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
董仲舒曰:“以仁治人,以义治我。”仁字从人,义字从我,恰是天然意义,胜荆公字说之穿凿多矣。
〔试注〕
1、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2、以仁治人,以义治我:董仲舒《春秋繁露》:《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仁之于人,义之于我者,不可不察也。众人不察,乃反以仁宽己,而以义设人,逆其理,鲜不乱矣。莫欲乱,而大抵常乱,以暗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义之所在也。是故《春秋》为仁义法,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为义;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为仁。
3、荆公:王安石。
4、字说:又称《熙宁字说》,北宋神宗年间当朝宰相王安石推行其有名的新法中的“新学”一环的重要角色。出于某些原因,今世已散佚大半,惟有辑本、笔记与二度引用可作一观。目前,有张氏的手辑本出版。
《宋史·王安石传》说:“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擢进士上第。拜右仆射、观文殿大学士。作《字说》,多穿凿附会,其流入于佛、老,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而不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