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黄勇老师独出心裁地讲解,令人耳目一新。振聋发聩地一句句提问,唤醒了迷于事项的我,渐渐开始思惟究竟什么才是内求?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说,“一个立志要做君子的人,不必担心自己没有职位,要担心的是自己有什么德行、什么才能可以胜任这个职位;不必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要担心自己有什么才德值得让人知道。”
君子不要担心外面的名、位,要担心的是自己有没有与名位相匹配的德行才干。反思对照一下,我们自己每天真正担心的是什么?是不是我怎么才能晋升?我怎么才能挣到大钱?我怎么才能有大房子?我孩子怎么才能进清华北大?乃至我怎么才能成为网红?我怎么才能说服客户?我怎么才能拿下这个订单?好像我们很少担心自己的德行有没有增长?自己有没有每天做善行?自己有没有认真修改过失?自己有没有将所学去练习实践?
反思一下后,是不是发现自己真正担心的还是外在的财富、地位和名声,很自然地就站到了孔子的对立面。
不想不知道,黄勇老师这么一讲,仔细想想,的确是这么一回事,我不知不觉就站到孔老夫子讲的对立面。我担心的是怎么才能说服别人来参与小程序打卡,某个方案是不是会通过?怎么去说服别人来参与某件事,我对别人有些什么样的期待?反而对自己改过失,自己的德行的增长、认真将所学去实践放在了第二位。我就是王阳明先生所说的那个“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的人啊,其实这个道理一想就懂,可真正做起来却就不像那么回事了,这说明什么,还不是真懂。只懂得了一个文字,真正修心边儿都没摸到。
孟子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从自己内在寻找解决之道是儒家的一贯的原则。那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
我们周围所有的事情可以分为四种:如果画一个同心圆
从孔子的一生来看,作为一介布衣,他自十五志于学,一生不断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和修身,他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我担忧的是自己的德行有没有修养,自己的所学有没有实践,听到该做的有没有去做,明知不对的有没有去改善,可见他将注意力都放在了自己可控的事情上,如此,他的德行才干达到令人无限景仰的高度,在活着时就名闻天下,吸引了天下许多人来求学;虽然他在活着时因外在条件不足,不能治国、平天下,但他对中华民族,乃至东亚各民族影响至今,因此改变和塑造了这些民族的性格,这是否也是另一种的治国、平天下呢?
当我们将注意力放在自己可控的事情上,我们就会安定身心,不断进步。孔老夫子两千多年前对我们的提醒,至今仍值得我们每天问自己,“我担心的是什么?我在做可控的事,还是被不可控的事消耗了太多精力和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