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的基本技巧
不要批评,不要指责,不要抱怨
和人打交道时,请牢记这一点——人并非理性动物。他们由情感驱使,被偏见支配,傲慢与虚荣是他们的动力之源。批评、指责和抱怨是蠢材与生俱来的“才能”;理解和宽容却是对人品和自律的极大考验。就让我们以理解代替指责,设身处地地去想一想对方缘何如此——这比简单地批评要有益得多,也有趣得多。同情、宽容和善意将会由此萌生。“了解一切,就能宽恕一切。”
真心实意的感谢他人、赞美他人
人们“对成功的欲望”或是“对重视的渴求”与对食物和睡眠的渴望同样迫切,却难以餍足,它也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分别之一。什么事物最让我们有满足感,决定了我们的个性,对人生之路也具有最重大的影响。
人们渴望他人的重视,甚至不惜以发疯为代价。由此可见,人们有多么需要被重视,真诚的称赞能创造多大的奇迹。赞美和奉承究竟有何分别?前者真诚,后者虚伪;前者无私,后者自私;前者发自肺腑,后者流于表面;前者为世人所歌颂,后者为世人所不齿。人们百分之九十五的时间都只想着自己。只要稍微流出一点时间,想想别人的见解,我们就不会诉诸浅薄虚妄的奉承话——这些没有内涵的话往往在出口之前,就能被对方识破。赞美是在日常活动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美德。普天之下的每一颗心,都会因他人的赞许而欢愉。请在足迹所至之处,让感恩之情如火种般洒下;它们会燃起友情的火焰,以温暖回报你。谚语有云:此生之路,我将走过;走过这一次,便再也无法重来。所有力所能及的善行,所有充盈于心的善意,我将毫不吝啬,即刻给予。我将不再拖延,再不冷漠,只因此生之路,再也无法重来。
爱默生曾经说过:“我遇见的每个人都必定在某一方面胜于我。正因如此,我向每个人学习。” 如果这句话适用于爱默生,那么也同样适用于你我。让我们暂时将自己的得失和欲望置于一旁,想一想他人身上值得称许的地方。请收起谄媚的话语,以最真诚的态度称赞他们。“由衷地赞许,不吝啬赞美之词。”人们会将你的话语珍藏一生,当你已经将这些话语置于脑后,对方仍会在心底一遍遍重温。
激发他人的需求
正常人永远都只在乎自己的欲望。然而其他人对你的欲求毫无兴趣,他们和你一样,只在意自己想要什么。普天之下唯一能够影响他人的方式,就是找出他们想要什么,并且教给他们如何获得。
从呱呱坠地开始,人们的每一个举动,都源自他内心的需求。哈里·奥弗斯特里特在他的著作《影响人类行为》中写道:“行为根植于人类的根本欲望......无论在商界、政界,还是家庭或学校,说服别人的首要途径,是引发对方的强烈需求。能者纵横天下,庸者踽踽独行。”下一次,你需要说服别人的时候,请先不要冒失地开口,喋喋不休地讲自己想要什么。在开口之前,先问问自己:“怎样才能让对方自动自发地去做这件事?”亨利·福特说:“如果成功有诀窍的话,这个诀窍就在于洞悉他人的立场,并能够同时兼顾自己和他人的立场。“ 这世界从不缺少贪婪成性、自私自利之人。能够站在他人角度考虑、真诚帮助他人的人却少之又少。因此后者必将卓然于众,无可匹敌。美国知名律师、商界领袖欧文·杨曾说过:“对于那些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洞悉他人心理的人,未来已经准备好了给他们的奖赏。” 了解对方的需求,从而激发对方的兴趣,并不等同于操纵他人、损人利己。沟通的宗旨是双赢。
赢得他人喜爱的六个方式
建立对他人的兴趣,真心诚意地关注他人
著名的维也纳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他的著作《生活的意义》中写道:“漠视同胞之人,生活最为艰辛,给周遭带来的伤害也最为深痛。置身于这样的个体周围,人类命运有如坠入寒冬,生机难复”。作者从自身经历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使是日理万机的大人物,也会被真心实意的关注打动,甚至愿意抽出宝贵的时间同你合作。每个人都会对欣赏自己的人心生好感——不论工人,职员还是君主。,无一例外。想要得到友谊,就别怕麻烦,全心全意地为他人做些事吧——哪怕要为此付出时间、精力、慷慨与体贴。如果你想要赢得他人的喜爱,从明天起,请热情洋溢地向周围人问好。接电话的时候,也请用愉悦的语调,让对方感受到他的来电让你多么开心。作者强调,双方的兴趣,皆以“真”为前提。真诚是为人处世的基础。无论表达关切的一方,还是被关注的一方,只有你情我愿,才能互惠互利。
