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菩提树下
{后续更新}闲散论述佛家真谛

{后续更新}闲散论述佛家真谛

作者: 流光闲客 | 来源:发表于2017-09-26 21:53 被阅读0次

    佛家的真谛和现代的真谛不是一个概念,佛教的真谛是指理入大道,就是只要宇宙的真理,从虚空法界,观照到现实生活。区别真谛和涅槃捆绑在一起,俗谛和解脱之道绑定


    他们永远不会知道,有种超越追求主观知觉的情感,他们更不知道一个人不同的人生抉择代表着放弃些什么。一个行者的心是坦然的,守护你的坦然心地  ,去时刻分析人生可能带来的,无必要的情绪体验。譬如谣言对于两个人,坦然可以避免尴尬和心量的纯净度和浩瀚。不要揣测行者的现在意识是否自我作意,是否扭捏,坦然的心地因为无有作意而汗漫游戈如同镜子所反应的自我的作意而非行者的作意。行者用分析个人情感变化缘由,通过觉察参照坦然的心量来照亮人生价值的路途。行者如此守护觉照自心。

    万境本闲,唯心自闹。

    自扰扰之,唯独自伤。

    越境超观,无识伤慧。

    二人同路,唯智求真。

    抑或,禅不是场景而是客观认知的觉醒和心本无着。


    宁静来自心灵,心境的宁静来自优越和超越产生的满足感。满足感来自沐浴。心灵的沐浴来自沉香平滑的大地。不一样的心开出不同的智慧种子。不同种子圆融到一处。沉香平滑的心地于是通过身体,通过,眼耳鼻舌身意的入口,投射出去。得以显化强大能量的作用。


    心本坦然,淡世处之的背后是对情绪化的归纳和可认知可改变如同条律,如此以心源处为皈依处,一切认知在于归自解脱法。再自精明觉性为本体,无身体乃至无意识的自我作意。以觉悟者的本源识心出去。明白我心现扰之心非真我心,如是以本心觉处出之,如是表达自我和世界的联系,在于是否解脱自现非心。眼觉眼扰,眼根先入扰,通其意识根自作意,眼见者物,扰之,眼见者识,扰之,因有眼者故,扰之。如是眼耳鼻舌身  ,者物,者识,者有。而意识本入觉性,乃一始也。而五者混杂而意意相重。现意识非本意识故,如现心非本心 。如是六根扰之,六识扰之,六尘扰之,凡十八处,各各扰之,重重无尽。谓之十八界,各有其扰故。不解脱处和解脱法,亦复如是,重重无尽,如自心坦然大故,如宝珠,宝珠内有重重无尽不解脱处和解脱法,相因相成,如因陀罗网。无有不解脱则无有解脱法。本是不二圆融,因由解脱的得喜乐故,虚空本虚空,有此喜乐故起觉性,三禅达之,虚空本坦然无有忧扰故,解脱乃无有束缚无有解脱,若归本源,解脱何用,故当舍之。故四禅有五支,觉察,粗入本心为寻。观照,细入本心为伺。喜,乐,舍,虚空一境性。如是十八界合和为意识我,糅为五蕴。贪嗔痴慢疑。因障碍本心故,为之五蕴。因十八界起故,不解脱处有,解脱法成之。因意识我,我执故,受之,想之,行之,识之。


    圆融不二首先是自性,是一个人的道体,是理入大道的结果,他的见地直接明了宇宙本源的圆明澄净状态,自性是性净明体,六根分出是妙圆见精。是找明白涅槃后归于虚空法界,而后观照虚空法界,明了,分别现实事物,如水洗干净了一般。所以叫圆融不二,融是万物解释空之所起,终归虚空,所以,融合在一起,万物都是自性的显现罢了。圆,和融其实只是一个字。圆。代表虚空法界的状态,它是圆的,是没有争论的,稳定的,祥和的,心经叫诸法空相。融是一个态度,观照现实世界所明了的一种生活态度。不二。是虚空即心,心即虚空,菩提和当下相应叫做不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后续更新}闲散论述佛家真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ie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