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社会蓝皮书》指出: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2017年,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不断变化,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得以持续改善。预计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7.6%和6.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连续八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这是值得肯定的进步,但与增量相对的则是基数的不同,从总体上来看收入差距持续增大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人口比例庞大的流动人口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但却很难界定这些人属于城市或者农村。21世纪以来,中国流动人口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14年后,流动人口数量达到高位企稳状态,2016年流动人口数量达2.47亿,占总人口的18%。如今在农村生活的都是无法进城务工的老人和孩子,而田地大多以极低的价格租赁了出去,很难想象这样的体系,能使农民的可支配收入良性增长。
乡村只剩下孩童和老人另一方面,小平同志所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当下社会确实已经做到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落实的却并不如预期。阶层贫富差距,地区贫富差距严重,财政再分配的效果不明显。
蓝皮书同样指出:
无论从全国、农村和城镇来看,财政再分配的效应均为负,其对农村的负作用大于城镇,即财政再分配没有起到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反而拉大了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其原因在于中国使用端间接税的负作用远大于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和支付税费的正作用,其对农村的影响大于城镇。
在城市居民的收入之中,除了工资总额在国家监控之下以外,剩余大约三分之二的收入处于“灰色地带”,也就是说税收无法根据收入差距过大的部分进行调控。更有甚者,20%的富人却掌握了80%的财富,但他们所交的个人所的税却不足总额的10%,有些地区甚至不足3%。现今的财政再分配是让中产家庭补贴贫困家庭,从而造成了贫富差距的加剧。
贫富差距,教育失衡“贫穷”是很难以某种规则界定的,在某些地方甚至形成了认为“吃低保是有本事有关系”的恶劣的社会风气。与此相对的是某些富人偷税漏税,逃脱社会责任,利用法律有洞谋取更大利益,近期很多新闻都与此相关。
在很多发达国家,贫富差距可以通过财政再分配达到一个合理的程度,例如社会中最高收入20%对比收入最低20%的个人收入,在税前可能会达到10倍,但通过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可能会达到5倍,在我国还远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
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失灵,并非制度设计层面的原因。实际是底层基础信用制度的缺失,有些富人有多少钱连自己的老婆都不知道,税务部门如何收税呢?最首要的问题并非严刑峻法,或者调整政策,而是建立起码的基层信用体系,自下而上做出改变,财务税收的透明化,反映渠道的正规化。
亚里士多德说:唯有中产阶级为基础才能组成最好的政体。
可见社会财富再分配,处于一个良性的环境之中是至关重要的。普通民众对此次“范冰冰事件”的种种看法并非出于仇富心态,而是期望社会更加公平。穷人拥有努力提升的机会、公平的社会环境和诉求正义的渠道,富人遵守社会规则、承担责任、能规范自己言行的社会影响。
每个人,无论贫穷或富有都能活的有尊严,这就是我心中的“理想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