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网文,博主说:国外开放式教育,实则骗局,分层教育下,毁了穷人翻身的机会!
因为不断有人质疑我们的教育公平问题,博主就以英国、美国的教育举了很多实例,证明西方教育模式比我们的教育模式更加不能体现公平。我们的应试教育,更加容易让穷人实现翻身。
坚持教育公平,让人人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目前的应试教育就比较合理。所谓应试教育,其实是延续了古代的科举考试,给穷人的孩子留下了一个从考试获得成功的机会。以考试为根本,那就必须有标准答案!学生能写标准答案,就是应该优先录取的人才。只是,这样的人才除了会考试,进入社会以后普遍都很难适应竞争环境。因为他们学到的知识主要是为参加考试准备的,与社会需要没有多大关系。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学毕业靠分配,考上了就可以高枕无忧吃皇粮。在市场经济时代,如果大学生少,只要是知识分子就还可以吃香。如果大学生多,就会出现人才过剩,用人单位只能择优录取,读了大学也未必可以鲤鱼跃龙门。当然,多读几年书还是有用的,起码有一个大学文凭,可以在竞争中比没有大学文凭的优先。这样看来,应试教育在公平方面是有意义的。无论出身,考试成绩优秀就容易出人头地。
我们的应试教育让人人都有机会参加高考竞争,看起来是很公平了。但是公平的结果,牺牲的却是教育的质量。因为都是从考试成绩优秀,会写标准答案进入高等学校,学生掌握的知识看起来很渊博,其实普遍与社会需要脱节。学生最终拿到了高等教育文凭,参加工作却普遍需要用人单位进行再培训。从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普遍只会写标准答案,也就适合高级打工。让会写标准答案的人去发明创造,恐怕他们想都不敢想。我们在科研方面很落后,掌握的核心技术很少,关键的东西普遍需要依赖进口。不需要举很多例子,芯片大战暴露出来的被动,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应试教育确实公平了,怎么解决科研落后的问题?
教育很少出科研成果,那就是失败了。核心技术普遍要去依赖别人,所谓富强之梦就是一个很容易破碎的幻梦。永远不能真正富强起来,社会拿什么来实现让人人都可以满意的幸福生活?我们要认清一个现实,追求公平往往是以牺牲发展为代价,以前的均贫富就是前车之鉴。用公平决不可能促进发展,只有先发展起来了才能促进公平!现代社会的发展,主要依赖科学技术。我们的高等教育决不能偏向追求公平,应该偏重追求成果。
我们当然也要教育公平,真正的教育公平应该是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网络时代,只要接受了中小学义务教育,是很方便自学的。只要勤奋自学,同样可以成才。可是,我感觉现在的中小学义务教育似乎产业化了。教育公平的根本取决于政策,政策让本来应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中小学教育偏向盈利,这才是对贫困家庭最大的不公平。
我知道很多人都在纠结教育公平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我不想去细究西方教育模式与我们的教育模式谁更公平,只想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根本目的,难道就只是要让人人都有成才的机会,只是要实现机会公平吗?如果只是这个目的,我无话可说。
但是我觉得,就教育而言,公平应该不是根本,根本在于培养出来了多少真材实料的人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谁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多,就证明了谁的教育模式才是真正成功的。但是,论到出人才、出成果,我们的学术论文数量和专利数量已经是领先世界了。因此,有很多人觉得这就是教育的成功。然而,数量不代表质量,我们在尖端领域显现出来的成就,很难进入国际一流。我们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的国际奖项非常少,譬如我们获得的最具权威的诺贝尔奖项,与我们这样体量的大国很不相称。
国家与国家之间比拚的,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多少和成果的多少。你培养出来了多少一流科学家,产生了多少领先世界的发明创造,远比你的教育模式有多么公平更加显得重要。如果人家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普遍都是领军人才,你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普遍都是高级打工仔,那就应该认真反思了。
教育模式成功了,就应该自己有能力创‘’芯‘’,就不需要去依赖别人,就真正有底气应对别人的制裁。人才与成果,科学家与发明创造,才是现代社会的第一生产力!第一生产力上去了,就不用担心经济衰落,就必定会实现民富国强。
在教育问题上纠结于机会公平,还不如多花点心思来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出人才、出成果。有了人才和成果,什么问题都好解决。只要我们依靠大量的一流科学家与大量领先世界的发明创造实现了民富国强,所谓穷人翻身与机会公平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