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山争哥哥有没有在“叔圈101”C位出道,可以肯定的是,《我不是药神》已经以一骑绝尘的票房成绩在暑期档C位顺利出圈。
从上映15天票房26亿的《我不是药神》,到两月前8.9亿票房的小爆款《超时空同居》,再到五一档票房3.58亿的《幕后玩家》,三部成绩表现不俗的影片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搭配:徐峥监制+青年导演。
这样的搭配在电影市场里不算罕见,近年来不少电影佳作就是在大牌监制+青年导演模式下孵化而成。曾经在电影领域翻云覆雨的名导们,比如陈凯歌、周星驰、冯小刚、陈嘉上、赵薇、徐静蕾等,在2018年也都同时拥有了一个共同的新职位:网剧监制。
电影大咖监制的电影及豆瓣评分(不完全统计)
“监制”成为影视热门词汇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还是一种陌生职位。在一部电影、电视剧、网剧里,监制到底负责什么内容?电影大咖入局网剧,为什么都爱当监制?这还得从监制的来源说起。
监制职能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与导演、制片人此类职务明确、定义清晰的岗位不同,监制一职难以用几句话简单定义。
它是一种引自香港电影工业体系,只存在华语电影里且带有“中国特色”的职位。在香港电影圈、电视圈,监制一职举足轻重,既要负责包括从剧集策划到选择演员,再到拍摄进度在内的创作上的内容,也要负责财务把控、商业运作等事宜,在香港无线电视台自制剧里,监制的重要性就相当于电影里的导演。
这一职务引进内地后发生了一些变化。
用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的话来说,内地电影监制的职能更多的是“监”而非“制”,剥离了预算把控,财务和资本运作职能,保留平衡导演的艺术创作和电影的商业属性职责,且担负起了培养新人的责任。
以热映的《我不是药神》为例,监制徐峥这样描述自己在影片中的职能,“现在的年轻导演需要有一些比较有市场经验的人,站在他们身边,帮助他们平衡各方面的关系。”
他表示,在影片创作过程中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有时候导演想法是对的,但由于资历浅没有话语权,有时候年轻导演想法不成熟,有时候投资方或者发行方反馈的意见欠妥。“这些都需要真正懂电影、说得上话、资方又信任的人,去站在中间,保护导演的创作,去平衡所有。”
徐峥的回答概括了一名“称职监制”在协助青年导演创作过程中,所应涉及的工作内容。从剧本的选择、演员的配置、包括宣传,监制都起着指导性作用。
除了这种实质意义上的监制,内地还出现了一种“挂名监制”。
部分影片在项目启动及上映过程中需要借助电影大咖的“名片”效应,扩大影片知名度和影响力,只起营销作用的“挂名监制”便应运而生。比如王家卫在影片《东成西就》中担任的监制,就是挂名。张嘉佳导演的电影《摆渡人》因王家卫担任监制搏得关注,影片质量却不尽如人意,也引来观众“真的监制了吗?”的质疑。
除了以上两种,内地还有一种难以定义的特殊监制,既不算“挂名”,也不是为了给青年导演引路。比如香港知名导演转战内地市场,尽管不需要靠大监制吸引投资,但是面对内地电影拍摄的陌生环境,他们需要一位熟悉内地电影拍摄流程的导演担任“监制”,为其坐镇。
著名导演徐克拍摄《智取威虎山》时,就请来内地人脉颇广的“金牌监制”黄建新为其“保驾护航”,已经成功执导过《逃学威龙》等多部影片的香港导演陈嘉上,在内地执导的电影《画皮》,由内地导演冯小刚担任监制,都有着这方面的考量。
总之,监制的功能难以一概而论。而由于定义模糊,导致监制“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一部影视剧里,其职能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电影大咖“触网”形势真的一片大好吗?
