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表白秋叶读书打卡战队,也许凭着自己对于读书的驱动力,我很难选到这本书,但是实际上,看完这本《见识》,能够少走很多弯路,在接下来的50年受益。
在看的过程中,我也逐渐理解秋叶大叔对于在线教育的初衷:技巧的学习,用处是有限的;但是底层逻辑的学习,是可迁移的,这才是真正能够影响人和改变人的。
《见识》的妙,就在于他说破了商业、人性的底层逻辑,如果你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它能指引你如何进步;如果你是准备创业的有志青年,它能指引你不走弯路;如果你已经成为管理者,它能告诉你如何管理;如果你已经颇有成就,它能告诉你怎样回归初心。
不同的人,就能看到不一样的《见识》,影响读者做出不同的决断。
所以我在看这本书时,经常会加入一个社群运营人的角度,所以这本书揭露的人性底层逻辑,给我的社群运营带来很多的想法。
如果你对于运营感兴趣,可以接着看,如果你想让这本书对你的行业或人生有益,可以看到这里就去下单了。
一、把握相反的趋势
有人分析过现在的形势:把线下的东西放到线上。这其实是正确的互联网思维,但是吴军将这种思维的源头拆解出来,无非是因为“省钱、省时间”。
所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趋势将会逐渐弱化,反而需要把握与他相反的趋势,也就是:从线上到线下,让人“花钱、花时间”。
线上课程就是如此,研发的初衷是让人足不出户的学习,省钱省时间;但是当线上课程泛滥,盗版几乎0成本时,我们新课程的研发也就陷入了困境,学员学习的门槛变低,反而不再珍视学习机会。
所以我也赞同秋叶大叔的社群观:鼓励线上链接,奖励线下链接。
原本我与你是未曾谋面的网友,但当我愿意为你花钱(路费)花时间(见面至少要耗费半天的时间),我们的关系就变得不同,甚至在我眼中社群也会变得不一样。
我通过大叔的社群运营官,结识了几位好友,并达成了很多合作,所以对于我来说,社群运营官的社群就是我人生中的高光点,课程早已结束了,但我仍然无比感激,并且通过和“同窗”的进一步交流,这个社群成为了我们的谈资,仍然活跃在我们的心里。
与社群中认识的朋友的合影二、选择,less is more
我在曾经的社群中做过这样一件事:竞选组长
第一步,大家有意向选组长的人说组长宣言
第二步,未参加竞选者投票
第三步,选出组长
第四步,组员选择喜欢的组长来跟随
第五步,其他竞选者作为备选组长加入队伍,辅助组长工作
我设置这么多环节的本意,无非是调动活跃度,提高满意度,结果是:算不完的糊涂账,既没有达到调动组长的目的,也没有让副组长发挥作用,还让很多没来得及参与进来的学员有了“好组长被抢完了”的感觉。
参与了太多民主的选择,反而会降低满意度。就像苹果手机,可选的配置非常少,但是反而成为行业第一,选择太多时,再对比之中就有了差异感,就像逛淘宝,如果在一两家中选择,很快就能出结果,但是当拥有浩如烟海的选项时,有时我会放弃选择。
三、开头与收尾同样重要
越到结尾越草率,可能是很多工作中易犯的错误,在社群运营中,我也有过这样的坑。
开营和中间的课程,往往我会精心策划,但是随着课程的推进,能够一直跟随的学员越来越少,到了结营往往就变的虎头蛇尾了。
吴军说,很多人走到了最后一步,往往会提前松懈下来,他的建议是做好最后的1%,因为最后的1%比起前面辛苦的99,不算什么,但是如果没有做,完成事情的质量就要大打折扣。
有始有终,这也是社群的一种仪式感,做到最好,才能让我们通过多付出了1%,获得几倍的竞争力。
四、好产品要像牙刷
《见识》这本书里告诉我们真正好的产品是什么样子,不是有多么高端的外壳,也不是有多么核心的技术。而是做到,让人们使用你的产品就像是用牙刷一样。
一个人每天至少使用两次牙刷,牙刷看起来在家中非常不起眼,却在人的一天里使用率很高。
再看看我们现在手机里有多少app,有几个是你近一周没有打开过的?我们微信里有多少群,有几个已经攒成了999+,你也不想打开的?
做社群或者课程,可以潜移默化的把时间确定好,培养大家到时间就打开社群的习惯,就像是清晨刷牙和睡前刷牙,能够把人拴在群中占据他的时间和注意,就算是获得了成功。
《见识》是一本成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他解答了很多商业与人性的原理,甚至是著名学院培养精英的逻辑,让很多事情变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一本适合任何阶段的人看的好书。
再次感谢秋叶读书打卡战队,让我发现了这本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