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我的状态是这样的:
清晨6:00闹钟响,打开荔枝FM或者喜马拉雅,一边刷着牙,一边听着音频课程,讲着某个专业的名词和新的现象概念,思想还滞留在枕头的那一袭温存,回忆着昨晚的梦。
早餐匆匆顺了一袋面包,上了地铁,打开插座学院的课程,昏昏欲睡的听着里面讲着如何提升写作技巧。地铁里放着低劣的洗脑广告,拥挤的人群,和一双双同样没有睡醒的眼睛。
晚上的直播课程,听着大家的插科打诨,偶尔能冒出一些还不错的概念,觉得还是蛮好的,又接收了新知识。
“叮咛”一声,微信发来老友的消息:“嘿,好久没聚了,下周二咱几个老同学吃吃饭,唱唱歌呀?”翻翻日程,不妙,下周二有节直播课程要听,还是不去了吧。
学习计划太多,分身乏术前些天收到朋友的礼物,一张祝福卡片上,写着:“愿你除了工作,还有诗和远方”。
犹如一记猛拳,重重砸在脑门,细细回想每次和她见面的场景,哪一回不是在谈论着工作、晋升、前景,就是在细数工作中的不公和隐忍。
我也想看看远方,去感受美丽的风景和人文;也想在周末的下午,摆弄花草和画笔,勾勒一副惬意生活的画卷。然而,好像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没有做,还有很多目标没有实现。
于是,我拿出计划本,看着月初写下的本月计划,每一周都有繁重的学习任务,要学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要学职场写作,要学沟通与表达技巧,要学PPT、excel等办公软件,要学……
好累。
不知从何时起,我的微信关注了很多的成长类公众号,有讲职场心得和道理的,有讲职业技能提升的,也有讲行业经验和潜规则的,每天小红标总是提醒着自己要去一一都翻看一遍,生怕错过什么精彩的文章和思想。从最初的细细品读,到现在的一目十行,再到打开就大概知道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坚持了这么久,终于印证了一句话:“听过这么多道理,却始终过不好这一生”。
公众号有个有趣的现象,大概在2年前,刚关注它们的时候,有很多干货,不管是职场道理类,还是必备技能类,我是真真实实学到了东西的。后来,公号越做越大,粉丝越来越多,我开始读到一些软文类的伪干货,各种知识付费的视频、音频课程甚嚣尘上,每天都能点开好几个课程推荐的伪干货文章。
对于信赖的公号推荐的课程,一开始我还是信任的。
因此,那一段时间,我短时间内陆陆续续买了5个课程,每天听课、学习,地铁上、临睡前、午休时,无时无刻不在听着这些知识大咖的分享。
终于,在持续这样的状态半年以后,我焦虑失眠了。每到深夜,每个凌晨,我都无法入眠,细想着学习计划的清单还有好多项没有画对勾,就觉得惶恐。
学习的压力导致焦虑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会反思自己为何要坚持学习,为何要学习清单上的这些课程,又为何在坚持一段时间后,出现了焦虑的症状。
因为,我太想拥抱成长后的成果了。换句话说,就是太急于求成。
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成为品牌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也是一个高速膨胀的时代。一不小心,就会迷失自己。
忘记初衷,闭上眼睛奔跑。
对外而言,网络课程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课程水分含量较大,一个很简单的概念、现象,大咖可能会花一节课的时间来讲,无疑形成时间浪费。网络课程内容大致相同,没有差异化,精彩度也是不尽如人意。概念和理论,也是换汤不换药。
其次,微信公号里永远不缺的就是职场道理类的文章,其实说来讲去,就是那几个最朴实不过的观点,套用到中国传统文化都是可以的,并不具备时代的独特性。举个例子,比如很早之前流行的“圈子不同,不必强融”的道理,也可以用老祖宗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一言以概之。
对内而言,我们看到很多被包装的大咖,对于他们因为某一项技能而开挂了般的职场历程蠢蠢欲动,认为获得这项技能真的是很有必要,仿佛学会了马上就能升职加薪,或者搞个副业,赚点外快。就自我认定自己一定要学习这项能力,只要某一篇课程推荐的软文写得特别带劲儿的,就一定会报这个课程。
然而,我们是否想过,这门课程是否适合自己。
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抱着满腔热血,感觉自己在成长,在进步,然而并没有什么卯用,闭着眼奔跑,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
经历了之前的焦虑,我开始尝试减法原则来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首先,仔细甄别想学的内容,按照重要度、意向度做简单排序,将学习的版块分到不同的时间阶段,降低短期的学习压力,循序渐进。
其次,甄选学习的途径、课程,网络课程参差不齐,工作后的时间很宝贵,选精品学习。
最后,定期复盘总结。模块化学习的好处就是,集中精力突破一块知识点,做好总结和复盘,慢慢的转化为脑中固有的知识。
奋斗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成长是满足内心的精神需求,追逐进步的青年,都不希望自己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而所有的努力、奋斗,都是为了自己(以及家人)生活的更好。
一切为了生活,就不要以透支身体为代价去奋斗,也不要忽略了成长的过程,其实也很美好。别想着一步登天,既然最终要回归到最想要的状态,比如,看看风景、喝喝茶,那就不要牺牲掉享受慢时光的机会。
生命的流逝,每一秒都在进行着。不要闭着眼奔跑,一面学习,一面生活,享受过程,找准这个平衡点,你可能收获的比预期的还要多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