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

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

作者: 张亚妮zyn | 来源:发表于2019-05-19 14:38 被阅读0次

古代知识分子的隐逸,有些以退为进。如诸葛亮、李白等。还有另一类隐士,彻底放下名利,远离官场。如陶渊明。

陶渊明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他的曾祖父陶侃做过晋大司马(他钦敬曾祖的积极进取),外祖父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他特别赞赏外祖父的冲淡自然),他的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思想。陶渊明的少年和青年时代是在农村度过的。他的父亲早死,家境日渐衰落,生活较为贫困,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他从青年时代起便充满了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他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希望将来能“大济于苍生”。他早年虽受老庄学说影响,但儒家积极用世的思想占主导地位。然而,他生当黑暗时代,东晋朝廷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位,朝政混浊不堪,桓玄、刘裕等军阀多年混战,社会动乱。一班官僚世子都附凤攀龙,荒淫无耻。陶渊明既无力改革时弊,也不愿同流合污。于是他“大济苍生”的理想与黑暗污浊的现实便发生了矛盾。这个尖锐的矛盾贯穿他的一生,一方面表现为出世和归隐的反复,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归隐以后的内心的苦闷与悲愤。

陶渊明一生的思想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时期对老庄、游侠思想感兴趣,又受儒家学说影响,充满建功立业的幻想。29岁到41岁为反复出世和归隐时期。出仕是为实现“明君贤主”的社会理想,归隐是因为官场黑暗污浊,理想难以实现从而采取洁身远祸态度。41岁到63岁是归隐时期,这时,他对统治阶级不再报任何幻想,把诗歌作为反抗黑暗现实的武器,极写山村的清新优美,反衬官场的污浊丑恶。对人民的苦难有了深切的体会,于是构想出理想的王国“桃花源”。陶渊明一生虽受老庄哲学和佛学影响很深,但是仍以儒家思想作为在险恶的人生道路上挣扎的精神力量。在他的生活道路上,“遇”与“不遇”、“做官”与“归隐”、“关心世事”与“忘怀得失”,这种心灵的矛盾,都相应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并常是互相交错。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时期,他的出仕、归隐,与他思想中儒道两种思想有关,更因为社会的黑暗污浊使他的抱负难以实现。

相关文章

  • 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

    古代知识分子的隐逸,有些以退为进。如诸葛亮、李白等。还有另一类隐士,彻底放下名利,远离官场。如陶渊明。 陶渊明出身...

  • 我心目中的陶渊明

    题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陶渊明的一生经历了四次出仕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归隐。我觉得他选择归隐主...

  • 陶渊明归与不归(2)

    陶渊明到底要归隐田园,还是出仕当官呢?并不好说,因为他有这两方面的志向。而且这两方面的志向都非常的强烈。 就比如他...

  • 文萃常看|沉默中的爆发,尚有一线生机,永远的沉默,等待的只有灭亡

    “陶渊明的一生,都是在富贵与贫贱,做官与归隐之间,矛盾、纠结、交战,最终的抉择是远离官场,归隐田园。这个优雅的转身...

  • 诗意的人——陶渊明

    陶渊明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

  • 陶渊明归隐田园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浔阳柴桑人,是东晋时著名的田园诗人 、辞赋家、散文家 ,人称“五柳先生”。因不向权...

  • 陶渊明的归隐生活

    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安逸和自由潇洒。内心是安静而充实的,从他的诗中能够体现出来,他爱喝酒常常喝醉,那时他是自己酿酒,...

  • 坚信与坚持

    陶渊明归隐就是坚信这样做是正确的,至于归隐后会给自己带来什么结局,陶渊明没想过;史铁生瘫痪后坚持在轮椅上思考人生,...

  • 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孤云暮鸿飞

    陶渊明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抒写了归隐山田的决心和归隐后的心情愉快与情感舒畅。 《归...

  • 云销雨霁 彩彻区明

    屈原的悲怆,陶渊明的归隐,李白的坦荡,苏东坡的豪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qq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