微笑
建立美好的第一印象。行胜于言。无需开口,你的笑容就已经替你说出“我喜欢你、你让我开心、很开心见到你”。这也是小狗这么惹人喜爱的原因。他们不会说话,但每次见到我们,都快活的上蹿下跳,令我们的心情也随之轻快起来。人人都讨厌虚伪,假笑是无法骗过任何人的。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笑容才能够暖人心房,带来积极的影响。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斯·麦康奈尔博士是这样诠释笑容的:“面带微笑的人在管理、教学和营销上能做出更大成绩,子女也更有幸福感。微笑比蹙眉传递的信息要丰富得多,因而在教学中,鼓励比惩罚有效。”
即使在对方看不见你的情况下,微笑也能够令他人深受感染。如果你希望人们乐于同你相处,那你自己要先乐于和对方相处。哪怕你不习惯微笑,也请努力试试看。独自一人的时候,试着吹个口哨,或是哼个小曲,假装很开心——这些举动会令你真的开心起来。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是这样解释这一现象的:“人们往往认为感觉先于行动,但实际上,感觉与行为是同步的。相较于情绪,个人意志对行为的影响更为直接,只要调整行为,我们就能够间接地调整情绪。” 世人都在寻找幸福,幸福之路也的确存在。学会控制自己的想法,就能够得到幸福。
幸福并非取决于外在条件,而是取决于心理状态。决定快乐与否的并不是你是谁、你在哪里或者你在做什么,而是你看待问题的方式。假使两个金钱地位相当的人,在同一地点在做同一件事,也极有可能一个开心,一个痛苦。为什么?因为二者模式不同。在热带的烈日下用落后工具辛勤耕作的农民,与深处纽约、芝加哥或洛杉矶的空调房里工作的白领,幸福感其实相差无几。莎士比亚说:“事无优劣,思想使然。”亚伯拉罕·林肯也曾提到:“人们的幸福感取决于他们的心境。”
微笑传递着善意。当人们受够了生活中的忧愁、冷眼与漠视,你的微笑将如同透过云层的灿烂阳光,瞬间点亮对方的生活。每个人对面对着来自老板、客户、老师、家庭的重重压力与现实的种种不堪,而一个微笑就能够令彼此感受到世间的温情。
记住TA的名字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名字永垂不朽,为此付出任何代价都在所不惜。几个世纪以来,贵族与富贾热衷于资助文艺创作者,是为了后者在作品上标明"谨献给XX".牢记他人的姓名不是君王和高管的特权,如若使用得当,人人都能够从中受益。每个姓名都独立而完整地归属于特定地个体,而非其他任何人。名字令我们与众不同,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沟通中一旦道出对方姓名,我们所传递的信息或是请求就增添了一层特别的色彩。无论同我们打交道的是服务生还是管理者,重视对方的名字都将带来不可思议的影响,无论对于何人,无论以何种语言,自己的名字都是世界上最甜蜜最重要的词汇。
专注地倾听,鼓励他人谈论自己。
著名记者艾萨克·马克逊曾经采访过数百万名人,他总结说,许多人给人留下的印象不佳,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专注地倾听。“他们总想着自己要说什么,所以听不进去别人在说什么......这些大人物一致告诉我,较之能说会道的人,他们更欣赏善于倾听的人。然而这一品质似乎比其他任何品质都罕见。”只谈论自己的人,也只在乎他们自己。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长尼古拉斯·漠里·巴特勒博士曾经说过:“那些只在乎自己的人,都是尚未开化的凡庸之辈。无论他们接受过多高的教育,他们都尚未开化。”
