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的逻辑》第十八章——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

《课程的逻辑》第十八章——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

作者: 橘子先生_0589 | 来源:发表于2018-05-04 17:40 被阅读0次

    教学活动理论的关键是学生发展的活动机制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已有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进而探索教学活动对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作用。

    衡量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优异与否的重要标尺之一是:在同等教育条件下,是否采取最适于学生活动组织的形式。

    一、从“行为主义”到“活动理论”

    梅尔扎克:“痛觉”未必是身体伤害的一大变量,必须同文化或是以以往经验、社会含义联系起来考察。

    赫布:学习的过程是神经细胞信息交换的过程。学习是反复经验在大脑神经细胞之间构成了循环回路系统的“细胞体”以及这种细胞体的相继产生而形成的突触,从而促进了知觉与思维。

    活动理论是指用“活动”的概念来解释人类的行为、意识与人格发展的理论。

    “活动”的四个特征:

    活动总是由主体实现的。亦即,是由共同体的活动所提供的主体来实现的。

    活动是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亦即,与其说是必然的、纯粹的、象征性的、架空的,不如说是基于客观的内容之上的。

    活动总是创造性的。

    活动是独立的。亦即,共同体的活动是承认这种独立性的。

    “活动”:主题与周遭世界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动力系统,在这种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客体的心理表象得以表征与具体化。(《苏维埃心理学词典》)

    苏俄心理学要点:

    • 心理与活动统整的客体

    • 发展原理与历史主义原理的引进

    活动的主观性表现:

    第一:所谓“活动”是指人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第二:通过在心理学中引进“活动”的范畴,说明人类受外部客体的制约,特别是受社会环境的制约。

    第三:在活动的过程中,“主观性”亦即“意识”得以产生。

    “活动理论”的两个重要的新的概念装置:

    1.工具的使用。

    2.“沟通”概念的引进。

    二、教学的“活动理论”的发展及其关键概念

    恩格斯托姆的三代活动理论:

    • 第一代活动理论:把人类行为视为指向目标对象的行为,揭示人类行为首先是以工具和语言,符号,意念和技术之类的“人造物”创造与使用为中介的。

    • 第二代活动理论:在集团和共同体的宏观层面上分析活动,引进了规则、共同体和分工等三个社会要素,从而把个体与共同体的互动凸显出来,并且强调存在于活动系统中的矛盾对于变化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 第三代活动理论:提出了“学习者集体”和“高级学习网络”的概念。

    恩格斯托姆第三代活动理论的特征:

    1.突出了以集体性的,作品中介的,对象导向的活动系统作为分析单位。

    2.注重活动系统中的多重声音

    3. 注重活动系统的历史性,即要从活动自身的历史中探寻活动的问题和潜能

    4. 活动系统中的矛盾是变革和发展的源泉

    5.活动系统在发展中可以进行拓展性变革,成员在面对面能进行反思和寻求变革,从而推进整个系统的的质的转换。

    心智发展:个体在生活条件之中他们的活动所造成的变化结果而形成的心理形成物。

    教学中同他人的社会关系的状态(教学活动的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着每一个个人的活动,体现了各自活动的特征。

    教学中的“合作性活动”:“教学”这种活动不能还原为教师与学生的个别行为,而是社会集体中的沟通事件。

    教学设计的“集体性主体”区分两个水准:

    一是设计课程与教学的“集体性主体”,即课程改革方案,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的编制者。

    二是直接实现教学活动,通过个人与个人的相互作用构成教学过程的“集体性主体”即教师与学生。

    三、教学的“活动理论”:实践“学习共同体”的理论框架

    新旧教学活动理论的差异:

    1.学习原理不同;2.活动单位不同;3.活动的对象不同;4.活动的性质不同;5.发展的原理不同;6.指导的逻辑不同。

    合作性学习活动的价值:

    1.合作学习活动可以为每个成员提供良好的知识资源,使每个成员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2.合作性学习活动通过“知识交换”过程,使得每个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的知识比较得以实现。

    3.合作性学习活动有助于恰当地评估自己的知识水准。

    合作性学习策略:

    1.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明确“合作学习”对于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与集体发展该有哪些具体的目标,学习小组的组织应当考虑学生学生借助“合作学习”可实现哪些要求。

    2.课题的设定必须要求学生展开合作作业。

    3.应当周密的考虑原有的学习基础,性格特征,以及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尽可能把处于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组织到一起。

    4.合作作业的要求必须循序渐进,学生是逐步地学会合作学习的方式与方法的。

    5.在学习小组的合作作业中,大体总是由一名学生发挥领导作用的。

    6.合作学习是靠学生自己习得的。

    学生的人格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通过活动得以实现的。如何形成构建知识的共同体展开自律性,合作性,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自然成为每一个教师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的逻辑》第十八章——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qrrftx.html