在实际操作中,资深电影人监制的优势能否发挥出来,取决于监制与导演团队的互动以及监制的参与程度。
而抛开外界难以揣度的“介入程度”不谈,资深电影人入局网剧担任监制,带来的影响力也不仅是上述所说的出“名”、出“力”那样简单。
从业多年,累积多方资源,电影人能为网剧带来更为专业的制作团队。比如由徐静蕾监制的《同学两亿岁》,其摄制团队、特效团队就是徐静蕾在拍摄电影时就常合作的,比如民国传奇剧《外八行》的主创团队,除了监制陈凯歌之外,导演之一的杨述是资深摄影师,它的录音、美术、动作则是来自于《建国大业》《归来》《寒战》等电影的技术团队。
这些都是电影大咖在电影界积累多年,在入局网剧时自然引入的资源。近年来网剧常被提及的“电影质感”,很可能是因为剧集本就是由电影团队来打造的。
电影大咖担任网剧监制(不完全统计)
电影人担任监制的网剧,大多项目还在进行中,目前只有韩三平、徐静蕾、刘德华交出了答卷。
韩三平监制的《无证之罪》与爆款剧《白夜追凶》势均力敌,在豆瓣获8.2的高分,刘德华监制的商战迷你剧《东方华尔街》剧情烧脑,节奏紧凑,正面评价居多,而徐静蕾监制的《同学两亿岁》虽然成绩相对不尽如人意,但也算得上是网剧合格线以上的作品。
电影人入局网剧,势必将网剧水准推至新高度。不过虽然形势一片大好,并不代表不存在隐患。如果电影人完全用电影标准来制作一部网剧、电视剧,也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
比如电影人陈正道在导演《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时,影片整体水准有目共睹,然而在拍摄过程中,习惯了电影拍摄进度的团队,在拍摄前期用一整天打磨一个场景的镜头,导致后期编剧及拍摄时间不足,剧情全面崩盘。
很早以前,著名电影导演侯孝贤也曾监制过偶像剧《流星花园》续集,由于他的高标准严要求,导致《流星花园》续集进度缓慢,而最终拍出来的效果也是差强人意。
监制是中国影视产业不成熟的表现
在好莱坞发达的工业体系里,并没有“监制”一职,其制片人涵盖监制功能,通过助理制片人、协作制片人、顾问制片人等进一步细分明确职权,从而让每一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监督和衔接。
而在中国,制片人大多精通商业规律而缺乏艺术水准,监制作为制片人的补充而出现,它的存在可以看作是中国影视产业高速发展、但发展又尚未完全的表现。
对于如今知名导演纷纷做起监制的现状,曾在华谊担任七年总监制的内地“金牌监制”陈国富坦言,现在监制已经成为一种吸引演员、团队、资方的贴“标签”的方式。
“因为市场快速放大,我们的评判元素稀缺,就是说你判断一个项目能成或者不能成的元素过于稀缺,所以你要往上贴标签。我认为,投资人、出品人跟所有这些影星的经纪人素质都应该提高,你提高了以后自然就知道怎么判断一个项目了,而不需要看那些虚假的标签。”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道新对此也表示喜忧参半。喜的是“导演做监制,有可能成为最懂导演的监制,这对正在走向正常状态的中国影视工业而言,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机遇。”忧的是“导演与监制毕竟是两个需要专业素养和独特天赋的职业,相互跨界虽然值得关注,但并不一定跟影片的质量或票房正相关。”
然而,不论是如陈国富所说,“监制”已经成为影视项目“贴金”的方式,还是如教授李道新所说,监制的参与不一定与影片质量正相关,在中国影视产业高速发展的现在,监制一职势必将长期存在一段时间,并发挥出相对积极的作用。
目前亟需解决的,是明确监制一职的职权和责任。如若监制将在中国影视产业中长期存在,那么监制需要“工业化”以及相配套的培养和任职机制,如若仅是产业发展过渡期中的特殊岗位,那么正如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所说,“中国影视还是亟需与全球影业,成功接轨并有效互动的专业性工业化体系和流程。”
如果您对电影投资感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影投网,影投网是家专业的影视投融公司,可以给您提供专业的影视投融咨询服务,目前也有几个不错的影视项目。ZJ0401B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