假如你立志要能言善辩,请先学会专注聆听。做一个有趣的人,并对他人感兴趣。问对方乐于回答的问题,鼓励他们谈论自己的经历。请记住,你的谈话对象并不关心你和你的问题,而对他们自己、他们的欲望和烦恼要感兴趣得多。他的牙疼远比异国饿殍遍地的饥荒更重要,所以下次开口之前,请先想想这一点。
谈论对方感兴趣的事情
如何引起他人的兴趣。谈论对方最在乎的事情,是直抵对方内心深处的捷径。
真心实意地让对方知道TA有多重要
让每个人都喜欢你。人类行为有一个核心法则。遵循这一法则,你将远离灾祸,得到良师益友和幸福安宁;触犯这一律法,困难就会接踵而至。那就是——令他人感到重要。你想要得到他人地认同,想要证明自身地价值,想要确认自己存在地意义。你想要听到真诚的鼓励,不想听廉价虚伪的奉承话。那么不妨遵循这法则,将己之欲,施与他人。何时?何地?每时。每地。每个人心里都认为他在某一方面比你强。走进他们内心的方式,是不动声色地让对方知道,你真心觉得他们很重要。爱默生曾说:“每个人都必定在某一方面胜于我,因此我向所有人学习。”
如何让他人想你之所想
争论永无赢家
在大多数情况下,争论非但不会令双方和解,反而会火上浇油,令双方更加坚信自己言之有理。辩论永无输赢。输即是输,赢亦是输。此话怎讲?不妨问问自己,即使你的辩论无懈可击,证明了对方了漏洞百出、满口胡言,那又能怎样呢?你当然会自我感觉良好,但对方呢?你伤害了他的自尊,让他感到低人一等,并且对你的胜利忿忿不平。更重要的是,即使对方被相悖的意见说服,他也并不会因此改变自己的想法。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争辩、抱怨和反驳或许会带来暂时的胜利,但你永远无法通过这表面上的胜利赢得对方的尊敬。”佛家有言曰:“冤冤相报,了无尽时,唯有爱方能终结冤仇。” 同理,若以争吵对抗误解,怨恨则无休无止。唯有得体的处世能力、怀柔技巧和同理心才能够化解争执。赢得争论大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避免争论。
尊重他人的观点,绝不要说“你错了”
如果你想指责别人,无需开口,你的表情、语调和手势就足以说明一切。当你指出对方的错误,他会认同吗?当然不会!你的批评否定了他们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们的骄傲和自尊。他们非但不会因此改变想法,反而只想回击。哪怕你抛出柏拉图或是康德的逻辑,你也无法扭转对方的观念,因为你已经伤害了他的感情。如果你想要证明什么,请不着痕迹地道出,不要让对方察觉你的意图。亚历山大·蒲柏的名句简明扼要地诠释了这一观点:“潜移默化,人方受教;斥其无知,不如称其易忘。”
承认自己有可能犯错并不意味着惹祸上身,反而会令你远离纷争。你的开阔胸怀会感染对方,令对方力求如你一般公正宽容,甚至承认他也有可能是错的。当我们犯错地时候,也许会向自己承认;如果对方温和友善,也许我们会向对方承认,并认为自己的广阔胸襟感到自豪;但如果对方道出了难堪的事实,并强令我们接受,我们绝不会妥协。
如果你错了,请坚决果断地承认错误
当责骂在所难免时,与其从对方口中听到攻击地言辞,不如抢先认错。在对方开口之前抢得先机,自己检讨,把对方想说的话说出来,不给他留任何余地。百分之九十的情况下,等待你的将会是宽容和原谅。勇于承认错误能够令人产生自豪感。认错不仅能够减轻自己的内疚和对方的防备,还能够弥补错误引发的后感。如果你是对的,请以婉转友善的方式赢得对方的赞同。如果你是错的——倘若你对自己诚实,这种情况往往比你想象的要多——那就果断诚恳地承认错误。这一举动不仅会产生惊人的效果,而且比辩白自己更有趣——不管你相不相信。
沟通始于友善
林肯曾说:“一滴蜜比一加仑胆汁更能吸引飞蝇。” 这一古老的谚语对于人类同样适用。如果你想要得到他人的赞同,请先让他相信你是他忠实的伙伴,这是俘获他心灵的那一滴蜜糖;凭借这一滴蜜糖,你就能够赢得他的心。
让对方点头称“是”
交谈中最重要的是先抛出对方认同的观点。当人们坚决地说“不”的时候,他不仅仅只是说出了一个简单音节,而是从腺体、神经到肌肉都进入了“拒绝”模式,整个机体都紧绷起来。有时他可能会有短暂的反悔,但整个肌肉神经系统都进入了防御模式,阻止他自己食言。与之相反,人们称“是”的时候,就不会引发这样的神经活动,机体会进入活跃而开放的状态。因此,制胜之道取决于谈话之初的正面反馈。想要反驳对方的时候,请温和地抛出问题——一个答案为“是”的问题。
