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从古时候,都是讲道理,也就是有道,有老规矩才能够谈到上有理,有能够去找一个地方去说理。遇到任何事,不是一下子去说理,而是先有七个条道,七种办法,如果这七种办法都行不通,才最后去发脾气去冲撞与打击他人。
第一条道,就是天道,天道就是无常,能够接受世界一切的变化,他的世界就是宇宙,而且宇宙就是他自己,他能够包容一切万事万物,面对所有的大小事,如同一个人面对一群抢食物的蚂蚁,以悲悯的上天眼光,看到脚下发生的一切,他从来不去判断与分别这些蚂蚁们的对与错,只是慈悲的照顾它们,绝对不与,也没有必要与任何一只蚂蚁发生冲突。他理解一切,掌握一切,控制一切。
第二条道,是坤道,地势坤,厚德载物,大地从来不拒绝任何一个天空的事物,无论天空是刮风下雨还是冰雹,它一概接纳并且与之联接,永远也没能抱怨,宰相肚子能够撑船,天下万物是一体,都是它的孩子,他看到任何的人缺点,就象看到自己亲生孩子的缺点一样,只是去默默连接,默默支持,设法让它改变。而从来不是去分辨与分离。只有容人之短,才能用人之长。并且短处越大的人,他的长处也就会越来越多。
第三条道是人道:他只是去观察一切,倾听一切,上观天,下观地,中间观察自己。不在空间之中分别,而在时间之中去寻找不同。普通的人,只是见到了什么,而一个在人道之中的人,他是见之又见、有了深入地洞见,这就是“观”。意思是多次的,重复地,在多个的维度上去观察某一个事物,发现它的发展规划,是当下虽然渺小但是却蓬勃向上?还是当下吓人,却是外强中干,要不多久就崩溃。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在人道之中,可以观人强弱,也可以观事物发展,也可以观察自己。人象一面镜子,我们怎样可以保证我们眼下看到的灰尘是来自于他人,而不是来自于自己的眼睛?是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佛看到天下人都是佛。魔看到天下人都是魔。人看到他人是什么不重要,明白自己当下是佛还是魔很重要。格物至知。看到人家是什么,才能够明白自己在哪一种境界与格局内。在哪一种意识内,调整好自己的心境与格局,才能够调整整个世界。我们不能够改变世界,先是可以改变自己内心,观内在,心可转境,观外在,心随境转。观自在,只是一个停留在人道的“观”字,就可以道尽六百部大般若经中《心经》的精髓之精髓。
第三条道是知识、见识与常识之道,人有一个高度,才可以看清事物全貌,一个人不明白一个事物,老是去评头论足,并不是那一个事物对与不对,大多可能是我们自己的知识与见识不够。看到骆驼说马背肿。听不明白他人的语言,就说他人没有东西。
有知识与见识就是高人,而反过来就是小人,这些人只能生活在他人脚底,看到他脚板里灰尘,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他自高自大。没有高度的人,容易生活在他人与自己的阴影里,看到缺点容易,看到人优点难。
这里光有知识还是不够,只要有见识更容易一些。很多的人都说天鹅是白色的,说生姜是树上结的,如果人家过来,他会与人抬杠一整天都无法说服,但是只要让他见过一次地里姜。见过黑天鹅。他此生都不再争论了,一个有知识与见识的人,遇到问题不是去反驳他人,而是立刻马上去查资料,找度娘,明白他人的做法与经验。
最关健的还是要了解常识与规矩。象是一些与他人相处之道,中国人吃饭时座位之道,这些都是寻常的礼节,能够遵守就不会处处碰壁。如果不清楚,就处处多问,不要急于行动。最可怕是一个人在错误的浅知浅见,偏知偏见与错知错见之中,这一些知见都是童年形成的。象见利忘义,先得而后舍。不得而不舍,这一些潜意识之中家族遗传的知见,象人头顶着一个大石头,让一个人遗憾一生。
