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很小的时候,妈妈就老嫌我慢,做事慢,说话慢,写作业慢,吃饭也慢……
常常是最后吃完饭的那个,就算妈妈说“最后一个吃完的洗碗”,也没看到我有一次快起来,依然慢条斯理。当然,妈妈也从来没有因为慢实质性的惩罚我洗碗。这可能也是我拿住了妈妈的脾性,我无论多晚吃完,妈妈再叨叨,都不会真的让我洗碗。
现在知道了,这叫“心理游戏”。我看穿了妈妈的无奈和放任,所以,满不在乎!
妈妈的催眠+我的刻意,真的让我以为自己是一个慢性子,而且有时候可能还在刻意的配合这种慢节奏,呵呵!
妈妈经常问我:“你就不着急?”
我说:“急啊!”
妈妈说:“那快点啊!”
我说:“哦!”
然后,心理更急,手上更慢!
结婚以后,先生也会嫌我慢,和妈妈一样的口气,可是我就是快不起来。
直到有了儿子。
我吃饭变得狼吞虎咽,因为儿子离不开人或者随时会醒。
我做事变得计算时间,因为离开久了,孩子会哭。
我说话变得快了起来,但语速快了的同时,语言也变得繁琐起来……
我变了,婚姻和孩子把我给变了。
这种变化好像是被迫发生的,我早就忘了在妈妈跟前的慢条斯理是啥样子。
这种节奏持续了多年,我一点也不喜欢,但我似乎像陀螺一样被迫在这种节奏里……
学习之后,我发现自己错过太多,得赶快补课,得加速学习,最好一年补回来3年的东西,5年更好。即使这样子,我还嫌自己不够快。
我不允许自己晚过6:20起床;我不允许自己拿着书发呆;我不允许自己花那么多钱却学不下东西;我不允许自己追剧打发时间;就连走路骑车子都应该听听音频……
直到有一天,我和郭安凤老师还有几个朋友吃完饭走在回酒店的路上,明明是并排一起走的,我却总会走到她们前面。一开始,我以为是我走快了,就走回去和她们并排再走,刻意放慢一点脚步,很快,我就又到了前面。这样子几次之后,我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我总是快了呢?”
这时候,郭老师说了一句话:“看那个急性子!”
啊!我?急性子??!!我啥时候成了急性子了?
原来,生活早已改变了我,婚姻早已改变了我。
我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快”,这不是我想要的,但它就这样发生了。
好怀念小时候被妈妈催促却总是慢悠悠的样子。那时候眼里只有当下做的那一件事,虽然不是刻意,但那一定是自己最关心的事。
但是后来,让我快的都是外界的事,原来我早就忘了自己,更忘了关心自己。
最近,我尝试着调整节奏,让自己慢下来。我发现这也不容易。常常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却记挂着别的事情,很难只做一件事。
但即使这样,我也要重新感受“慢”的感觉,因为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是“慢就是快”。慢下来真正感受和快却匆匆而过两个比起来,慢才会真正收获,而快可能只是水过地皮湿。这就是我们讲的深层认知和浅层认知的区别!
慢!感受过程!享受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