让对方主导谈话
人们总是喋喋不休,期望借此改变对方的观点。请给对方一点说话的时间,听听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比你更了解自己的生意和难题,让他们告诉你答案。听到相悖的意见时,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打断对方,请不要这样。这种做法有百害而无一利。当对方急于倾诉的时候,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所以请耐心地听他们说完,鼓励对方将他的想法和盘托出。再知心的朋友也更愿意在我们面前谈论他们的成就,而不是听我们自吹自擂。法国哲学家拉·罗什富科曾言:“若想树敌,就胜于你的朋友;若想交友,就请让朋友胜于你。” 为什么呢?如果朋友胜于我们,他们会觉得自己很重要;如果我们胜过他们,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对此感到自卑,甚至心生妒忌。
循循善诱,让对方自行得出结论
较之别人灌输给你的想法,你是不是更相信自己得出的结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还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呢?循循善诱,让对方自己得出结论才是明智之举。没有人喜欢强买强卖,也没有人愿意被迫完成任务。我们更喜欢自己做决定的感觉。我们喜欢被问及我们的心愿、我们的需求、我们的想法。老子曾经说过:“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抛开成见,将心比心
请记住,即使对方错了,他也不会承认这一点。智者以理解代替指责。愿意这样做的人凤毛麟角,也因此出类拔萃。万事皆有因。任何想法和行为背后都有其缘由。一旦找出动机,对方的脾气秉性就尽在掌握之中。因此,请放下架子,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地角度思考问题。认真问问自己:“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这会为你节省时间,避开不必要的麻烦,你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因此日益精进,“一旦理解了昨日之因,我们就不再纠结于今日之果。”若想让交流变得顺畅,请像重视自己的感受一样重视对方。请在商谈之处就表明议题,并在开口之前先斟酌一下,如果你是对方,你愿不愿意听这些话。如果你希望对方认可你的观点,请先接受他的观点。
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愿望
你之所以成为你,并不完全是由你自己主观决定的;你身边那些脾气恶劣、固执己见、蛮不讲理的人,也并非故意如此,请怜悯这些可怜的家伙,并提醒自己:“我之所以没有变成他们,全凭上帝恩赐。”在你一生遇到的人中,有四分之三的人都渴求他人的体谅。那就如他们所愿吧,他们会因此对你产生好感。
激发对方内心深处的高尚情操
人们当然知道自己真正的动机,不需要你帮他们指出来。但是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把自己高尚化,因而也需要一个听起来更高尚的动机,如果你想改变他人,请帮他们想出这个更高尚的理由。
戏剧化你的想法
道出事实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以生动、有趣、戏剧化的手段吸引受众。电影是这样做的,电视也是这样做的;如果想引起人们的关注,你也必须这样做。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你都可以戏剧性地夸大你的想法,这一手段简单易行。
激将法
超越他人地渴望!激将法!下战书!但凡对方有一点好胜心,这个方法绝对有效。每位成功人士都热爱竞争,这是他们表现自我、证明自身价值、超越他人地方式。这也是竞走比赛和吃苹果派大赛地本质——激发人们对胜利的渴望,对“感到自己重要”的渴望。