人会带着童年的错知错见,活完一辈子也不明白第四条道,是情感之道:我们去观察一个事实,不是去观察它的高度与对错好坏,更多的是观察我们与它之间的温度,如果他人不同我们的意见或者是对我们不好,我们怎样做也对方也不对,这里多半不是什么对错与理论问题,只是双方温度不够,情感连接不强。
人与人之间,有一个情感帐户,我们在对方的情感帐户之中有在存款,我们之间就会有信任与温度,双方就容易讲话,如果一时讲的不对,有温度也可以适当绕开,对方并不太在意。温度再高,对方就算是生铁也会融化,再高一点就把对方点燃了,双方都温暖。但是一旦双方没有的温度,或者是我们自己的语言浇灭了对方情感的火苗,甚至是把对方的干柴放在我们心灵的冰箱里冻起来,那样会想到向对方倾泄自己的情绪,象下冰雹一样,你来我往,相互伤害。
第五条是思维之道,凡事都会有几种方案,饭要一口口的吃,事要一点点地办,人交流要一步步地来。凡事都不能够关键,而是安节点,安步子,凡事不要老抱怨,为失败理由,而是努力找办法。
任何事都会有三种以上的解决办法,一种是利人不利己。二是利自己不利他人,这两条道都不长久,最后我们一定可以找到一种办法来解决当下的问题,利人也利自己,这就是仁道,是二人都利,是合作而共赢。人老是抱怨 ,就是他的头脑没有打开,思维之道没有上来。
第六条道,就是行动之道:我们老是在那里判断与分析,却久久没有采取行动。说一丈不如行一寸。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就象一个菜园,一定是有舍而后有得。
凡事都是因果。有坏果一定是我们播种了坏因。而我们想去享受到好果,也一定是当下付出,有及时的行动,才会让果实越来越美好。并没有人向大地抱怨,为什么在秋天不给他果实,他只是抱怨自己在春天没有播种。同样,我们也不必抱怨他人与自己关系差。他人与自己关系也菜园里的蔬菜与果实一样,是自己播种下去,又精心的浇灌。有一点点苗,开一点点花,有因,有缘,后才会有果。这里种同样的种子,收获的早晚也是不同,一个瓜子种下去,春天只是收获两片叶子,夏天只有一点花,秋天早了也还是青涩的,只有慢慢等待,才会瓜熟而蒂落。时间越来越久,收获越来越大。
第七条道,是分辨之道与识人之道,有人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状态,更要了解他人的状态。不要在他人情绪发作的时候,与他忙着争执,他人的大脑象一口油锅,在情绪稳定的时候,是冷静的,我们讲的话好与不好,他人都容易接受,象好水与坏水,都可以一滴滴入油锅底部整合起来,但是他人一旦有情绪,这一个油锅就容易在沸腾的状态,你讲的再好的话,再纯净的语言,都会在他的锅里炸开。不要与拿刀的强盗讲道理,让情绪的子弹飞一会儿,不要接子弹 。在刀子从20楼掉到10楼的时候,不要去接招。
道德经上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人的能量有限,再强大的人也有脾气用光的时候。再强的子弹也有力量用完掉到地上的时间。在这一些时间来临时,再作道理。象毛主席的游击战争,在对方强大时候,敌来我走。保全自己。敌驻我扰。发展自己,不逞一时之强,不斗一时之气,也是一个明智的人。
只有第八条道,就是张飞之道,能量智慧不够,脾气来凑。大小一点事,没有观察他人,没有观察自己,没有观察环境。而选择来了就战,立刻马上发脾气。
发完脾气,打天昏地暗,然后不停地抱怨他人,或者是抱怨自己,给他人找缺点与错误,给自己找理由。这里就是完全只是讲“理”,而丝毫不上道了。凡事有七条道,我们在任何一条道都行啊,但是一定不要感觉自己过分的有‘理’,凡事处处有理的人,一定是没有成熟,还是活在三岁之前的幼儿里,一点也没能上一条道,最后是无路可走,最后是害了自己,也伤了他人。最后把一个单位与家族伤的鲜血淋漓,却还在那里多么的有理。真是岂有此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