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有感《呼兰河传》

有感《呼兰河传》

作者: 岷水若风 | 来源:发表于2016-09-26 19:12 被阅读103次

    当在简书诗词铺子里看到介绍萧红的几段感情故事一文后,就曾想读读萧红的书了。尽管很早就知道萧红是著名作家,但一直孤陋寡闻,一直没有机会拜读她的作品。

    那个下午在街边旧书摊为儿子找书,无意中翻到《呼兰河传》,才终于可以一了心愿。每天看几页,直到今天才读完。也终于改掉了我那一拿到新书就忙慌着要读完的坏习惯。

    读了《呼兰河传》,才知道其实我们早在小学便已学过她的文章了。那篇著名的火烧云,写的夕阳下的天空,天上的云朵各种形状各种变幻,正是节选自《呼兰河传》。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终于把全书看完,便再去百度一下萧红生平,又再去简书读那篇萧红的几段情殇之事,天空恰好又洒秋雨,虾米上正又放红楼旧曲,不觉竟已泪下涟涟。

    事间不完美的事总太多,世间寻爱的女子也太多,但像萧红这样的女子能有几人?萧红之爱令人唏嘘,她的早逝更令人痛心,她的故事和笔下的故事一样震撼着人心。作者虽生活在中国狼烟四起烽火连天的年代,但她没有顺大潮,而只坚持自已的创作思路,反映底层平民的生活,这也许也是在我们那个年代她没有冰心没有丁铃那样被宣传得多的原因吧。

    更喜欢的却是她的文笔,筒约质朴,没有豪华辞藻,有些更是口语化,接地气,又真实。而且作者纯以儿童的视觉,描述环境人物事件,中间掺有很少的成人的视觉予以议论。这也是我所喜欢的,每件事每个人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思想深度不同,对文章的理解也不同,所以只要把事件交待清楚就任由读者去思索去想像,这才是最好的表达方式。

    在我读来,呼兰河更像一篇散文,既述说了“我”对故园对爷爷对家乡亲人的怀念,又深深为那群人物因封建制度因闭塞而麻木的灵魂的痛惜。

    前四章主写呼兰城的乡土人情、风俗文化、“我”的祖父和“我”以及“我家”的荒凉,每一章节都在不经意间不露痕迹地表现出那些小人物藏在灵魂深处的陋习,人人都是这样,人人都习惯于这样,人人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周而复始。比方街中的大泥坑,人人深受其害,却谁也不说要去填平它;那些呼兰河的盛举,诸如跳大神看大戏放河灯逛庙会,每个活动对呼兰城的人来说都像一种盛世大会,侧面反咉出那个时代底层平民精神生活之贫乏,反映出呼兰河的闭塞。而“我”和祖父一章,则是这篇灰色阴沉又凝重沉痛的文章里唯一温馨的地方,祖父带“我”玩,祖父教“我”背诗都说明了祖父对“我”的宠爱,同时在这些细节的描述里可看出祖父的与众不同,这个“众”里也包括“我”的祖母父亲。又因“我家”的荒凉和园子荒凉,才有那些即将倒了的破落的各种房子,这些房子里住着代表了底层百姓的各色人家,为后面的高潮作出铺垫,引出发生在这些人家的故事。

    映象最深的是那位小团圆媳妇之死,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姑娘被婆家活活虐死,众人非但没有同情之心还抱着看热闹看大戏般的喜悦之情,一起帮着忙把一个小姑娘摁在澡盆里当众洗澡,当众活活烫死,还找出各种借口为小姑娘的死推诿责任;有二伯是住在“我”家的长工,性格古怪,明明是长工,却喜欢别人叫他二爷,又常偷家里的东西去卖,经常被打,也只会骂骂,是个可怜又可叹的人;最后一章总算让人看到一点提振人心的东西。卖黏糕的冯歪嘴和王大姑娘自由恋爱在一起了,并且有了两个孩子,但身子强壮的王大姑娘在众人的唾沫星子里身体日渐衰弱最终离世而去,众人非但没有同情之心反倒都等着看冯歪嘴子的绝望,以为他从此会一蹶不振,但冯偏不如众人愿,他又当爹又当妈养着两个儿子,大儿逐渐能帮活,小的那个虽然在众人眼里没啥变化,但在他细心照料下,竟已会笑会摇手,一笑就露出小白牙。

    故事至此讲完,读罢心里一片沉重。过去的历史之沉重似乎压在心里,为那个年代的人悲哀,这文虽写一个东北小城,但实实在在是那时全中国的缩影。历史虽已成为过去,但了解历史,了解过去发生的那些事,并引以为鉴,我们才能更好地珍惜今天的生活,珍惜这种生活的来之不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感《呼兰河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iq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