如何改变他人,成为领导者
欲扬先抑
挑错的时候,请用这种方式。在说出令人不快的事情之前先给对方一些肯定,就更容易让对方接受。称赞的话语如同牙医诊疗时的麻醉剂,虽然牙钻仍会令患者感到不适,但是麻醉剂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作为领导者,应当学会:“欲扬先抑”。
间接引起对的注意
怎样批评不会触犯众怒。有时候,一个词就能够决定成败。只要换掉这个简单地词汇,你就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人。许多人在表达意见的时候习惯以称赞开始,以“但是”转折,以批评收尾。这种措辞方式降低了整句话的可信性,也无益于纠正问题。一旦把“但是”换为“而且”,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举个例子:“约翰尼,我们真心为你这学期的进步感到骄傲。但是/而且,要是下学期你继续保持这种认真细心的态度,你的代数成绩一定会和其他科目一样好。”对于敏感的人来说,直接的批评会引起他们强烈的敌意,而间接地指出错误却有奇迹般地效果。
先承认自己的错误
假如别人在批评你之前先承认自己也有诸多缺点,批评的话语就没有那么刺耳了。承认自己的过错——哪怕是尚未改正的过错——能够促使对方重新审视他的行为。
以引导代替命令
没有人喜欢听命于人。即使出发点是好的,颐指气使的命令也会令人怀恨在心。将命令改为问句不仅听起来更悦耳,还能够激发创造力,如果对方参与了决策过程,他就更乐于辅助实施。
给对方留足面子
即使你手握真理,对方大错特错,也请给对方留个面子。让对方丢脸除了会摧毁他的自尊心之外,别无益处。传奇的法国航空先锋兼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曾写道:"我没有权力做出任何让对方感到自卑的言行。我怎么看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如何看自己。伤害别人的自尊是一种罪过。“
由衷地赞许
当我们想要改变他人的时候,为什么不用奖励代替惩罚?为什么不用称赞代替责骂?哪怕他人只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进步,也请真诚地表达你的赞赏,这些话语会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赞许的话语如同抚慰人心的温煦日光,灵魂缺少它的滋养就无法像花朵般绽放,然而大多数人对于同胞只有寒风般凛冽的责难,从不愿给予些许阳光般和暖的夸奖。著名心理学家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通过实验证明,如果将批评降至最低限度而着重强调表扬,人们的善举会被巩固,不良行径因为未被关注会逐渐弱化。
用美誉激励他人
如果你希望对方提高某方面的能力,就请装作他早已拥有这一品质。莎士比亚曾言:”倘若您德行尽失,也请装腔作势。“ 不妨相信对方已经具备你所期望的美德,并且把你的信念传递给对方,对方定会竭尽全力维护他在你心目中的形象。用美誉激励他人,他就会努力不辜负你的期望。
鼓励对方勇于改变
如果你对孩子、爱人或是员工说他在某件事上笨手笨脚、没有天赋、毫无可取之处,你会毁了他们进步的动力;如果你采用相反的方式,充分鼓励他,之处这件事对他来说易如反掌,告诉他你充分相信他的能力或者说他一定有潜能做成这件事,那么他一定会为此竭尽全力。鼓励对方勇于改变,让改正错误听起来轻而易举。
让对方乐于为你做事
如果想改变对方的态度或行为,领导者须将下述建议谨记在心:
实事求是。做不到的事情请不要承诺,忘记自己的私利,关注对方的利益;
目的明确。清楚知道你希望对方做什么;
有同理心。扪心自问什么是对方真正的需求;
换位思考。想一想对方帮你做事能得到哪些好处;
利益交换。找到上述好处与对方需求的结合点;
表明态度。提出请求的时候,向对方说明他如何能从中受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