静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