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殷墟发现的是商朝的文字,因此断代时,基本确定有商朝,而商以前的历史属于非信史,即传说。但王国维认为文字的创造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完成的,在发掘的十多万片甲骨文中,整理出四五千字以上,可以侧面印证夏朝的存在。
2西周。封建制,土地分封。周公摄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即恢复被灭亡了的国家,接续已经断绝了的家族,提拔被遗落的人才。礼乐制度。
3东周,也成为春秋。齐桓公的宰相管仲,在乱局中提出一个主张“尊王攘夷”,就是说仍然尊周是天子,不承认靠抢夺来的政权,使得内乱减少。
4战国群雄。经过春秋争霸,各个有实力的十二诸侯演变成七雄。合纵连横,鬼谷子、庞涓、孙膑等等。
5秦。秦统一前,中国是封建一统(王位是可以世袭)。秦之后,实行郡县制,是郡县一统。宣扬“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秦成立了中央集权制,也就消灭了贵族阶层,主张了平等的思想。秦的灭亡,历史动因是因为新平民阶层崛起,旧的封建势力崩溃。
6西汉。刘邦,萧何,张平,韩信。汉文帝刘恒,贾谊“重建诸侯而少其力”,消除封建势力。汉文帝、汉景帝两任皇帝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史称“文景之治”。汉武帝对内统一,对外平夷。
7东汉,没落皇族刘秀击败王莽。光武帝非常重视教育,兴儒学、推崇气节,使后汉一朝成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东汉后期,外戚以及宦官干政。末年,政局混乱,最终形成了刘备、曹操、孙权为首的三国争霸。
8司马炎篡了曹魏的政权,晋篡位十六年后,吴国灭亡,接下来有贾后之乱,又引起了历时十六年的八王之乱。
9南北朝。东晋后有宋、齐、粱、陈四朝,由于在南边,称为南朝。与此同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北朝的鲜卑族是五胡汉化最成功的一族(魏孝文帝)。佛教看世界和儒家不同,佛教认为世界是苦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一切富贵、名利在死后都是过眼云烟,人生实在是无一处可以留恋的,因此佛教看世界是消极的。从佛教的角度看,我们现在的一生都是前世作的业,三世都是苦,人就是在苦海中,知道这个道理,人就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人口因战争锐减,人人无信心,佛教出现说坏人的下一世是要遭报应的,而好人今世受苦,下一世就会有好报,很多人因此变得积极,因此佛教在这个时期传播很广,也主要基于这个原因。要为自己做的事负责,不能胡闹过日子。
10最后隋篡了北周,又平定南方,才再一次统一中国。
11唐太宗灭突厥,周边小国朝贡,称太宗为“天可汗”。唐朝国力日趋上升,于是在边境设立十个节度使。玄宗初期和中期,唐朝国力到达最顶峰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开元年间也诞生了众多伟大诗人,是古代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巅峰。安史之乱象征着唐朝由强变弱,而玄宗的威望也从历史高峰上跌下。安禄山的人,地方权力过大,军政不分,为日后的安史之乱埋下伏笔。安禄山的权力过大,有了和中央叫板的资本。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朋党作乱
12五代十国以后,夏辽宋三国对峙。宋代太祖奖励读书,宋代的文学、艺术、思想、哲学都大为兴旺,但是军权和国家统一一直不太理想,学术方面也远远落后汉唐。范仲淹,庆历变法。宋徽宗,画家,书法家。辽国被金国灭了之后,金国入侵宋朝,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俘虏而去,史称“靖康之耻”,至此,北宋灭亡。儿子赵构宣布继承皇位,并且迁都到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史称“南宋”。岳飞,秦脍。
当时的金国和宋已经衰弱,在遥远漠北崛起的蒙古人在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带领下正向南而来,金灭后,南宋也再无力抗蒙,蒙古很快就入主中原,建立元朝。
到了五代时,国家混乱,寺庙中的和尚看待世界有所变化,他们提倡读韩愈的书,比如《师说》《原道》。
因为学子只有修齐治平后,国家才太平,和尚才能普度众生,完成自己的修行。所以,当时的寺庙承担了教书育人的作用。
13僧侣在元代的政治活动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14 明太祖朱元璋尽杀功臣,侮辱官员,那为什么朱元璋对待读书人和官员如此严苛呢?
这是有原因的,宋太祖赵匡胤鉴于唐朝时,武将跋扈,因此积极扶持文官。而明太祖则认为元代没落后,自己身边的功臣已经尽数被杀,兵卒也解甲归田,不构成威胁。
唯一需要提防的就是读书人,但是治理朝政又不能不用读书人,所以值得用严刑峻法威慑士人,让知识分子和官员在王室的威严下臣服。明太祖固然一生勤政,但是出于私意废除宰相制度,让明代政治走向了歧途。太祖皇帝废掉宰相位后,相当于皇帝要承担宰相班子的工作,工作强度之大,常人难以想象。皇帝懒政,于是产生很多权臣,比如明世宗时期就有夏言、严嵩操弄大权。内阁大学士虽然有很大的权力处理朝政,但是不能直接见到皇帝,中间隔着太监,于是,宦官即将登上明朝的政治舞台。锦衣卫,东厂,西厂,内阁。郑和下西洋。
15皇太极使用反间计,崇祯皇帝中计,把刚刚解了京城之围的袁崇焕下狱,最终将清军眼中的劲敌,以通敌谋逆的罪名凌迟处死。清朝入关后,对投降的将领进行论功行赏,康熙十二年,皇帝要求撤三藩,于是三个藩王起兵造反,不过最终被清政府平息,至此,明朝势力全部消亡,正式由明代转入清代。
清朝继承的是明朝制度,不设立宰相,以大学士治理国政,雍正时,设立军机处,权力比明朝时内阁大,但仍然不是宰相。总之,集权统治到了清朝已经到了中国历史的最高峰,乾隆皇帝就是代表。乾隆好大喜功,多次用兵,军费耗资巨大。再加上这一时期全球都进入人口大爆发阶段,人口和粮食问题就十分突出,饥民们走投无路,只好揭竿而起。可以说,太平天国提出的设想和政治观念已经是农民运动中比较先进的。《天朝田亩制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